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俊峰杀人,不属于正当防卫 [2013/09]
- 朗朗国宴演奏之我见 [2011/01]
- 转帖: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 请投庄严一票 捍卫你孩子公平竞争入学名校的机会 [2012/02]
- 方舟子错了:南周不是党产,而是国产 [2013/01]
- 川普总统令的危险:重建意识形态的围墙 [2017/01]
- 试谈胡温民生方面的政绩 [2012/04]
- 二十三年太久 (三) [2012/06]
- 从手段,机会和动机,看究竟谁才是朱令案的嫌犯 [2013/05]
- 我看贝壳村最近的争吵:网络辩论,也要有潜规则 [2012/03]
-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愚民的文化 [2012/02]
- 六四前夜再谈民主 [2015/06]
- 另类右翼领袖 Richard Spencer 称合法移民对美国危害更大 [2016/11]
- 讨论:六四的镇压是不是带来了稳定和经济发展? [2010/06]
- 真正的美国价值 ——看电影“间谍桥”有感 [2015/11]
- 同情罗秦, 但不明白贺梅父母为什么要两次转让抚养权? [2011/08]
- 声讨日本对华的罪行, 不是民族主义 [2011/09]
- 后谈九一一: 另一组不能忘却的数字 [2011/09]
- 日本地震,本村又有人抛出天谴论 [2011/03]
- 理科思维看儒学之一 [2013/03]
- 柴玲有资格宽恕吗? [2012/06]
- 薄熙来下台, 未必是民主法治的胜利 [2012/03]
前两天村里的争吵,令人很难过。我自己就经历了吃惊,愤慨,失望,无奈,茫然等等几个阶段。因为涉及了一些我在乎的朋友,自己也还没有打算就这样离开,因此在这里写几句话。把一些问题说开了,比捂着盖着,只图表面的,一时的和气要好。毕竟,以后可以争论的话题还多着呢,难道每次都要吵得头破血流吗?如果我们足够聪明,或许能够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东西。
贝壳村里不同思想,政治观点的网友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有的时候,比如这次,会很不幸地出现人身攻击,互相抹黑的局面。更不幸的是,当事人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谈已经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我们仅仅依靠网管来调节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某些约束。
网络也是一个小社会, 尽管我们彼此不相识。在真实的生活中,普通人很少会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就能大嗓门地互相攻击,揭老底,甚至彼此反目的。究其原因,大约是在生活里,我们都是社会的人,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社会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你不能搞得太失态,太无礼。
然而到了网络,这样的关系就不存在了。好处是, 你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没有机会,或者碍于情面不好说的话,讲出来。不过一个明显的坏处就是,如果没有一些规则,没有底线,也很容易变成充斥着泄愤和谩骂的垃圾场,造成网友之间相互的伤害。如果一旦搞成这样,那么不管你的观点是多么高妙,逻辑是多么强大,你失去了听众,特别是反对一方的听众,你在网络上的发言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网络上的争论也要有规则。这是保证网络文明的必须,也是保证网络能有一个良好互动的必须。当然这样的规则很难以网规来硬性定义,因为言论自由还是最高原则,谁也不能堵住谁的嘴。因此在这里姑且将之称为潜规则。
在贝壳村讨论政治,思想方面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潜规则:
第一,不要互相指责对方为五毛和汉奸。我不知道我们贝壳村里是有谁拿着中国政府的钱,或者出卖了中国利益的。我从我知道的一些朋友身上,知道他们都是诚实的人。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的观点,相信那是对中国人民好的,尽管不是每次都和我的想法一样。如果你没有明确的证据说对方是五毛,五美分,汉奸,带路党等等,那么你最好闭嘴。
第二,不要拿对方的生活选择来作为辩论的武器。我们都是普通人。薄瓜瓜的父亲高调唱红,他自己却来受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这确是一大讽刺。但是普通人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和对某国政府,某种体制的看法完全是两回事。如果说来美国是因为热爱美国的制度,用脚投票,那么你如何解释近几年出现的大量海归热潮呢?你如何解释现在更有许多老美去中国呢?如果说赞同中国的体制就等于恨美国,就等于不能和美国人睡觉,那么你赞同美国的体制,也就等于恨中国,也就等于不能和中国人睡觉,对不对? 你喜欢美国的体制,却和中国人睡觉,亦很虚伪了? 所以如果纯粹从逻辑上来看,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推理是多么地脆弱。
当然,我反对以生活方式来批评对手的理由,不是出于逻辑的困难。而是因为我们应该承认,对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政治观点是两回事,我们讨论的仅仅应该是观点。
第三,不要轻易质疑对手的良知。普通网友并不是具体事件的制造者和参与者, 他们只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立场来评论。好人和坏人的区分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以一,两件事,甚至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邓小平是最应该对六四事件负责的人,可是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历史事实。连邓小平都是功与罪可以千古评说的人,那么一个普通的网友,仅仅因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什么必要要在网络的道德法庭上受到鞭笞呢?
当你在答辩你的论文,或者在讨论你的专业的时候,你肯定只会把精力放在你的立论,你的数据,你的推理上面,而不会对任何观点以外的事情感兴趣。网络争论尽管是面向大众,但是如果想使你的发言还有一点意义,还是应该有一些学术精神。不轻易质疑对手的良知,这应该是政治思想争论的基本原则。
第四,(解滨建议)依敝人之见,要防止争论演化成恶斗,最起码的一个底线就是不要开始指名道姓地攻击村民。 大家有不同的观点,自己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就行了。
第五,(xinsheng建议)指名道姓未尝不可,甚至比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好得多,但必须仅仅局限于观点或言论本身,而不是针对个人的讽刺挖苦或人身攻击。
第六,(解滨建议) 不要质疑对方的动机。比如说你就是想让中国XX之类的话。
暴风骤雨过去,希望收获的是理性之花。我自己也有情绪化的时候,说过“观点无对错,人品有高低”的话(这也是转帖),现在收回,并且今后不会在公共场合这样讲了。以上提到的也是对于一些现象的批评,而不是针对网友本人。我们彼此不是敌人。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