在拉萨看天葬
|
 |
谐和 |
 |
|
 |
曾经在西藏拉萨住过一年 。 |
 |
|
 |
有人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 。我说“西藏归来不看景 ”。那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美景地。 |
 |
那里的兰天,雪山,阳光和清澈的河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这一辈子也不奢望看到比在 |
 |
西藏看到的更加原始而粗犷的自然美景了,无论走到世界何处 。 |
 |
|
 |
还有一样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西藏的天葬 。 |
 |
|
 |
和任何宗教对生命死亡后的出路一样,佛教也讲究个“灵 魂 升 天”。但是让肉体和灵魂 |
 |
一齐升天,全世界好象只有在西藏才有这样的实践。 |
 |
|
 |
那是在拉萨的一个六月的清晨,我和妇产科的黄医生,病理科的扎西医生起了个大早,医院 |
 |
的小吉普车,要赶到第一抹阳光射到天葬场之前到达那里。这里还得交代一下,对 这种灵 |
 |
魂和肉体一齐升天的过程,除了天葬师和死者家属请来念经的喇嘛外 , 外人一概 谢绝, |
 |
连家属通常也不来参加。改革开放后曾经准许游客参观过天葬。但自从有人偷偷把天葬过程 |
 |
拍下来,并且在上海向外国人兜售以后,国内的游客就被一律谢绝了。我们能够得到参观的 |
 |
殊荣,全靠老扎西医生,他因为作病理解剖工作的关系,和老天葬师是朋友。扎西医生和他 |
 |
的朋友不在被拒之列。 |
 |
|
 |
天葬场设在拉萨近郊的一座小山顶上。山不高,山顶是一个光滑的平台,约有半个篮球场那 |
 |
么大。我们到达那里时,太阳还没有露头,天空灰兰兰的。六月的拉萨仍然凉飕飕的,我们 |
 |
都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毛衣里。家属请的老喇嘛已经坐在山顶上了,深红色的袈裟裹着紫铜色 |
 |
的皮肤,对我们一行穿白大衣的人友善地微笑着。 |
 |
|
 |
这时才发现天葬场所在的小山顶背面被一座更高的山环绕着,兀地看去,一群大鸟在那座山 |
 |
顶上一字地排开,舞动着翅膀,吱喳喳地挤来挤去恬噪不停,有的干脆不耐烦地在山顶上旋 |
 |
来盘旋去。问过了扎西才知道,呵,那就是今天要带领死者肉体和灵魂“升天”的运输大队 |
 |
----秃就(就字下面一个鸟字)群!山顶上看得见的只是它们的一部份,更多的挤不上山顶的 |
 |
还在山背面的坡上歇着等待呢。 |
 |
|
 |
等到天葬师们背着两具由白布裹着的尸体上到天葬场山顶来时,照耀拉萨清晨的第一抹阳光 |
 |
摇摇晃晃地爬上了山顶。三位天葬师:一老一少,中间夹个中年人。开始我以为三人都是男 |
 |
的,结果扎西告诉我,那个最年青的是个女娃,老天葬师的女儿,才16岁。她穿一身汉族服 |
 |
装,长辫子裹在一顶军帽里,咋一看还真分不出男女。但仔细一看,军帽下那张两颊“高原 |
 |
红”的秀脸和一对乌溜溜含羞的大眼:是个典型的藏族女娃。天葬师这个职业在西藏民主改 |
 |
革前是一项低贱的职业,往往是父传子,子传孙,因为招不到徒弟,而且女人是不准沾这一 |
 |
行的。现在,天葬师在人们的眼中地位高多了,也可以传女弟子了。 |
 |
|
 |
天葬师除了作拆卸尸体喂食秃就(就下一个鸟字)外,还负责在头一天晚上把尸体用白布裹上, |
 |
背着尸体在拉萨大昭寺旁的八角街绕街走三圈,可能是向家属告别吧,但家属并不陪同。可 |
 |
以说,天葬师是陪同死者走向天国的最后一位人间使者。 |
 |
|
 |
天葬前要进行宗教仪式。在一位穿戴整齐,佩着藏刀的男人陪同下,老喇嘛闭目合十为死者 |
 |
念超度经文。那位男陪同据说是其中一位死者的远房亲戚,这是今天唯一出场的死者家属。 |
 |
宗教仪式完毕后,佩刀的男人就下山去了。留下几个专业的天葬师和专业的观察者为死者送 |
 |
行。 |
 |
|
 |
待老天葬师在女儿的帮助下打开白色的裹尸布时,我们才看见,死者为两位老人,都很瘦。 |
 |
这时,两位男天葬师开始拆卸尸体。他们的工具很简单:斧头,锯子和几把锋利的藏刀。当 |
 |
第一斧砍在死者的颈子上,头颅和身体脱落时,早已等得不耐烦的秃就们闻到了血腥味,一 |
 |
群秃就俯冲下山,大胆者甚至落脚在天葬台上,盯着尸体嗷嗷直叫。可是它们好象与天葬师 |
 |
有默契,只见天葬师向他们吆喝着什么,这群大鸟,少说也有十几只,便缩脖子缩脑袋地站 |
 |
在天葬台的边缘上,还互相挤来挤去,眼睛却都盯着天葬师。这使我想起峨眉山的老和尚每 |
 |
当正午就向山里叫唤:‘猴居士,开斋罗--- 。’接着就有成群接队的猴子下山来吃饭。人 |
 |
兽之间的友好关系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两位男天葬师熟练地用工具拆卸尸体,在切下四肢 |
 |
时都是非常准确地沿着解剖线下刀,使人感到他们在熟练地杀一只鸡。很快地,四肢卸下来, |
 |
老天葬师开始扔尸肉给秃就们,它们叽叽哇哇地抢食着,有时,两只秃就扯着一块肉的两端 |
 |
转着圈地拉扯,直到各得其所为止。秃就们大抵也受过‘有富同享’的教育,第一批吃得半 |
 |
饱时就飞回山背面去,让第二批等候的秃就俯冲下来吃食,就这样轮替着。这时,另外一批 |
 |
食客也来分享尸肉,那是一群乌鸦。它们的身体只有秃就的六分之一大,通常只能在天葬场 |
 |
的边缘站着,趁秃就不注意,赶快几步小跑冲进场地,叼上一块尸肉又赶快冲出来,跑慢几 |
 |
步,秃就的喙子就啄到它们身上去了。 |
 |
|
 |
等到最后一块尸肉被秃就和乌鸦‘带上天’去以后,两位男天葬师也累了。他们坐下来抽一 |
 |
袋烟。这时,轮到天葬师的女儿熟练地用斧头将一块块剩下的骨头砸碎,这件活路费了她不 |
 |
少时间。等到骨头都砸成了渣,她从一白色的口袋里掏出酥油和青稞面,用手把骨头渣,酥 |
 |
油,青稞面混合起来。一些还没有吃饱的秃就和乌鸦闻着香味又飞回来,那姑娘就将食物一 |
 |
把一把地扔给它们,直到天葬场的大青石上面什么也没有剩下为止。天葬师的工作是保证死 |
 |
者的所有肉体都‘上天’,不能有一丝一毫身体残留物留在地面上,据说那是对死者的不敬, |
 |
家属若知道了,也回扣掉付给天葬师的工钱。 |
 |
|
 |
最后的事情就是打扫天葬场那块平台。天葬师们用水把上面的残留血迹冲刷得干干净净的, |
 |
很有专业水平和素养。 |
 |
|
 |
西藏的‘藏医学’在对人体的解剖构造和内脏位置的认识上比汉族的中医早很多年。天葬师 |
 |
可以说是西藏最早的解剖学家。到底藏医比西方医学对人体解剖的认识早还是晚,以无从考 |
 |
察。但正是这些长期被西藏社会认为是‘贱民’的天葬师,对藏医学的发展作出过伟大的贡 |
 |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