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俊峰杀人,不属于正当防卫 [2013/09]
- 朗朗国宴演奏之我见 [2011/01]
- 转帖: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 请投庄严一票 捍卫你孩子公平竞争入学名校的机会 [2012/02]
- 方舟子错了:南周不是党产,而是国产 [2013/01]
- 川普总统令的危险:重建意识形态的围墙 [2017/01]
- 试谈胡温民生方面的政绩 [2012/04]
- 二十三年太久 (三) [2012/06]
- 从手段,机会和动机,看究竟谁才是朱令案的嫌犯 [2013/05]
- 我看贝壳村最近的争吵:网络辩论,也要有潜规则 [2012/03]
-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愚民的文化 [2012/02]
- 六四前夜再谈民主 [2015/06]
- 另类右翼领袖 Richard Spencer 称合法移民对美国危害更大 [2016/11]
- 讨论:六四的镇压是不是带来了稳定和经济发展? [2010/06]
- 真正的美国价值 ——看电影“间谍桥”有感 [2015/11]
- 同情罗秦, 但不明白贺梅父母为什么要两次转让抚养权? [2011/08]
- 声讨日本对华的罪行, 不是民族主义 [2011/09]
- 后谈九一一: 另一组不能忘却的数字 [2011/09]
- 日本地震,本村又有人抛出天谴论 [2011/03]
- 理科思维看儒学之一 [2013/03]
- 柴玲有资格宽恕吗? [2012/06]
- 薄熙来下台, 未必是民主法治的胜利 [2012/03]
九一八刚刚过去,今年不仅国内还有海外华人,都比以往更热烈地谈论和纪念九一八,这个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日子。我自己就收到了来自不同朋友的资料和照片,有些是非常难以入目的。贝壳村里的纪念文章也多了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中国人,在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方面,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太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一直都没有公开承认罪行,向东南亚人民,向中国人民道歉。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至今不能原谅他们,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向世人展示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罪恶。如果有人认为这就是民族主义,那是大错特错了。如果你真正地珍惜人权,你怎么能够不去谴责日军杀戮上千万中国百姓?如果你真正地热爱自由平等,你如何能够对法西斯实行宽容?如果你博爱人类,希望世界和平,世代友好,那么除了高歌一曲“让世界充满爱”之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展示人性中的丑陋和残忍,提醒后代我们的人类曾经这样凶暴地对待同类,战争可以这样使人性泯灭,人的生命可以这样随意地遭到涂炭呢? 特别是, 为什么不能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当今世界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消失, 民族的力量和国家的主权对于本民族本国人民的生命还是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
所谓民族主义,在我的字典里,是具有一种贬义的字汇。当然,如果去查维基,对应的词是“nationalism”,你会看到比较中性的描述,概念的来历也是渊源流长,一般性的定义极为广泛,其争议遍及古今。如果我们必须采用一个统一的概念的话,借用这样的说法:民族主义者都把自己的民族放在了世界民族之林高高的位置,有所谓的 “民族自豪感”。那么我认为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曾经犯下的罪行进行声讨和谴责,纪念我们在那场民族灾难中死去的同胞, 根本就不是什么民族主义。以此来抨击民族主义的各种弊端是无聊的,没有任何意义。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超越了民族的个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带着深深的民族烙印。也正是这种不同的民族烙印,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大家庭。鲁迅在谈论艺术创作的时候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民族和世界的关系。我们人类的共性,正是因为是存在于每个民族的特性之中才能体现,抽象出来,脱离了民族性去谈世界性是苍白无力的。
当然如果民族主义过了头,甚至被政客利用,那也是不幸的。现代的例子比如美国在九一一之后,大多数老百姓支持美军入侵伊拉克,那就是一种狂热的民族主义。但是,在对日本侵华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做的,离民族主义这四个字还相差得太远,太远。
今年九月初,陪一个朋友去参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观赏了大半天梵高的“星空”,莫奈的“水莲”,还有众多毕加索,马蒂斯的画像之后,到楼下选了一个电影看,“Rome, Open City”。当时还以为是介绍罗马---那座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的,没想到这是一部老的黑白故事片,讲的是二战时期在意大利的地下抵抗组织和德军战斗的故事。最刺激人神经的部分是德军抓到了地下组织的领袖人物,在十小时之内对其施以酷刑,用尽折磨。这位领导人不时地发出惨叫,但是一直到死都没有吐露德军要的机密。最后影片在一群小孩目睹德军枪杀一位支持地下抵抗运动的牧师中结束。电影终了,所有的观众久久不能站起。可以说,影片的表现手法,演员的表演都很陈旧,甚至脸谱化。我看不出这部影片有除了教育人们不要忘记二战之外的任何意义。在这样一个著名的公众博物馆里,上演这样的电影,我很佩服,也很感谢这样的选择。毕竟,那也是人类的一页。它们和楼上世界名画一样,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人性,可以如此地低劣和丑恶。这样对后人的警醒和教育,是必须的。同一天的电影里,还有一部名为 “World Trade Center”的电影。现在想来,肯定和九一一事件有关。
出了电影馆,不禁想着,欧洲人对二战没有忘记,美国人对九一一没有忘记,日本人对长岛和川崎的原子弹没有忘记,犹太人对纳粹就更不必说了。他们尽可能地展览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断。那么我们呢?我们为什么要忘记?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杀比赛?有多少人知道日本的731部队用活人进行试验?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一共杀了一千二至一千八百万中国人?在这种世界级别的博物馆里,为什么没有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哪怕是最最公式化的?
犹太籍导演不管在哪里,都会不断地拍出他们受纳粹迫害的故事,集中营的故事,比较有名的像:Schindler's List,Life is beautiful, The Diary of Ann Frank 等等。而我们华人最具国际声誉的导演李安,却搞出一部原本抗日的女青年和汉奸头目由性生情的不伦不类的东西。李安估计是想表达一种可以超越战争,超越时代的人性之爱,且不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没有任何现实依据(历史上女主角的生活原型根本不是如此),更何况在整个民族的巨大灾难面前,渲染个人的情欲或爱情显得那样不相称。我想像不出Steven Spielberg 会去拍一部犹太姑娘和党卫军官谈恋爱的片子。
不是什么都能超越民族的,空洞的爱更不会。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来就不是为了彼此的爱活着的。
我们纪念九一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特别是他们至今没有认罪,还在为他们的侵略和屠杀进行粉饰,甚至狡辩。我们纪念它,不是为了仇恨日本某个个人,也不是要发动战争向他们复仇。我们只是作为受害者,发出我们的呐喊。我们这点权利,这点不原谅的权利,还是有的吧?如果有人对屠杀自己亲人的凶手可以原谅,那也是个人的选择,不能要求别人也如此。不原谅,也不意味着要发动复仇的战争。
最后一句话。在对待日本侵华的历史问题上,中国目前的政客或者执政党固然有理由利用民族主义为其服务,不过任何一种政治势力,如果想在中国的未来发挥作用,也不能机械地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对民族主义的理由,为了反对某一政党而不顾及民族利益。历史的创伤放在那里,民众切肤之痛的感情不是任何力量可以左右的。
自由之灵
2011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