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松乙老道用五行学说预测H1N1流感,有点意思(转载)
松乙原创于2009年11月4日
松乙在2008年终,曾经在《牛年股市预测》一文中,对清明三月的预测中,提到对瘟疫流行的担心。在今年清明过后的半月,在国内也只是局部地区有手足口病的爆发,对社会经济总体上影响不大。松乙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凡是不好的预言都通通实效,不会发生。
可是在三月下旬,在还有一个星期就到立夏四月的时候,预测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临了!这次带来了一个新名词“猪流感”。这个名词在戊辰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一举登上全球媒体的新闻头条!!
还记得2004年的春天,“非典”是新名词,第一次猛烈的刻印在中国老百姓的脑海记忆深处,“非典”成为全中国的老百姓毕生难忘的一次人生体验。当其时,欧美国家是隔海看戏,关于中国人的什么卑鄙下流言论都有。
这一次流行瘟疫的首发仪式,选择了在墨西哥登场。在5月初松乙首发此文时,还内心祈祷:天佑中华,猪流感不要在中国大陆爆发。看当时松乙从流年五行分析猪流感的起因玄机!
瘟疫发生时间:己丑年戊辰月下旬。地点:墨西哥、美国。
每年的辰月,在九宫分布图中,是落在巽宫的事情,巽卦的含义就是风,就是流行,所以辰月清明期间往往就是一年中容易有疾病流行的月份。
戊辰月的下旬,按照辰月藏气乙、癸、戊三个天干次序司权计算,是到了戊土司权的时间了。己丑年、戊辰月年月干支相遇,从五行属性看天地全部是土,天地之间土气偏颇流行,旺盛到极致。
按照五行的循环生克原理,土重则金埋,土旺则木折。按照中医人体五行分布,肺属金,气管属木,这两个器官都归类在呼吸系统之中。金埋木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里面,人类的呼吸系统出毛病是不奇怪的。稍有点基础中医常识的人,对上述的流感瘟疫的成因是不再怀疑了。
但是为什么猪流感瘟疫会选择在西半球率先发生?这可不是普通专家,甚至不是某些所谓“国家级”的老天体物理学家之流能够回答的问题了,我担心他们研究一万年也回答不了,因为“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我送四个字给这些人:“何”苦遗臭!
要在空间上解析流感瘟疫在西半球“首发”,在这里要先普及一个基本风水常识,无形的气,都是遇水而界的,所以北半球上东西大陆的划分,就以地球上最大的水系--太平洋而分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先见到太阳的大陆就为东方,后见到太阳的大陆就为西方。东方属木克土,西方属金克木。
这个原理一弄清楚,灵光的你可能就马上明白,呼吸系统在三月的时间上已经处于“土旺木折”的五行反晦状态,再加上空间上处于西方金地的“死绝之地”,时间与空间的作用力合谋,木折的祸害立见!你一拍脑瓜:呀!就这么简单,我以后也能做大师作预测了!恭喜你,你搞懂了时空五行的基本原理,起码你比“何”苦遗臭的“国家级”的老天体物理学家强多了,起码你有机会知道在某些危险时空不能去特定危险地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免得死了都不知道是咋回事。
同样的道理,回说“非典”的玄机。当时的时空是:癸未年、甲寅月/乙卯月。月令上是天地同遇木气流行,月令旺木在年支上逢未支为木的仓库,在年干上逢癸水生,天地同气,木旺到了极点,五行之气偏颇就一定会出事情,这可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中国是东方大陆,空间作用力配合时间作用力共振,所以瘟疫就流行发生了,并且还专门挑了一个应景的地名作“首发”仪式:广东(东方为木)。病发的器官在代表木的呼吸系统,木旺金折,肺也一并出毛病。
03年“非典”的时候,松乙因为了解“木旺无制”的发生原理,所以松乙在广东重地都不担心感染瘟疫,坚持认为化解的方法是:多抽烟,应用了以火耗泄旺木的原理,身体五行平衡了,百病不侵。当时我对农村大放鞭炮的做法深表赞成,新年以烟火驱避瘟疫的方法,老祖宗都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便说个理由就给禁止了,真搞不懂谁在“迷信”。
时间飞逝半年,流转到10月深秋,月令干支甲戍。此时甲型H1N1流感进入全球第二波爆发阶段,新闻上又见各地流感病患者逼满医院,官方说法是秋冬季节交替天气变化引起。我倒是再从五行干支分析缘由,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九宫图上,戊辰月落在巽宫位置,甲戍月落在乾宫位置,两宫位置对冲,从时空节点上看,两宫是互相呼应。再从岁月的干支组合变化分析,己丑年与甲戍月,在天干上形成甲己合化土,地支丑戍两土相刑,同气相刑,越刑气越旺,天地干支化学反应的结果是又抱成一团土气,与戊辰月瘟疫发生时的时空状态是一样的。
这次第二轮的爆发,除了有疫苗的因素以外,我也坚持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预测这波流感行情,到乙亥月交节以后(11月8日),就会逐步过去平复。
因为了解瘟疫流行病的成因,我就有自己的预防方法:从易理上,取木克土的含义,多喝带绿色的浓茶,特别是在早上7-8点(辰时)早餐时间;晚上7-9点(戍时)饭后3个绿色苹果,可能有神奇效果;广东人就多喝点草本凉茶。身体五行平衡了,病气就自然没法侵入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效果未经证实。当然真得病了,还是要看医生。
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