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俊峰杀人,不属于正当防卫 [2013/09]
- 朗朗国宴演奏之我见 [2011/01]
- 转帖: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 请投庄严一票 捍卫你孩子公平竞争入学名校的机会 [2012/02]
- 方舟子错了:南周不是党产,而是国产 [2013/01]
- 川普总统令的危险:重建意识形态的围墙 [2017/01]
- 试谈胡温民生方面的政绩 [2012/04]
- 二十三年太久 (三) [2012/06]
- 从手段,机会和动机,看究竟谁才是朱令案的嫌犯 [2013/05]
- 我看贝壳村最近的争吵:网络辩论,也要有潜规则 [2012/03]
-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愚民的文化 [2012/02]
- 六四前夜再谈民主 [2015/06]
- 另类右翼领袖 Richard Spencer 称合法移民对美国危害更大 [2016/11]
- 讨论:六四的镇压是不是带来了稳定和经济发展? [2010/06]
- 真正的美国价值 ——看电影“间谍桥”有感 [2015/11]
- 同情罗秦, 但不明白贺梅父母为什么要两次转让抚养权? [2011/08]
- 声讨日本对华的罪行, 不是民族主义 [2011/09]
- 后谈九一一: 另一组不能忘却的数字 [2011/09]
- 日本地震,本村又有人抛出天谴论 [2011/03]
- 理科思维看儒学之一 [2013/03]
- 柴玲有资格宽恕吗? [2012/06]
- 薄熙来下台, 未必是民主法治的胜利 [2012/03]
在上周第二次总统辩论中,开场不久,奥巴马便借题调侃罗姆尼想以曾经被历史证明错了的经济政策重新把美国带到错的道路上去。罗姆尼沉静地回答,不,总统先生,我的经济政策还从来没有人试过,它是一种新的东西。接下来罗姆尼说,我的经济政策是减少个人所得税20%,同时降低或消除扣除,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这句话令人印象如此之深。除了它的简单明了之外,也确实很有新意,那天晚上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们家填税表的浩繁工程,每年都毫不例外地落在自己肩头,对罗姆尼说的各种扣除倒也可以如数家珍般地细数一遍。
当时涌现到脑海里的问题不少:这些扣除真的有那么多,可以明显地弥补财政收入吗?如果新的税制实行,我们家交的税应该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如果差不多,那么又何必多此一举?新的税制对哪些人有利,又对哪些人不利?对大众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罗姆尼说这样的经济政策可以刺激经济?
这几天花了一点闲工夫,渐渐地对这些疑问有了解答,结论是罗姆尼开的方子对于美国经济应该是一剂良药,就看他有没有运气亲手实施了。
首先,正如罗姆尼的竞选搭档瑞安讲的,美国一年实际收到的税收是1.2兆美元,而之前通过税制中的各种扣除,减免了1兆。相对于目前近16兆美元的债务和1.1兆美元的预算亏空,这是一笔相当吸引人的数字。
如果在消除各种扣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的20%,那么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交出的税几乎一样。我把我家2011年的税单用罗姆尼的税法演算了一遍,即不算所有的分项扣除(itemized deductions),只保留标准扣除(standard deductions),但是使用降低20%之后的边际税率,结果是需要上交的税前后只差一千元左右。
罗姆尼阵营也宣称,经过统计预算,中产阶级以及小富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在他的新税制下,实际交的税会降低或者大致不变。
既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个人交的税差得并不多,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动干戈地改变税制,实行降低税率,取消扣除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条经济规律:经济决定是基于边际税率而定,而不是基于实际的税率。
现有的税制因为要从个人全部所得收入(AGI) 中减去各种扣除,剩下的需要上税的收入(taxable income )将变少很多, 所以边际税率就会较高。比如2012年的六个边际税率,从10%,15%,25%,28%,33%,到35%指的都是对减少了的taxable income 而言。在罗姆尼的提案里,如果没有分项扣除,因为标准扣除并不多,基本上是对所有的个人总收入征税,饼变得大了,边际税率当然就可以大大降低,比如可以变为8%,12%,20%,22.4%,26.4%,28%(所谓边际税率减低20%)。这个税率其实是比较真实的税率,因为它几乎是你交的税与你所有收入的比,而不是与你一部分收入的比。
作为个人,比如你原来属于是要交33%税的,33% tax bracket,现在却变成属于交26%税的了。尽管送出去的钱还是差不多,但心理感觉上相差太远了。
理论上,边际税率对人的经济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企业主在做商业决定的时候,是按照边际税率,而不是实际税率来决定企业是否雇人,是否扩大等等。如果他知道因为他的年收入增加或者税制改变,他下一年的边际税率是35%,他即将成为交35%税率的一族,即落入35% tax bracket,他就会计划不增加甚至减少雇员,缩小经济规模。另外,普通人如果感觉他的边际税率过高,可能会选择减少工作,将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闲暇活动中去。 曾经有经济学家考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例子,研究证明边际税率和劳动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大部分边际税率高的国家,工人工作时间相对就少。(某些税率高的国家工人工作时间长,是因为政府把税后的福利和劳动时间挂钩。这是政府如何使用税后福利的问题,我会另外讨论)。如果税后福利不与劳动时间相关,那么边际税率高的国家里,工人劳动时间明显降低。
降低边际税率,无疑会鼓励企业增加经济规模,扩大生产,从而提高社会的繁荣程度以及就业率。也会鼓励个人更加勤奋地工作。
另外,罗姆尼的新政策对极富阶层也并不青睐。因为简单划一的税制消除了繁多的分项扣除,诸如大笔慈善捐款不能减税等等,将使得极富阶层以复杂的税制匿藏个人收入,从而减低税额变得十分困难。像罗姆尼本人,再也不会通过七扣八扣,享受14%的实际税率了,而极可能直接跌入最高的28%边际税率中去。因为此时只有标准扣除,因此他的实际税率将大大提高,接近28%。
当然,罗姆尼的方案会使交税的人群增大,47%的人口不上税的情形估计再也不会发生了。某些低收入的阶层,由于取消了分项扣除,会由不必交税变为开始交极少量的税。不过,因为标准扣除还保留,所以对极低收入阶层来说,应该几乎没有影响。原因是对于他们而言,分项扣除本来也不适用。分项扣除的绝大部分是房贷和地税,真正的极低收入阶层并不拥有房屋,分项扣除还不如标准扣除来得大。比如我们在做学生和买房之前,统统填的是只算标准扣除的简易税表。所以对这部分人来说,原本也没有享受到分项扣除。在新的税制下因为边际税率降低,他们实际的税率反而是减低了。只有对拥有房产但收入又偏低的阶层,低到分项扣除可以完全免除他们的税,罗姆尼的税制会令他们失去这些减免,开始不得不交少量的税。
这个方案将对于某些行为不再鼓励。比如慈善捐款事业,和以贷款购买房屋。这些花费将不再能在分项扣除中免去。但我以为,慈善事业并不是典型的经济行为,而是属于道德行为。道德问题不应以经济杠杆来影响,而可以考虑以其他形式褒奖。补贴房贷的好处是给予购房者一定的补助,然而缺点是鼓励贷款越多越好。如果没有这项扣除,买房者在贷款的时候可以更加谨慎和负责任。
2012年将很有可能是现行税率的最后一年。这六个边际税率是2003年小布什时代开始实施的。奥巴马上台之后暂时将其延至2012年底。自2013起,边际税率将自动返回2003以前的六个边际税率:15%,27.5%,30.5%,35.5%和39.1%,如果没有新的税法出台。
很高兴罗姆尼团队给美国展现了这样一条道路。剩下的问题就是美国人民是不是足够聪明,是不是愿意保持和发扬那些使美国伟大的东西:不断创新和进取的精神,长久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充满活力,勤勉奋斗的劳动大军。
自由之灵
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