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案叫绝:女大学生,丁字裤 [2010/01]
- 成都選秀門女生當眾脫光(这些女人还要脸不?)转贴 [2010/12]
- 我在美国补牙的经历(我还能相信她们吗?) [2011/07]
- 成名也脱,凤姐裸了! [2011/01]
- 贺岁片《让子弹飞》(全)(youtube在线) [2010/12]
- 中国女人喜欢裸? [2011/07]
- 我在北美捧“铁饭碗!” [2010/10]
- 国内国外那里活得更好? [2011/01]
- 怎样的聚会才算成功? 看看我们家里的圣诞聚会!(附多张照片) [2010/12]
- 我在国外看脱衣舞的经历 [2008/12]
- 回国杂记(十四) 把腐败进行到底 附多图 [2011/02]
- 为了传种,就要乱伦?(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离奇故事) [2012/07]
- 中国,您还是那个我们曾经热爱的祖国吗? [2012/06]
- 一个不照镜子男人的自白(附本人照片) [2010/01]
- 日子如果都能如此过---晒晒美国华人的幸福生活(有图有真相) [2012/07]
- 找个女人做老婆 [2010/12]
- 在美国,房子真的属于你吗? [2011/02]
- 心有余悸(教会是怎样成了我心里的鸡肋) [2009/08]
- 占座 (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而我在有生之年也能为你占一次座!) [2010/09]
- 另类情书 [2010/05]
- 男人,你就忍了吧! [2011/03]
- 同乡会,看看我们的故事(组图) [2010/05]
- 村中女人看过来,贝克佳丽面面观! [2010/09]
- 我,真的老了! [2010/12]
- 中国真的是培养奴才的摇篮吗? [2010/04]
- 喜欢了买,大嫂! [2009/03]
- 没有自由的日子(一字一泪!) 多张真人秀片片 [2010/02]
- 郑重声明 [2009/03]
千万不要说我们生不逢时,更无需怨天尤人,其实我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快乐的一代人。想想我们做学生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度贫乏,我们没有电脑,电视等娱乐工具,家里惟一的“家用电器”是半导体收音机;而那些破铜烂钱泥巴等废弃物成为了我们的最爱;我们没有多媒体实物展台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主宰着我们的课堂。但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的书包太轻了,没有各种各样的习题集、练习册,里面只有教材,我们的作业太少了,只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课间十分钟,我们不用留连在教室,去写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操场真的成为了学生的乐园,跳皮筋、跳格、打口袋、撞拐等等,各种各样自己发明的游戏,操场上留下多少发自内心的笑声。下午三点多,我们就可以离开学校,不用补课,没有晚课,只要完成作业,剩下这段时间就属于我们孩子。那时家家孩子都不少,父母也没有闲心去管,一任我们疯玩,房前屋后一张罗,便有十多个伙伴。打瓦、玩泥巴、捉迷藏,弹玻璃球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
想想看为什么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贫乏,条件极为艰苦中的我们能快乐地成长起来,能很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而生活在优越中的孩子却没有了快乐?我们只能任由孩子不快乐,我们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现在的不快乐是为了以后快乐打基础,只是我不知道,童心失去后,可否能再寻回?童年的欢乐在成人的世界中能到?谁来为孩子们失落的童年欢乐负责?
我们几乎所有的快乐都不是用金钱和父母操心换来的,而是从自然界里硬生生讨来的。我们是勤劳,敢于冒险,富于创造和智慧的一代人!
我的故事是围绕男孩的兴趣展开的,女孩子们踢键子,跳皮筋,丢沙包,跳方格,丢手绢,藏猫猫,也开心无比。希望有那位女同胞挺身而出以补充我的不足。
逮蜻蜓
逮蜻蜓是男孩们在夏秋最喜欢玩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院里有一片森林区,通常我们就在那里和各式各样的蜻蜓斗智斗勇。[青松岭]电影里的反派人物钱广说的好:”一要手艺巧,二要家什妙。” 我们的家什就是一段铁丝和一根竹竿。家里条件好,当妈又肯出力的自然武器也精良。即在铁丝围成的圈子上缝一个纱网,绑在竹竿上就可以用来网蜻蜓了。我不喜欢和母亲张口,所以只能因地制宜,在铁圈上黏些蜘蛛网。这样难度大些,而且很容易被树枝刮破。但也不失为一种逮蜻蜓的利器。
我自己总结的逮蜻蜓的步骤是,寻找,等待时机,慢慢上前和抓捕。别小看等待时机,这是能逮住蜻蜓与否的关键步骤。一定要等蜻蜓落稳,翅膀下垂时,慢慢接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捕获。
其实也何以徒手捉蜻蜓,当然用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抓些小蜻蜓,像大绿豆那样的王者至尊是很难徒手抓得住的。首先你也够不着,它们的落点一般都很高,而且敏感性极强。
徒手抓蜻蜓的步骤大同小异, 找到一个有蜻蜓的地方,. 耐心的等待蜻蜓停下来休息(翅膀下垂), 慢慢接近它, 到了它的面前如果你还没有吓走它,那你已经成功一半了, 屏住呼吸用手慢慢接近,在快触碰到它的时候,猛地用手横扫。现在的娃娃不会这些吧?
捉养蟋蟀
不知是谁先发现的,雄性的蛐蛐儿好争斗,斗起来挺好玩儿的,于是就把它们逮回来,令其争斗、观其胜负,以博一乐。据记载,斗蛐蛐儿之戏,始于唐朝天宝年间。据记载,斗蛐蛐儿之戏,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写过一部专著:《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蛐蛐儿,致使一条好蛐蛐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而养蛐蛐儿的器具,讲究的是蛐蛐罐儿。蛐蛐罐儿有瓷的,也有陶的,最好的是用澄浆泥烧制的:高15厘米左右,直径13厘米左右,厚近2厘米。要求口儿大、膛儿深、壁厚,上面有盖。如今谁手里若有百年以上的澄浆泥蛐蛐儿罐,那可是值钱的宝贝了。
我们小时候,男孩子们几乎都把捉蟋蟀当成一种乐趣,尤其是喜欢拿蟋蟀比武,而且每每寓意于此,仿佛自家参赛的就是自己一样。嬴了很开心,输了很沮丧更不服气。总想着扳回一局,甚至在梦里也是杀声一片。捉蟋蟀和用蟋蟀比武都让我身心愉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把此视为乐趣,什么也无法减退我对捉蟋蟀的热情。天一黑,我就会偷出家里的手电筒和空瓶子,约几个小同伴,专找那些墙角旮旯的地方去,一心想能有所斩获。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每次都满载而归。
说到蟋蟀就不能提及我们院烧锅炉的老王头,虽然他人长的瘦弱矮小,但他的蟋蟀却威武雄壮,而且力大无比。我们院几十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人的蟋蟀能于之匹敌。后来我找来几个同伴,趁他工作时用母蟋蟀,拔掉其中间的尾针,然后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据为己有。事后听别的小孩说,老王头放出狠话来说:
"如果让他抓住是谁偷的蟋蟀,他就打折谁的狗腿。"
就在我战战兢兢,吓得晚上不敢出门,担心东窗事发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才峰回路转救了我。那时文革正方兴未艾,而老王头不知道是出于内急还是愚昧,竟然在拉屎时用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本)揩屁股。被人揭发后,当成现行反革命关入大牢,听说被打的皮开肉绽,而我却因此逃过一劫。
打瓦
做瓦的材料有石头的和铁的两种,而在石头做的瓦中又数鹅卵石为上品。其实玩发很简单,就是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划出两条横线。一端立几块破砖头,然后人站在另一端开始,中间画出些圈子做落脚点,单腿跳到地方,以一次击倒为赢家。我从小平衡性就好,手上也有准头,所以很擅长这项运动。
其实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争强好胜的因素在里面,正符合我们男孩子的个性,因此不分出胜负来就没完没了。反正那时不用操心,有人会检查我们的作业是否完成了没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正玩打瓦玩的起劲,突然有人喊要下雨了,我坚持玩完这一局,我是孩子头,说出的话就是命令。没曾想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们撒丫子就往房檐下跑,但还是都被浇成了落汤鸡。在躲雨时,一个小孩意外捡到五元钱。有人提议买好东西吃,有人坚持交公。最后由我一锤定音,等雨停了就去附近的一家餐馆大吃大喝上一顿。那时的东西真便宜,我们几个胡吃海喝(汽水),也没有花完5元钱。剩下的第二天上学时,由我亲手交给了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们几个,还让大家像我们学习,说这是雷锋精神。一下课,我们几个当事人马上跑出教室,找个没人的地方围在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但高兴之余又后怕老师知道了会惩罚我们,为此我们着实老实了好一阵子。恐怕老师一辈子都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这些平时在她眼里一直是坏孩子的人,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完全改变了呢?
Read more: 分享往事,反思当下(1) - 平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