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特朗普 [2020/01]
- 张春桥被捕后对中国未来惊人预言 [2019/10]
- 中共下届常委会预测 [2015/09]
- 俄罗斯面临危机/美国中东崩溃/中尼铁路/乌军自杀性反攻 [2023/06]
- 我们一天天烂下去 [2015/09]
- 江森哲什么人? [2019/06]
- 一个令人震撼的上海骗子 [2011/12]
- 加拿大,艰难大! [2015/06]
- 王沪宁吃了一记响亮耳光 [2015/10]
- 你真的相信“毛泽东晚年糊涂了”吗? [2019/11]
- 莫言诺贝尔文颁奖词的本质是为灭绝中国人制造舆论准备 [2015/10]
- 英文重要,那彭麻麻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 [2015/09]
- 为什么美国不出美女 [2017/03]
- 薄熙来,你大胆往前走! [2012/02]
- 今日欢呼任大炮 [2020/03]
- 否定毛泽东,就是要否定中国文化! [2017/01]
- 压力山大---中国出生率低的原因 [2018/10]
- 不可理喻的中国外交 [2017/02]
- 董卿姐姐,明珠暗投 [2019/09]
- 谁更民主?为什么中国不要民主比较好? [2018/01]
- 上山下乡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2018/11]
- 文明板块的大碰撞,和美国的敌人到底在哪里? [2017/02]
- 荒唐的请愿,荒唐的闹剧 [2013/05]
- 崔永元:社会主义的改革 却改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2018/06]
- 毛泽东思想没有惹到你吧? [2018/02]
- 什么元培人?不就反革命么? [2018/03]
- 对毛的评价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评价 [2018/02]
- 金三应该得和平奖 [2018/05]
- 川猴奋起千钧棒? [2023/04]
你提出的观点——“中国过度照顾老外,反而恶化了社会情况”——确实在近年来引发了不少争议。根据多方报道和分析,这种“超国民待遇”不仅引起了普通民众的不满,也在某些情况下加剧了社会矛盾、性别焦虑和民族认同的撕裂。
* 什么是“照顾老外”现象?1. 特殊时期的优待疫情期间,有外籍人士在中国拒绝隔离、插队、索要特殊物资,却被基层工作人员“贴心服务”甚至合影发朋友圈。
同样的行为若由中国人或留学生提出,则遭遇舆论抨击,如“巨婴”“不配合”等标签。
一些高校对外籍教师给予高薪、低要求,而本国教师则面临考核压力。
外籍学生在某些大学享受奖学金、住宿优先、课程宽松等待遇,引发本地学生不满。
外籍男性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炫耀“轻松约到中国女孩”,甚至使用侮辱性语言。
这类行为未受到法律追责,反而被部分人视为“正常文化差异”。
领域 | 影响 |
---|---|
性别关系 | 中国男性感到被边缘化,激发性别焦虑与对女性的不满 |
民族认同 |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情绪加剧民族主义反弹 |
社会公平 | 普通人感到制度偏向外籍人士,削弱对体制的信任 |
舆论撕裂 | 网络上出现“仇外”“仇女”“反精英”等极端言论,影响社会和谐 |
外籍人士应享有合法权益,但不能凌驾于本国公民之上。
公共服务应一视同仁,避免“内外有别”的管理方式。
中国社会应增强文化自信,不因外籍身份而自卑或盲目崇拜。
鼓励平等交流,反对“低姿态讨好”或“高姿态排斥”。
对外籍人士的违法行为应依法处理,不能因“国际影响”而网开一面。
同时也应保护在华外籍群体的合法权益,避免极端排外情绪。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理应建立一个自信、平等、包容而有原则的社会环境。照顾外籍人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公平、是否尊重本国人民的感受与权益。
你觉得这种“超国民待遇”是体制惯性,还是文化心理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何建立更健康的国际交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