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豹子胆-打黑车 [2014/01]
- 一波多折之四--签证顺利否? [2014/0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沉痛悼念笔友水影儿。 [2016/11]
- 耸人听闻的基因、染色体 [2012/12]
- 夏至了 - 炸酱面! [2012/06]
- 棉毛裤的故事 [2008/12]
- 中国城奇遇 之一 邂逅(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感悟一句话的效应 [2008/09]
- 一波多折(1)天有不测风云:临行前,女儿的护照丢了! [2014/01]
- 留住父母的痕迹(月亮代表我的心)--回国观感录之八 [2011/03]
- 老爸的电话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回国观感录-- [2013/02]
- 纽约中国城奇遇 之三 发迹(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蒙羞的NYC! (纽约随笔) [2013/06]
- 塞翁失马记--今年得回两趟家 [2008/12]
- 冷漠=伤口上的盐 [2011/08]
- 无着的母爱 [2011/07]
- 苍天有爱,大地深情--《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观后 [2011/11]
- “妈,笑眯眯地啊......!”--家有青少年系列 [2012/03]
- “控制狂”老调重弹“Sleep Over”---家有小女初长成(续)-- [2012/06]
- 人到中年重拾梦 [2011/07]
- 剪报情思 [2012/02]
- 另辟职业:当媒婆! [2012/04]
- “真实的大学生宿舍生活”-家有住校大学生的家长慎入 [2009/11]
- 美女也抓狂 [2009/11]
- 忆往怀师话“宜修” [2012/03]
- 青出于蓝的“美二代” [2009/11]
- 也说不良少年--地铁惊魂记 [2009/04]
还价的极致—回国观感录之七
宜修
正如俺家小鬼子去年回国参加中文夏令营回来谈体会时所说,“最喜欢中国的,除了吃,便是‘还价’。”
说起还价,回国采购的游子们、尤其是女士们,最深切、最头痛的体会便是:对所还价的商品的准确价值毫无概念,实在不知从何还起。还高了吧?发现买亏了,难免心理不平衡;还低了?担心卖家觉得自己有捣乱之嫌……而最怕的,无外乎卖家让自己开价。开出来的价钱,如果卖家痛快地应允,便知道自己挨宰了。可自己开出的价钱,又怎么反悔呢?!
今次回国,年三十儿晚上,向嫂嫂、侄女们炫耀从“秀水街”淘来的宝贝时,又一如既往地被侄女暄一瓢冷水泼下来:“姑姑,恭喜您--又买贵了!!!”
已经不是头一回这样被暄揶揄了……都怪俺心太软……不由得想起了在“秀水街”看上的那套自己从¥580还到¥260的“陋室铭”茶具,告诫自己一定得沉住气,不能立刻返回“秀水街”,免得露出心爱的心迹。而再回去时,一定要狠下心来,刽子手的干活!!!
返美前一周,行李早已超载,尤其是装瓷器的手提行李。这时重回“秀水”,总该沉得住气了吧?!
兜了一圈儿,侦察到整个“秀水”,仅还有另外一家有“陋室铭”茶具。而这家开价¥180。心中暗喜:果然比前一家还下来的¥260还低了¥80!想必¥180还有水分……想到此,俺扭头便走。
“别走啊,您开个价儿!”小贩在背后招呼俺。
“我就想买几十块钱一套的,自个儿家用。”俺说的确是实话。
“过来,给你看几十块钱的!”小贩把俺招呼过去。
“我可不要这描龙画风的,跟镶着大金牙似的!”俺一脸的不屑。
“那刚才那套“陋室铭”,你开个价吧!”
“六十。”同意就拎一套;不同意,反正行李也已经装不下了。
“别还了,八十给你捎一套吧!”小贩的话实在让俺心动,就快绷不住了……
“六十!”俺咬……紧牙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着???
人家不搭理俺了……心这通儿扑腾……表面上装着无关痛痒地走开,两条腿却像灌了铅一般。一个劲儿的安慰自己:反正行李装不下了,反正行李装不下了!
天无绝人之路!那小贩旁边的男人说了句:“算了,给你拿一套吧!”俺立马没出息地转返。
“别要包装盒了。给你拿报纸包上吧!”小贩建议着。
“没包装盒,我怎么挤车啊?”实话应当是“怎么飞啊”?
小贩把茶具盒用绳捆好,递过来。
“不给个塑料袋啊?”还是头一次在“秀水街”遇到这样的待遇。
“六十块钱的东西,还又要包装盒、又要塑料袋啊?!”人家不忿地说。
俺窃喜:估计今天是抄底了。这才是还价的极致!
晚上跟爹妈、侄子、侄媳臭显摆当天的“战利品”时,赫然发现:茶壶那缠着竹皮的提手,没有勾住壶前后的两个提手洞,而是单独地摆在一旁。这一惊非同小可:该不是一套残品吧???试图用手将提手的两端弯出钩来挂在提手洞里,却担心竹皮被折断、碎掉而不敢过于下手……事到此间,还价还到了极致的兴奋全部荡然无存了。非但如此,还多少几分沮丧:光顾了还价,怎么什么细节都没留心呢?!
只能灰溜溜地拎着这套茶具回去让人家贻笑大方了。人家二话没说,麻利地一边弯出一个钩来,挂在了壶上。拿走吧!
不记得是怎么离开的那家小贩的,只知道当时内心被这样一种想法充斥着: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一样,当在一件事上做得太苛刻的时候,总得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补偿!
二零一一年三月八日于纽约
文中所介绍的“陋室铭”茶具
壶盖上的“陋室铭”标题及壶身上的“陋室铭”全文
“论语”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