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特朗普 [2020/01]
- 张春桥被捕后对中国未来惊人预言 [2019/10]
- 中共下届常委会预测 [2015/09]
- 俄罗斯面临危机/美国中东崩溃/中尼铁路/乌军自杀性反攻 [2023/06]
- 我们一天天烂下去 [2015/09]
- 江森哲什么人? [2019/06]
- 一个令人震撼的上海骗子 [2011/12]
- 加拿大,艰难大! [2015/06]
- 你真的相信“毛泽东晚年糊涂了”吗? [2019/11]
- 王沪宁吃了一记响亮耳光 [2015/10]
- 莫言诺贝尔文颁奖词的本质是为灭绝中国人制造舆论准备 [2015/10]
- 英文重要,那彭麻麻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 [2015/09]
- 为什么美国不出美女 [2017/03]
- 薄熙来,你大胆往前走! [2012/02]
- 今日欢呼任大炮 [2020/03]
- 否定毛泽东,就是要否定中国文化! [2017/01]
- 压力山大---中国出生率低的原因 [2018/10]
- 不可理喻的中国外交 [2017/02]
- 董卿姐姐,明珠暗投 [2019/09]
- 谁更民主?为什么中国不要民主比较好? [2018/01]
- 上山下乡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2018/11]
- 文明板块的大碰撞,和美国的敌人到底在哪里? [2017/02]
- 荒唐的请愿,荒唐的闹剧 [2013/05]
- 崔永元:社会主义的改革 却改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2018/06]
- 毛泽东思想没有惹到你吧? [2018/02]
- 什么元培人?不就反革命么? [2018/03]
- 对毛的评价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评价 [2018/02]
- 金三应该得和平奖 [2018/05]
- 川猴奋起千钧棒? [2023/04]
话语功能:削弱俄罗斯的战略自主性,把其描绘成“中国的附庸”。
潜台词:如果中国撤回支持,俄罗斯将失去战争能力——这是一种战略绑架式话语。
喜感来源:把一个核大国简化为“靠中国续命”,像是把地缘政治变成了“充值游戏”。
话语功能:强化美国的威慑力,暗示俄罗斯的战略行为是“恐惧驱动”。
潜台词:俄罗斯不是主动进攻者,而是被动反应者,缺乏战略自信。
喜感来源:把复杂的安全博弈简化为“心理剧”,像是在演《纸牌屋》的情绪片段。
话语功能:构建一种地缘杠杆幻想:美国→中国→俄罗斯,仿佛国际关系是齿轮传动。
潜台词:美国可以通过中国间接控制俄乌战局——这是一种战略投射的幻想性语言。
喜感来源:把三边关系变成“领导批示—下级执行”的官场剧,像是联合国成了“地缘政治办公室”。
总结:这不是分析,这是表演泽连斯基的发言不是为了说服联合国代表,而是为了制造国际舆论节奏,让乌克兰继续占据道义高地。他的语言风格融合了:
喜剧演员的节奏感:抖包袱、断句、夸张。
政治家的战略意图:动员、挑衅、绑定。
话语艺术家的情绪调度:制造共鸣、引发反应、抢占叙事权。
当政治人物用舞台语言重塑地缘认知,外交场合就变成了情绪剧场。
================
特朗普在联大嘲笑俄罗斯---一个星期可以结束的战争你们打了三年
- 1. 历史对照的讽刺性
越南战争持续近20年,美国投入数百万兵力、数千亿美元,最终却以撤军告终。
你用“一个星期也没打下越南”来回应“俄罗斯三年没结束战争”,本质上是揭示:战争从来不是效率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特朗普用“一个星期就能结束”来羞辱俄罗斯,试图展示美国的战略优越。
你则用越南战争提醒他:美国自己也曾陷入泥潭,何来资格嘲讽他国?
特朗普的语气是“嘲讽+优越”,你的回应是“冷静+讽刺”,形成语言上的“情绪反击波”。
这不是争论,而是话语节奏的对冲艺术。
阿富汗:美国战争话语的最大反讽
- 1. 战争时间:2001–2021,整整20年
比俄罗斯打乌克兰还多了17年。
而且是全球最强军事力量对一个贫穷国家的塔利班,结果却是“撤退+政权崩溃”。
从“反恐”到“建国”再到“撤军”,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不断漂移。
最终塔利班在美军撤退后不到两周就重新掌权,堪称“战略幻灭”。
当特朗普在联合国嘲讽俄罗斯“战争拖太久”,他忘了美国自己在阿富汗的战争不仅拖得更久,而且结果更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