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忆录

作者:kylelong  于 2011-3-11 01: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生活经历|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76评论

 

初中毕业后,暑假期间参加了一个全市的夏令营(射击队)。因为初中毕业没有暑假作业,夏令营结束后,也没有学习,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玩得真是爽。其实,因为我当时是留校读高中,没有参加中考,所以也是特别轻松。
 
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到校报名,交学费、书本费和班费,知道了分班情况,而且认识了表情十分严肃的班主任张老师。当时我们学校的高一只有3个班,两个理科班(一个快班,一个慢班),一个文科班。快班就是学习成绩较好的班,慢班就是学习成绩较差的班,那时候几乎所有学校的高中都是这样分班的。当然,后来还根据季度联考的总分,再进行过一些“微调”,有的同学从快班回落到慢班,有的同学从慢班上升到快班,还有文科理科调换的。老师们会根据他们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以往学生们高考的情况,给每个同学一个“评估”,并征求家长和同学们的意见,最后才确定适当的调整。那段时间,家长会是经常有的,有时候班主任也家访,到同学们家里与家长细谈。
 
我在快班,总共才24人,似乎只有4个女生。我是班长,班上仅有两名应届生(除了我,还有来自郊区的一位高材生),其余都是复读生,来自各个学校。但要进我们班,也不是说进就可以进的,因为这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名声和老师们的奖金。
 
高一开始,学习明显感觉压力很大。开始几周,班主任就开始队全班同学进行全部科目的测验,然后又按照每个人具体的学习强项与弱项,给与分别的指导,指出具体的复习重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主要是课外学习内容。高一的一年时间内,我们就学完全部高中两年的数学、物理、化学这3门主课,而语文、英语和政治的课时明显少了很多,基本上没有体育课(除了早操和课间操),更没有音乐和美术。只是增加了一门生物课。至于历史、地理等等,这是文科的。我们初中学习的历史地理,都是白学了。
 
整个高一期间,同学们都在自己家里晚自习,时间上比较自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不过,各个分科的老师,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晚自习。我们理科班的晚自习,主要就是语文和英语,因为白天课时不够。我们的语文老师叫向老师,也是文科班的班主任。每次晚自习,都是先讲解文言文,然后讲解现代汉语的词语用法。那时候没有课外读物,当时印刷了很多讲义,都是自己向老师自己刻钢板、自己用油印机印刷的,有时候我们学生也帮忙印刷。有一段时间,晚自习是两个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来实习,讲得也不错。
 
那段时间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办课外学习小报《百灵鸟》、自制天文望远镜、做化学实验等等。《百灵鸟》小报是语文课外作业,全部自己手写,自己设计编排,图文并茂,这与自己一直喜欢绘画和美术字是分不开的(美术字和刊头设计都是自学的,而学校的绘画组只教素描)。报纸的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第二部分科普。“天文望远镜”是按照一本科普杂志的介绍完全照做的,两个镜片是买的,镜筒是用牛皮纸卷的,用工厂里的钢管做模具芯。望远镜的效果很不错,放大倍数是100倍,可以看见月球环形山。至于在家里做化学实验,的确有些难度。那时候的药品、试剂和器材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找化学老师要一些旧的玻璃器皿,或者分装一点药品,另一个就是去工厂的废旧器材处捡了一些。因为担心有毒,还特意用稀盐酸清洗。药品全部放在一个木柜子里面,高考之后才发现,木柜子被酸性物质腐蚀了。
 
有时候还参加学生会的工作(我当时在学习部,任副部长),学校活动也比较多,什么办墙报、书法竞赛等等。还参加过一次全省的数学竞赛,只是没有拿到好的名次。学校有学生宿舍,很多同学住校,学习抓得比较紧。那时候,大街上晚上没有夜市,也没有小吃,住校学生的伙食比较差。语文作文竞赛时,一些同学记录了当时的那段生活情景,十分有趣。
 
我家离学校近,就住家里,家里伙食也会好很多。中午就在父亲工厂吃饭,伙食也很不错。父亲当时所在的工厂效益不错,产品出口美国,销量一直不用担心,工厂的食堂是当时我认为最好的“中国食堂”。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私人餐馆,只有少数几家国营餐馆。而国营餐馆里面,主要也就是面条、馒头、稀饭以及油炸食品之类的,中午和晚上也差不错,没有小炒。如果有人吃米饭,菜的品种就那么几个,什么青菜、黄瓜、萝卜、香干子、豆腐、排骨、青椒肉丝等等,然后就是一些卤菜,除了猪肉,几乎没有鸡鸭鱼和牛肉。而工厂的食堂就不一样了,除了上面的这些大众菜,有一些海水鱼和淡水鱼以及泥鳅黄鳝等等,还有红烧的鸡鸭排骨等等,卤菜的品种野多很多,什么牛肉、腱子肉、猪肠子等等,还有湖北的蒸菜,比如粉蒸排骨、粉蒸肉、蒸菜等等。不过,有些菜只是家里有,母亲会做很多湖北的佳肴,比如腊鱼、腊肉、腊鸡、扣肉、烧鸡等等。
 
中午饭后,一般就是午休时间。学校也不要求学生们一定在学校午休,因为当时学校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冬季也没有暖气。同学们在自己家里午休更好,而且在学校午休时,低年纪学生也会比较吵闹,虽然高中生是单独的一栋教室楼。我一般在父亲办公室午休。不过,有时候也不休息,父亲办公室有很多报纸,比如《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等,还有一些画报,可以增加很多信息。老师建议我们多看看报纸了解时事,一个是语文,一个是政治,都有可能沾边。
 
高二开始,第一阶段就是从初中课程开始复习,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而语文、英语、政治和生物还是按照大纲要求上课。那时候,我们每天上课6天,只是周日休息一天,当然,老师们也一样。不过,到了高考前夕的最后几个月,那就没有周日了,每天上课、每天考试。
 
高二的晚自习每天都有,除了周六和周日两天。如果自己不想参加,要有家长书面签字的申请。老师给我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复习阶段结束之后,就是每天考试、做题目,这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先是分学习内容考试,然后就是高考模拟考试,最后就是把前几年的高考题目来给我们考试,有全国的统考试卷,还有各省各市,尤其是重点高中的模拟高考试卷。那段时间,就是被称为“魔鬼训练”的时光,同学们都说要烤糊了。
 
湖北省每年高考成绩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天门县就是一个状元县,全省第一。高考前夕天气热,那时候又没有空调,而农村或郊区连电扇都没有。那时候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的7月7日、8日、9日三天,这之前就已经很热了,蚊子也多。考生们每天要熬夜学习,有人就“发明”了把雨鞋里面灌满凉水,再把双脚放进去,既避蚊子又凉快。我家里还算幸运的,有电扇,但还是没法驱除蚊子。父亲就让我把桌子、凳子和电扇统统放进蚊帐里面,坐在床上复习,这个也算是一大“发明”了!相比之下,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还是落后了。这还不说,营养也得跟上。母亲每天给我煎荷包蛋两个,早晚各一个。要知道,那个时候,连牛奶都没有,鸡蛋也算是比较贵的食品了。虽说猪肉已经比较普及了,但家里吃鱼吃鸡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千算万算,还是出了问题。那时候家里都使用日光灯,总觉得白炽灯的台灯光线不够,就用很亮的日光灯,结果造成视力严重下降,眼镜度数增加了。也许是视力使用过度,但这个日光灯的确是有问题的,因为光源不稳定。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题海战术、连续考试之外,自己抄下了很多学习卡片,在上下学的路上边走路边记忆学习,有英语单词和数理化公式。那时候大街上车辆不是很多,只有公交车,偶尔有货车,而较多的还是板车、自行车和三轮车,所以不用担心在大街上走路会被车辆撞,虽然整个城市还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在家里,用毛笔字和白纸抄下语文课的主要诗词,挂满家里的墙壁,每天背记,有点“书香门弟”的味道。结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高一统考时,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在10名以后,高二开始就进入前5,后来就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全市摸底统考也是比较好的成绩。班主任很放心,私下找我谈话,说按照这样的“进度”,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但不要松懈。
 
高考的压力很大,同学们之间的竟争也很激烈。每次年级统考之后,班主任就会公布排名,看谁落后了,谁提升了。班上有一个男生,原来数学一直很好,总是第一,但英语和语文不行,很拉分。我们班主任刚好就是数学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他还是在上英语和语文课做数学。最后实在没办法,自己放弃了高考。还有一个女生,年纪比较大,复读几年了,高考就差那么十几分。那一年在我们班,最后几个月熬不住了,也放弃了高考。
 
高考前2周,按照班主任的安排,大家都不要复习了。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好心态;其次,就是每天花少量时间看看自己原来做过的卷子,只看错误的地方,对的不看;最后一点,保证伙食,不能生病,不要考试那天肚子出问题。在这之前,大家都去看了考场,对了自己的准考证号码。照片也是新照的,那时候也没有身份证,完全就看一张照片。当然也没有手机,也就不用担心用手机作弊了。似乎觉得那时候的人都比较诚实,考试就凭真本事。
 
高考那天,感觉比平常凉快一些,也许是心理作用,就这么着吧,死活都要试一把。早餐就在家里吃,母亲煎的荷包蛋,好像还有其它的油炸食品,不能太饿。我很早就到达考场,其实,很多同学就住在考场附近,比我还早。第一天很意外,很多内容都是刚刚复习过的;一出考场,老师们就在考场外面问我们的情况,大家对对答案,心里有底。3天下来,记得我只有数学和物理有几题出了问题,其它的感觉都不错。
 
高考结束后,就在家里休息,但心里还是不安,隔几天就去学校看黑板上的通知。不久,我们都拿到高考成绩单了。那个成绩单很简单,白色纸,绿色打印的字条,很像单位的工资条,用一个牛皮纸信封装着。那时候,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额和具体科目要求,在填报志愿时,班主任和物理老师给我出了不少主意;亲戚朋友和隔壁的邻居们也来家里提供很多信息;隔壁一位邻居是搞地质的,说这个专业太累,翻山越岭的,不要选;父亲一个同事说还是律师好,前景不错,建议我报考律师;一个同学哥哥在某大学土木系,说那里的老鼠比猫还大,最好还是算啦……
 
一家人连续好几天都在家里帮我选择大学,希望我能够上一所好的大学。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的确是人们唯一可以成为人上人的途径,决定着你的未来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
 
 

高兴
1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6 个评论)

0 回复 瑞典林 2011-3-11 03:18
龙老师是一个聪敏的好孩子,爸爸妈妈的骄傲!
1 回复 seamandh 2011-3-11 04:54
高考今天仍是中国孩子改变命运重要平台!
佩服龙兄天资聪颖!
1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4:55
瑞典林: 龙老师是一个聪敏的好孩子,爸爸妈妈的骄傲!
谢谢点评。祝你开心。
0 回复 瑞典林 2011-3-11 04:55
kylelong: 谢谢点评。祝你开心。
   开心!
0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4:55
seamandh: 高考今天仍是中国孩子改变命运重要平台!
佩服龙兄天资聪颖!
果酱了。
0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5:03
瑞典林:    开心!
  
0 回复 海外愤青 2011-3-11 05:17
城南旧事,想从中推测出老龙是哪一届的,竟然未果。
0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5:29
海外愤青: 城南旧事,想从中推测出老龙是哪一届的,竟然未果。
   看看我的回忆录,自然就知道了。不过,哪一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过经历。祝你开心。
0 回复 海外愤青 2011-3-11 05:44
kylelong:    看看我的回忆录,自然就知道了。不过,哪一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过经历。祝你开心。
印象中你比我似乎高一些,但都是60后了,60后的经历了建国毛时代至今,小有一点苦,却没吃多少亏,填补了文革真空,占了改革方案的先机,很丰富的人生体验了。
0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5:57
海外愤青: 印象中你比我似乎高一些,但都是60后了,60后的经历了建国毛时代至今,小有一点苦,却没吃多少亏,填补了文革真空,占了改革方案的先机,很丰富的人生体验了。
是啊,校友啊!
1 回复 newsound 2011-3-11 07:06
没看走眼,龙老还真是人杰。
0 回复 kylelong 2011-3-11 08:33
newsound: 没看走眼,龙老还真是人杰。
能够生存就知足了。
0 回复 yulinw 2011-3-11 08:39
   龙老师是状元里的状元~~
3 回复 海外愤青 2011-3-11 10:08
kylelong: 是啊,校友啊!
真的么?
0 回复 冷眼向洋 2011-3-11 10:32
那时有句口号叫"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我们老师,点着我们的脑门说“你们啊,一颗红心就一种准备,你们想自学成才?没戏!!”
挺感谢老师这恶狠狠的几句,一点后路都没有
1 回复 wd6364 2011-3-11 10:49
好像名人回忆录的风格,耐读
0 回复 Emansfield 2011-3-11 10:59
龙老师的班主任真好,想起我那时,班主任没有那样地道,可能因为是女生。。。
1 回复 match99 2011-3-11 11:47
海外愤青: 城南旧事,想从中推测出老龙是哪一届的,竟然未果。
1977年进入第五中学,开始了龙老师5年的中学学生生活。
2 回复 match99 2011-3-11 11:48
重新回忆起那个年代。。。
0 回复 宜修 2011-3-11 11:51
seamandh: 高考今天仍是中国孩子改变命运重要平台!
佩服龙兄天资聪颖!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2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