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不知含蓄美为何物(图文) [2009/08]
- 原来这是人性化呀! (图片) [2009/08]
- 土得掉渣的洋名字 [2009/06]
- 我心底那道永远的流光 (一) [2008/09]
- 从“今生不回中国工作”看某些华人的奴性 [2009/05]
- 这里的腐败静悄悄 [2009/05]
- 说说人脉和人际关系 [2009/02]
- 胖人在美国备受歧视: 人性化哪去了呢? [2009/09]
- 救市计划一定不会取得成功 [2009/03]
- 人生应当有梦 [2008/12]
- 我心底那道永远的流光 (七) [2008/10]
- 为什么只有招架之功? [2009/04]
- 出车祸后怎么办? [2009/02]
- 我心底那道永远的流光 (四) [2008/09]
- 潇潇芙蓉国, 枝枝醉美人 [2008/10]
- 投票啦! 征联公布 [2009/04]
- 正告63和老猫! [2009/09]
- 有一绝对, 悬赏1000分求下联!! [2009/04]
- 吴钩声明 [2009/09]
- 男人一定要赚钱! [2009/05]
- 我心底那道永远的流光 (十七) [2009/04]
- 小沈阳算什么东西? [2009/05]
- 悬赏问树名 [2009/06]
- 民主就是想干啥就干啥? [2009/06]
房价很低,但还不到最低 (房价走势图)
(吴钩: 抱歉, 屋主要失望了;但不幸的是, 这是事实。想买房的朋友,如果不想到明年今天掉了10万刀,您就悠着点吧)
屋主焦虑地等待任何房市稳定的信号,深信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复甦关键的人,也在祈祷房市好转之日尽早到来。但最新的数据却让人无法如此地乐观,根据极受关注的Case Shiller指数,追踪了全美主要20大城市的整体房价,调查结果表明,房价来到2009年只有变得更低,而无任何回复的迹象。(我一惯如此预测)。
然而即便是在大幅跌价之后,房价相对于工资来说仍然不够便宜。1月份Case Shiller指数显示,全美整体房价比起去年同期下降了19%,众所熟悉的表现最差的几个城市,包括大跌35%的凤凰城、32%的拉斯维加斯、以及29%的迈阿密。
房市危机也同时伸向其他城市肆意蔓延,明尼波利斯(Minneapolis)一年来房价跌幅到达20%,芝加哥房价也下滑16%的幅度。原本坚持挺住的旧金山也出现了变化,一年间房价狂跌32%,比圣地亚哥和洛杉矶的情况更惨。
根据Case Shiller指数,旧金山在过去短短三个月内,房屋价格的跌幅已达11%。纽约过去一年的房价也下降10%,其中4%的部分是近3个月所造成的。纽约的表现算是好于平均值之上,但是市场是否能够承受华尔街的危机和大幅度的裁员潮,一切仍有待观察。
究竟全美的房价还有多少下探的空间?老实说没有人知道。但是根据历史的教训,泡沫越大,崩盘程度越惨。
地产分析师Brett Arends指出,许多人仍在市场上传递误导的信息。去年年初,他撰写文章表明,儘管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房价已经崩溃,但是市场仍是被高估的。结果他收到来自地产经纪人无数的愤怒电邮,咒骂他是笨蛋或是更难听的语言,但是事实证明他的分析并没有错误。(地产经纪人要靠卖房挣钱,你说要跌,他们还不恨死你! 呵呵)
全美房价从2006年的高峰期以来,已经下跌约30%的幅度。但是从历史性的数据来看,我们不得不去怀疑,这样的跌幅还远远不够。当然的确有买家已经捡到便宜,用很好的价格成交,毕竟现在是一个买方的市场,只要足够积极并且能抓住机会的人,的确能讨价还价,寻得物美价廉的房产。
但市场整体的情况对卖家来说,房价尚未止跌,对买家来讲,低点也尚未到来。即使在今天,整体房价只回到了2003年底的水平。泡沫越大,崩盘规模越大,房价势必要进一步下跌,回到2000年、泡沫之前的价格,而当时的价格水平约莫比现今还要再低个三分之一。
的确,目前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相当之低,大约在4.5%至5%的位置。但是仅仅考虑这个要素,会太过于简化情况,毕竟2003年至2005年间房贷利率也处于低点。
房价可能有重返牛市的一天吗?当然可能,只要政府所有为了挽救经济的努力奏效,在部份人士预期的一两年内,重燃通货膨胀的势头,房屋价格将可能开始再次攀升。但是,如果目前物价通缩的情况持续下去,房价也会随之继续下降。
此外从长远来看,平均房价往往要跟随平均收入,保持两者的一定关系。从这个比例角度去分析,房屋市场还需要进一步下跌。
若将Case Shiller指数回溯到1987-1989年的金融崩盘与复甦的时期,再与联邦的平均收入数据比较,从结果当中可以看到一项警讯。根据这种计算,今天的房价相对于平均收入而言,实际上还是太贵,甚至超过1989年房地产泡沫的高峰。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次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跌至谷底,它整整花了8年的时间,才终于展现出强力的复甦信号。别忘了现下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巨大的泡沫。
(记者林紫乔报导, 吴钩制表 4-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