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延数10里的难民营 实拍风雨后的阳光 [2008/05]
- 有感于日本读书周 [2008/10]
- 2008年我的十大新闻 [2009/12]
- 与田中真纪子零距离接触 [2010/05]
- 日商簿記2級試験挑戦 [2010/11]
- 是喜是忧?中国四火车站争雄“亚洲第一大站” 转贴 [2008/07]
- 也说美国大选 [2008/10]
- 我用十五年来认识日本 [2008/06]
- 辞旧迎新 [2009/12]
- 物价上涨中哭泣的日本庶民生活 [2008/06]
- 理发师 ・ 胡同 ・奥运 [2008/07]
- 女儿的大作 [2008/06]
- 欣喜若狂---偶遇中文书籍 [2008/07]
- 馬修連恩---BRESSANONE [2008/06]
- 连休中直面日本疯狂油价 [2008/06]
- 月入19万日圆的中国人在日本的生活经历 [2008/06]
- 九成以上不满意目前工作 在日华人就职者很无奈 [2008/06]
- 孩子的目光 [2008/06]
- 日本中越地震重建工作的借鉴 [2008/06]
- 88诅咒 [2008/06]
寂静祥和的小镇,风和日丽的冬季,电影《理发师》中时间静静地流淌。以92岁的老理发师为首的登场人物都是老人,小镇也老态龙钟,和即将逝去的老人一样,或许不久将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读到这你或许认为《理发师》描述的是一种对于即将消失的古镇的惜别之情吧,但像主人公的陈大爷说的“人老了谁都贪生怕死,我却不怕也不留恋”一样,对于时代的变迁他既不哀叹也不感怀,而是怀着一种飘然的心情去面对。好像胡同这个赖以生活的空间也像生命一样早就得到了一种体现。
北京的胡同以前大概有3000条,从车水马龙的大街向里进一步,在胡同里你便可感觉到庶民生活的实态。胡同的俩侧其实便是四合院的墙壁,四合院原本是一家一院的,中庭便是家人的乐园。北京建都后由于大量人口的迁入,四合院做为他们生活的载体便越建越密,中庭也被改建为小屋或厨房。
就这样,人们的生活空间被迫转向,胡同便成为人们生活的延长线。在这里,老人们悠然的下棋,小孩们欢快的跳绳。。。大家都是熟人和颜悦气,对陌生人也宽宏大量。
但是进入90年代后,经济开发如火如荼的展开,老化密集的四合院被拆迁,处而代之的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奥运之前更是日新月异。《理发师》的舞台原型的后海地区也在道路扩建,除旧迎新。
再过几天奥运就要开幕了,当看着马拉松比赛的现场直播画面时,很多人一定会感慨北京的变化吧。这时也请记得在高楼大厦的里头,有与陈大爷生活息息相关的胡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