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延数10里的难民营 实拍风雨后的阳光 [2008/05]
- 有感于日本读书周 [2008/10]
- 2008年我的十大新闻 [2009/12]
- 与田中真纪子零距离接触 [2010/05]
- 日商簿記2級試験挑戦 [2010/11]
- 是喜是忧?中国四火车站争雄“亚洲第一大站” 转贴 [2008/07]
- 也说美国大选 [2008/10]
- 辞旧迎新 [2009/12]
- 理发师 ・ 胡同 ・奥运 [2008/07]
- 我用十五年来认识日本 [2008/06]
- 物价上涨中哭泣的日本庶民生活 [2008/06]
- 女儿的大作 [2008/06]
- 欣喜若狂---偶遇中文书籍 [2008/07]
- 馬修連恩---BRESSANONE [2008/06]
- 连休中直面日本疯狂油价 [2008/06]
- 孩子的目光 [2008/06]
- 九成以上不满意目前工作 在日华人就职者很无奈 [2008/06]
- 月入19万日圆的中国人在日本的生活经历 [2008/06]
- 日本中越地震重建工作的借鉴 [2008/06]
- 88诅咒 [2008/06]
从新干线到城铁,发达的轨道交通网覆盖了整个日本。轨道交通是日本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也是日本的标志之一,折射出日本的社会风气。
日本轨道交通班次密集,时速200多公里的新干线,一些线路高峰时段平均十几分钟一班。
关西地区的一条城铁,一条轨道上平均三分钟一班对向发车,还分快、慢车,在有两条轨道的站台里准时交错。列车晚点属于不可抗力,员工如果有车站发的晚点证明,单位不计迟到。站台地面上标明列车车厢的开门位置,停车错位属于事故。
日本上班族每天乘坐固定时刻的城铁,甚至根据出入口远近选择固定的车厢,同车厢乘客往往互不相识,却又天天见面,既陌生又熟悉。乘务员凭借手持网络终端查票,随时可机打收费凭证。车厢里安有电子屏幕,能即时通报包括事故在内的各种信息。车站有楼梯的地方必有坡道或电梯,站内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是在车厢门口铺好垫板,推残疾人轮椅上车,通知目的地接应。
日本轨道交通的空间利用率很高。位于大城市黄金地段的中央车站占地面积都不大,仿佛结构紧凑的城堡。很多大型车站的轨道不是铺在地上,而是架在楼里。人们在几条甚至十几条线路间换乘,三分钟足矣。车站路标也十分清楚,在站内抬头可见,且用标准化颜色和字号区分,一目了然。一些站内卫生间指示牌还标明距离。夏天时,有些列车甚至会标明哪节车厢空调风量小。
日本人排队时常像小学生一样间隔半臂,排成笔直的队列,因此车站里虽人头济济,但秩序井然。在车厢里,乘客都尽量避免碰到别人。车厢再空,他们也不会把包放在邻座。如果有三件行李,通常小腿后放一个,怀里抱一个,车厢行李架上再摆一个。人们几乎整天把“对不起”挂在嘴边,很难看见谁会因为被碰了一下就瞪眼。被踩了脚的人先说“对不起”,这在日本不以为怪。
安静的日本难见大呼小叫的场景。人流密集的车站看上去像热闹的无声电影。车上乘客悄声细语地交谈,都按要求把手机调成振动模式或关机,尽量不打电话。一次,新干线因暴雨停车三小时。在等待过程中,记者没听到有谁抱怨,也没看到谁找乘务员打听消息,好像一切正常,什么都没发生。
在日本,用不着时刻提防小偷。拥挤的城铁上,常见女孩子背在身后的包敞着口,贵重物品一目了然。长途列车上,可以扔下行李放心大睡。乘务员检多少张票,就鞠多少次躬,道多少声谢。有一次记者多买了票,乘务员发现后立刻主动办手续退钱,令人感叹日本服务业确实让人常有当“上帝”的感觉。
轨道交通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关部门为此制订了周密的应急方案。一趟列车晚点几分钟,相关换乘车辆立即相应推迟发车;如果有人卧轨,或发生其他重大事故,轨道交通系统往往也能在几十分钟内恢复正常。
轨道交通建设体现了日本人的长远眼光。以东京为例,总里程逾2000公里的便捷轨道公交早已成为缓解道路拥堵的良方。目前,日本轨道交通已形成一个成熟而庞大的体系,承载也象征着高速运转的日本社会。
而对异国客来说,在日本享受轨道交通的同时,也感受到日本人的守时、细心、克己、和气待人以及重视规则等种种美德。
转自小魔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