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寓言(十):鲲鹏展翅 [2010/05]
- 列子寓言(十五):朝三暮四 [2010/06]
- 庄子寓言(四):鸱得腐鼠 [2010/05]
- 列子寓言(三十一):能而不为 [2010/07]
- 庄子寓言(十二):大瓠之种 [2010/05]
- 庄子寓言(二十七):虎狼仁也 [2010/05]
- 庄子寓言(十六):津人操舟 [2010/05]
- 庄子寓言(十五):痀偻承蜩 [2010/05]
- 庄子寓言(三):神龟曳尾 [2010/04]
- 庄子的影响 [2010/04]
- 列子寓言(六):杞人忧天 [2010/06]
- 列子思想及其影响 [2010/06]
- 列子寓言(二十): 莫有觉者 [2010/07]
- 庄子寓言(二十四):坚白之鸣 [2010/05]
- 庄子寓言(二十五):云将东游 [2010/05]
- 列子寓言(二十二):乐天知命 [2010/07]
- 庄子寓言(五):知鱼之乐 [2010/05]
- 庄子寓言(二十):每下愈况 [2010/05]
- 列子寓言(一):常生常化 [2010/06]
- 庄子寓言(十七):知者不言 [2010/05]
- 庄子寓言(二十六):顺治逆凶 [2010/05]
- 庄子寓言(十一):越俎代庖 [2010/05]
- 庄子寓言(十九):白驹过郤 [2010/05]
- 道家先哲:列子 [2010/06]
- 庄子的哲学 [2010/04]
- 老子故事(六):函谷著书 [2010/04]
列子寓言(四):天清地浊
《列子·天瑞》载:《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①?不知也②,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③。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也;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④,惑于数也⑤。精神者,天之分⑥;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精神离形,各归其真⑦,故谓之鬼。鬼⑧,归也,归其真宅⑨。黄帝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注释】
①进乎——卢重玄解:“进当为尽。假设问者,言天地有终尽乎?”
②不知也——陶鸿庆:“‘不知’二字无义,注亦弗及,疑‘知’为‘始’字之误。”并以二句为一句“终进乎不始也。”此说证据不足,然可供参考。
③进乎本不久——张湛注:“ ‘久’当为‘有’。无始故不终,无有故下尽。”王叔岷云:“ ‘久’盖‘又’字形误,古多以‘又’为‘有’。”
④画其终——俞樾:“画者,止也。《论语·雍也篇》‘今女画’,孔注曰:‘画’止也。’‘画其终’者,止之使不终也。”杨伯峻案:“俞说是也。《藏》本、北宋本、卢重玄本作‘尽’,今从世德堂本正。”
⑤数——自然之理。
⑥天之分——分,当作“有”。《释文》引《汉书》杨王孙:“精神者天之有,骨骸者地之有。”任大椿又引《淮南子·精神训》“是故精神者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又“壶子持以天壤”,高诱注“精神天之有也,形骸地之有也”,认为“与杨王孙所云皆本《列子》此文,然则汉人所见之本并作‘有’,不作‘分’。”
⑦ 真——本原,即下文“真宅”。
⑧鬼——王重民:“‘鬼’字下本有‘者’字,今本脱之。《韩诗外传》:‘死者为鬼。鬼者,归也。’”《论衡·论死篇》:“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风俗通》‘死者,澌也;鬼者,归也。精神消越,骨肉归于土也。’‘鬼’下并有‘者’字可证。《意林》引正作‘鬼者归也’。”
⑨真宅——本原之地,即“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之“机”,亦即玄牝,天地万物的阴户。
【译文】
《黄帝书》说:“形体动不产生形体而产生影子,声音动不产生声音而产生回响,‘无’动不产生‘无’而产生‘有’。”有形之物是一定会终结的。天地会终结吗?和我一样有终结。终结有完尽的时候吗?不知道。道终结于原来没有开始的时候,完尽于原来就没有事物的地方。有生死的事物则回复到没有生死的状态,有形状的事物则回复到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生死的状态,并不是原来就没有生死;没有形状的状态,并不是原来就没有形状。凡是产生出来的事物,按理是必定要终结的。该终结的事物不得不终结,就像该产生的事物不能不产生一样。而要想使它永远生存,制止它的终结,这是不懂得自然之理啊!精神,属于天;骨骸,属于地。属于天的清明而分散,属于地的混浊而凝聚。精神离开了形骸,各自回到它原来的地方,所以叫它为鬼。鬼,意思是回归,回归到它原来的老家。黄帝说:“精神进入天门,骨骸返回原来的地根,我还有什么留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