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对老年夫妻

作者:谐和。  于 2009-8-5 06:3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活在他乡|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9评论

关键词:

这是一对老年夫妻,但是用来形容他们俩人,并不确切。男的69岁,女的65岁,从外表上看,他们年轻得多,倒象一对40多岁的中年人:健康,漂亮,恩爱,体面。互相小心地呵护着。

他们用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文交替着回答我的问题,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减少,是一种和蔼,自信的笑容,不卑不亢。

通常,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上述三种语言而不带严重口音者,即不是大陆移民也不会是香港台湾移民,最常见的是东南亚和南亚的华人移民。

我果然没有猜错,他们不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或者台湾,他们告诉我:我们从非洲来,莫桑比克,你听说过吗?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上中文学校,在那里工作,成家,30年前才移民到加拿大。

惊异于第二代海外华侨,说着没有口音的普通话,我问他们:你们可以认识中文和写中文吗?   妻子说:我先生能够看中文书,也能够写中文,写得很好。 然后,不好意思地加上一句:我不会看中文了,更不会写字。   这个,可以理解,她在家里要照顾孩子们,许多家务,还曾经在加拿大一家大公司工作,前年才退休。

他们的父母70多年前从广东越洋到非洲的莫桑比克谋生,怎么去的,不好多问,不过,一定不是腰缠万贯,因为,他们在莫桑比克作了一辈子小生意,最后,两手空空地被当地人没收了财产,赶了出去。那是一个多政变的国家,60年代,华人在那里,日子不太好过。

现在,那里的华人又多起来,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去作生意的。 先生对我说。出来以后,回去过吗? 我问他们。没有。 俩人一起回答。

对于莫桑比克的回忆,来自幼年。先生对我说: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我们的家在海边,那里有长长的海岸线。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中文学校,大多数是华人孩子在那里学习,教材是从香港来的,学广东话也学习国语。 他们把普通话叫做国语

先生有六个兄弟姐妹,现在分散住在北美和欧洲,一大家人相聚在一起时,还是说中国话,吃中国饭,虽然老父母都已经过世。这一大家人的第三代华人,更多更兴旺,许多孩子都在大学毕业后,有不错的专业工作。我问他们:你们的孩子说中国话吗? 他们笑着说:听和说还可以,写字就不行了。

经常可以碰到这些早年从广东或者福建到世界各地的移民第二代第三代,他们的中文水平也经常让我吃惊,佩服。

有时候,一看见他们,就知道不是近年从大陆,香港和台湾来的移民。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什么气质,我也说不好,就像这一对美丽的老年夫妻:儒雅,礼貌,谦虚,和蔼,健康,说话细声慢语,不卑不亢;一种老老年 中国风度

把他们送到门口时,老先生和他的老妻握着我的手道谢,他们的英文名字是CHIN, 我以为是秦始皇的秦,问他们CHIN的中文怎么写,老先生说,他的中文姓是 太太说,她的娘家姓是

古老的中文姓,现在都不怎么见得到了。

8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2 回复 琼台鹤 2009-8-5 06:42
sf
1 回复 琼台鹤 2009-8-5 06:44
“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什么气质,我也说不好,就像这一对美丽的老年夫妻:儒雅,礼貌,谦虚,和蔼,健康,说话细声慢语,不卑不亢;一种老老年 的“中国风度”。” 悲哀,中华文化反而不能在中华大地找到了。
2 回复 jjsummer95 2009-8-5 07:05
琼台鹤: sf
总是你飞来飞去得那么快。。
1 回复 jjsummer95 2009-8-5 07:14
喜欢这篇文章。

同意鹤兄的观点‘中华文化反而不能在中华大地找到了’。
2 回复 琼台鹤 2009-8-5 07:23
jjsummer95: 总是你飞来飞去得那么快。。
呵呵,谢谢。
1 回复 SirCat 2009-8-5 08:55
中华历史久
海外有遗民
呵呵
1 回复 xqw63 2009-8-5 09:09
老祖宗,都寻根
2 回复 Hongenpei 2009-8-5 09:16
华人移民传统的骄傲!
1 回复 yulinw 2009-8-5 09:43
好文。
2 回复 milu 2009-8-5 10:58
换位思考是好事
1 回复 孤舟独钓 2009-8-5 12:36
琼台鹤: “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什么气质,我也说不好,就像这一对美丽的老年夫妻:儒雅,礼貌,谦虚,和蔼,健康,说话细声慢语,不卑不亢;一种老老年 的“
"悲哀,中华文化反而不能在中华大地找到了。"
同感叹~
2 回复 琼台鹤 2009-8-5 12:41
孤舟独钓: "悲哀,中华文化反而不能在中华大地找到了。"
同感叹~
谢谢
1 回复 美国鲁汉 2009-8-5 13:50
老先生的姓还略有所闻,老妈妈的姓是闻所未闻了。
1 回复 普通一丁 2009-8-5 19:52
中華文化的海外遺民,所述的這對夫婦是我童年時代在課本上讀到的典型華僑,他們為生活所迫,離開中國,遠走海外,但是不忘中華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承傳下去,說中國話,讀中國書,珍惜一點一滴的中華文化。
反觀現代的中國移民,迫不及待地放棄自身的文化,認爲這是融入主流社會的捷徑。我經常在公車上遇到有華人父母,結結巴巴地跟自己的年幼孩子說著很破爛的英語,我很有感觸。
2 回复 蔚然 2009-8-5 20:43
认识一个印度长大的五十多岁的第三代客家女士,会说客家、广东和普通话,英语对话也很流利。真的佩服他们。
2 回复 巴蜀客 2009-8-5 21:27
海外华人更留念中华文化,中国风度,说得好极了
2 回复 深秋的云 2009-8-5 21:30
儒雅,礼貌,谦虚,和蔼,健康,说话细声慢语,不卑不亢;一种老老年 的“中国风度”。
现在很难在国人身上看到这些. 看到的都是相反的.
1 回复 户人 2009-8-5 22:13
厉害。
1 回复 谐和。 2009-8-6 10:11
谢楼上各位评论。
海外华侨不忘母国,第二代第三代。。。。。中国人薪火传承。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谐和。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情人节已过,还是要谈谈尺寸的问题 [2015/02]
  2. 朗朗和李云迪,更喜欢谁? [2011/01]
  3. 魏则西现象的悲哀 [2016/05]
  4. 剖腹产和婴儿奶粉,救人耶?害人乎?(一) [2015/08]
  5. 从李开复患癌薛蛮子嫖娼说起 [2013/09]
  6. 猝死和慢死 [2013/11]
  7. 严歌苓和冯小刚,演砸了 [2017/12]
  8. 欣闻小贺梅一家人回到重庆。笑一声给贝克捐款者 [2011/08]
  9. 回家(1)----重庆见闻 [2012/09]
  10. 烂苹果也有春天哦 [2014/01]
  11. 毛泽东解决了挨打邓小平解决了挨饿,习近平要解决 挨骂的问题 ... ... ... ... [2013/09]
  12. 武汉新冠肺炎的谣言来源和发病时间点 [2020/02]
  13. 中国和美国换了把交椅。这个世界怎么啦? [2014/12]
  14. 仇恨重庆的“打黑唱红” 者,您的屁股干净吗? [2011/04]
  15. 手把手教你作酒酿(醪糟,佬米酒,糯米酒) [2010/03]
  16. 卡扎菲,白骨精和国际政治 [2011/10]
  17. 儿童节问题:出国真的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吗? [2009/06]
  18. 谷哥走了,谷姐来了,很好很好! [2010/03]
  19. 美国的“政治捐款”制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贪污和腐败-旧文重贴 [2015/02]
  20. 美国在北太平洋搞生物战的可能性--从SARS说起 [2013/04]
  21.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高级的中国动车! 2012年的动车旅行记 [2015/10]
  22. 用事实反驳倍可亲“平凡往事” 其人, 借医院看病吹捧美国人性辱骂中国人性 [2010/02]
  23. 帮穷不帮富,助善不助恶 [2011/08]
  24. “2012” ,包藏着祸心的好莱坞马屁片 [2009/11]
  25. “零团费” 的记忆 [2010/08]
  26. 某些美籍华人,如果美国在亚洲挑起针对中国的战火,你能幸免吗?! [2010/07]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0: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