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读到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后感慨万千!不知道这里的朋友们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我们这些飘泊在海外的华人无论政治观点如何,都不约而同的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浓浓思乡情结。而且越是离开久的人,这种情结就越加深重。然而当我们将此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给国内的朋友,曾经的同事,同学们,并与其分享时,却会被一种故园无此声的感情落差所深深的困扰。
在我们的心里早已把国内的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此经常会思念他们和与其共同的往事,即便过去曾有过一些恩怨也早已放下,不再耿耿于怀。
但如果你细心体会你会发现,当你在电话里或回国探亲时和他们说起其他你们共同的朋友时,你甚至能感觉到他们的淡漠,和得出他们之间比你还要陌生的结论来,即便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他们也是聚少离多,各忙其事,有的甚至几十年也不曾往来。
你会清晰的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包括一些人和事,甚至对那些往事比今天生活中的东西更让你记忆犹新,而且它们总会像放电影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甚至在梦里反复播放。这是否是因为我们远离故国,很少有扎根的踏实,加之多年疏于亲情和友情,孤身奋斗在异国他乡而产生的孤独,无助和寂寞感所造成的困惑呢? 而生活在国内的人因为拥有,就不需要再去追求,珍惜了呢? 反正是触手可及的东西。人离开了根本,精神一旦失去寄托就会像飘萍一样的无助,芝麻大小的东西也会感觉得像西瓜一样。而中国人没有信仰,所以感情尤为脆弱,精神更加容易偏离方向。以至于可怜到让我们能够放下恩怨,只留下经过滤沉淀下来的美好记忆。而生活在国内的他们却不乏亲情,友情,更兼有熟悉和习惯的生活方式,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他们还是循着既成的思维惯性梳理着远近亲疏的关系。这就好比你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好书,一旦据为己有,就会搁置一旁,还振振有词的在心里对自己说:"等以后有时间再去慢慢地阅读欣赏它们。" 但是你却可能永远都不会为它挤出你的时间来,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早已拥有了它。也许有人会说可怜一词用的不够恰当,甚至有些残忍。其实我不想这么说,也不想承认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也想用豁达和淡定来粉饰我们的缺失,但又觉得挺虚伪,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出来,我们会和他们一样。是我们出来就有了这豁达和淡定? 不是,是我们缺乏,是我们自觉不觉的被边缘化后的忧郁,所以我们需要满足,因缺乏的可怜才让我们貌似比他们豁达和淡定。月亮圆时,人们不需要赞美它,因为它已经很完美了。而不圆时,人才渴望看到月亮圆时的景象,才会有浮想联翩的遐想。。。。
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许在物质上什么也不缺乏,但在精神上谁敢说你是个富有者? 亲情,爱情,友情,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在精神上存在着无法替代的缺失!!!
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人往往比国内的人更懂得感情,更怀旧,更知道要珍惜友情和爱!而且不光是这些,还有,我们比他们更爱国,更关心国家大事,更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倦鸥归巢月幽幽,芳草戚戚几时休? 风起浪涌白千尺,两岸万象眼底收。 一觉他乡十载梦,魂系乾坤日夜游。望眼难接故国雪,萧萧风声心上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