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豹子胆-打黑车 [2014/01]
- 一波多折之四--签证顺利否? [2014/0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沉痛悼念笔友水影儿。 [2016/11]
- 耸人听闻的基因、染色体 [2012/12]
- 夏至了 - 炸酱面! [2012/06]
- 棉毛裤的故事 [2008/12]
- 中国城奇遇 之一 邂逅(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感悟一句话的效应 [2008/09]
- 一波多折(1)天有不测风云:临行前,女儿的护照丢了! [2014/01]
- 留住父母的痕迹(月亮代表我的心)--回国观感录之八 [2011/03]
- 老爸的电话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回国观感录-- [2013/02]
- 纽约中国城奇遇 之三 发迹(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蒙羞的NYC! (纽约随笔) [2013/06]
- 塞翁失马记--今年得回两趟家 [2008/12]
- 冷漠=伤口上的盐 [2011/08]
- 无着的母爱 [2011/07]
- 苍天有爱,大地深情--《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观后 [2011/11]
- “妈,笑眯眯地啊......!”--家有青少年系列 [2012/03]
- “控制狂”老调重弹“Sleep Over”---家有小女初长成(续)-- [2012/06]
- 人到中年重拾梦 [2011/07]
- 剪报情思 [2012/02]
- 另辟职业:当媒婆! [2012/04]
- “真实的大学生宿舍生活”-家有住校大学生的家长慎入 [2009/11]
- 美女也抓狂 [2009/11]
- 忆往怀师话“宜修” [2012/03]
- 青出于蓝的“美二代” [2009/11]
- 也说不良少年--地铁惊魂记 [2009/04]
张宗子:汉语的力量
--摘自《侨报》2008.10.25--
二、不变的情怀:醒不来的中国梦
“世界上很少有一种语言,像汉语这么优美、精雅、丰富、细腻、深刻,而且强大有力……这是经过无数天才熔铸过的语言,是从庄子、列子、屈原、司马迁、韩愈、……手里出来的语言,是唐诗、宋词和元杂剧(特别是《西厢记》的语言,是《红楼梦》的语言。”
有论者引用北岛的话:在外漂泊,中文是唯一的行李。我未有海外生活的经历,但想来此话不会大谬,张宗子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读张宗子散文感受最深的,一是他的传统文人情怀,一是他对中文的迷醉。
《空杯》里的诸多篇章,尽管张宗子添加了博尔赫斯、曼哈顿、地铁这样的现代或西方的元素,尽管他“看了数不清的西部片”,“在家里打开音响听莎拉的歌”,多了许许多多的西式爱好,但在骨子里,他憧憬的仍然是“不成套的桌椅,案头搁置了很久的酒,以及李白多年前即兴挥毫留下的诗稿”,是“山中满地白云湿,不是楼台不可居”的诗情画意。他的文字里少有轻松跳跃的笔调,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郁郁独行的青衫背影,几乎弥漫在他的每一个中文字里。
爱音乐、爱电影、爱咖啡,这些全为一个在异国的中国文人的表象,不过是张宗子游走西方不可避免的个人生活印记,包裹在文字核心里的,是一个醒不来的中国梦。
我愿意再引用张宗子喜爱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
所以,虽然在他的文章里掉了那么多书袋,凭空抒了那么多情,但是,你不会感觉到可憎可恶,反倒会对他身上还能保持得较为完整的传统文人气息起些敬意了。
--刘炜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