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挞和派是面包店里必不可少的两个品种,它们的制作水平直接决定了一家面包店的销售业绩和口碑。那么,吃过“蛋挞”和“苹果派”的你,知道“派”和“挞”的区别吗?
《挞和派的起源》
首先,作为水果、黄油、奶油加面粉的精(luan)心(cuo)烹(yi)制(tuan)的东西,两者在历史上还真有一定的渊源。挞(Tart)和派(Pie)本来是俩双胞胎,前者主要起源于法国,后者则来自英国。简单来说,"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的馅饼则是“派”。实际上,目前的情况似乎有点刚好相反。当然,也有混合的情况。
苹果派
14世纪的法国人将黄油面团做底、圆形低矮的食物起名为Torta,意为“圆形面包”,在古法语中为“Tarte”,这就是“挞”的由来。法国与中国,分别是亚欧大陆最西边与最东边的国家,两者同样中央集权发达,也同样美食发达。中世纪的法国,贵族生活奢侈,每天想着法子吃美食。他们用挞底盛上各种不同的奶酪、水果、肉类,吃完配料以后,挞一般就赏给仆人或者扔掉了。后来,吃挞的习惯就被延续下来,成为法式甜品中最经典的一个品种。
面点师将法国南部盛产水果,和北部适宜种植的小麦,结合起来,打造成甜品,货架上装饰着时令水果的“挞”,像是一个个闪耀着缤纷色彩的糖果色小萝莉。
虽然都说“挞是派的一种”,但是挞却出现在派的前面。“挞”起源于14世纪的法国,法国人给这种黄油面团做底,圆形低矮的食物命名时,有意选择了拉丁语的torta,意为“圆形面包”,在古法语中为“tarte”。
后来被英国人借鉴过去,叫做“tart”。不过当时,“挞”不仅仅是现在我们熟悉的那种装饰着时令水果和奶油的小清新甜点,而是夹着浓甜果酱,或者干脆是以肉类、鱼和奶酪为内馅的饼。
派是挞经过演变发展后的结果。法国长期是欧洲文化的中心,引起英、俄等国纷纷企慕效仿。农产品比较匮乏的英国企慕法国美食,就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馅料上边盖上面皮来保证馅料的汁水不蒸发外流,派(Pie)就这么产生了。后来伴随着英国海外殖民,“派”在美国等地沿着朴实的口味及风格发扬光大,种类增加,与“挞”的区别也就更加明显了。
“挞”与“派”都是由皮和馅料组成的烘焙点心。“挞皮”类似酥性饼干,咬一口会掉下很多碎屑,但比派皮结实且浅,边缘直上直下,多是活底,可以脱模而立,常用奶油和水果装饰。挞皮混合了低筋面粉、蛋及奶油,充分搓揉后烤好,装入糊状的奶油馅,然后再放上水果,不需要再经过烤制就可以直接食用。“派皮”的轻盈层次多,比挞皮要软很多。它的制作原料通常不加鸡蛋,制作时在面团上铺上馅料烤,烤好后直接上菜。“派”是吃热的,可口丰厚实,多做正餐,适合分食;“挞”则是冷却或冷藏后吃滋味,优雅精致,常作小零食加餐,多在下午茶出现。
中世纪的欧洲,烤是主要的烹饪方式,可是烤炉却不像现在我们的烤箱,它既不能喷蒸汽,也不能调节温度。
通过形象的类比来让你了解下好了:那时的烤箱就像是我们常见的用来烤红薯的铁皮桶,里面烧火,表面发热。因为不能调温也不能加水,所以直接烤肉的时候肉汁难以留存,经常把肉烤得干硬难嚼。于是人们就想着在肉的下面放块面饼来吸收肉汁,于是便有了“挞”。
后来,人们又发现,倘若将塔的表面也蒙上面皮,肉汁就流失得更少了——于是就产生了“派”。所以那时挞和派最主要的区别其实不是在个头上,而是表面有没有蒙上那一层面皮。
从外形来看,“派”分两种,一种“派”上下都有皮夹着馅料,另一种“派”是把料铺在皮上直接烤。但不管是哪种“派”吃起来都是有两种材料相互混合的味道。而“挞”是分开搭配的,不易窜味。很多派都有"盖";而挞常常是open的,模比“派”深。常见的蛋挞(Egg Tart),则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台湾称为蛋塔。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西式馅饼其实就是派,(英语:pie),常音译为“派”或“批”,是一种烤焗食品,由饼皮包着馅料;馅料可以是各类型的食品,例如肉类、蔬菜、水果及蛋酱等,主要按馅料分为咸馅饼和甜馅饼两大类。派的馅料填充方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把派皮铺在烤盘上,接着倒入馅料;第二类是先将馅料倒入盘中,再铺上派皮;第三类是馅料完整的包覆在派皮里。
各种西式馅饼:
苹果派、黑莓派、蓝莓派、草莓派、柠檬派、南瓜派、地瓜派、肉派、鸡肉派、猪肉派、肉馅饼、英式肉馅饼、仰望星空派。
《挞和派的区别》
挞(Tart)和派(Pie)本是同根生,一开始区别很小,是流传到各国之后才有了更多的区别。法国人把挞彻底打造成甜品店里货架上一字排开,装饰着时令水果,闪耀着缤纷色彩的糖果色小萝莉;
而派却在英国人的不断创新和美国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发展成了搞笑兼重口一色,朴实和纯良齐飞的可爱大叔。这之后,挞和派就有了更多的区别。
1.派皮和挞皮的区别
挞(Tart)
“挞”是由挞皮和馅料组成的烘焙点心。挞与派的结构类似,挞皮可分为生皮派和熟皮派两种。常用奶油和水果装饰。
派(Pie)
“派”是由派皮和馅料组成的烘焙点心。传统的派皮是用油脂做出的带有层次的酥皮。依照外型可分为单皮派和双皮派两种。
2.面团上的区别
挞:基本挞面团是混合了低筋面粉、蛋及奶油,充分搓揉后制作而成的。因制作方法及材料的不同,可以分成基本酥面团和甜酥面团。不添加细砂糖将切成小块的奶油揉搓至低筋粉中,是基本酥面团;加入了细砂糖,与柔软的奶油揉搓而成的是甜酥面团。不管哪一种都是放入塔模中烘烤,做为塔类或馅饼类糕点的基底使用。
甜酥面团和基本酥面团,这两种都没有水,有蛋,粉,脂肪,糖,盐等,口感比较酥脆,像黄油饼干,一般用来做挞。这两种的区别是黄油一个是打发的,另一个不打发。
甜酥面团和基本酥面团烤出来就比较硬,弯不了,所以挞盘一般边缘是直上直下的,而且挞皮足够硬,可以脱模挺立,所以挞盘一般是活底,以便脱模。
派:混合了低筋粉和奶油,将面团推擀开成薄且重叠的状态,产生多层的口感。以高温烘烤面团时,融化奶油的蒸气,使空气能够进入各层面团间,让面团因膨胀而产生酥脆的口感。
因为面团较软,热的时候有点站不住,很多是放在漂亮派盘里直接切和吃的,不拿出来。派盘边缘不是直上直下的,是倾斜的,有的还有波浪的花纹,有的不但底部有皮,上层还有,有的只有上层,这都是因为派皮有一点软,可以弯曲。
3.外观、模具上的区别
挞和派的皮都可以使用同样的面团,不过不同的是挞模的四边是直的,比起派模来要浅;派模的四边一般是斜的,要深一些。很多派都有"盖", 而挞常常是open的。塔的形状比较小,而派的形状较大!
4.烤制上的区别
挞皮烤好后装入糊状的奶油馅,然后再放上水果,不需要再经过烤制就可以直接食用。
派烤后可直接上菜,而挞则需冷却或冷藏后才食用;
辛缇国际西点老师对挞和派的总结:
从外观形状上来说,挞比较小,多是以水果装饰;
从模具上来说,挞模的边是垂直于塔底的;
从馅料上来说,挞的馅料比派的少;
从面皮上来说,挞皮硬一些,口感酥脆,而派皮是酥松柔软的;
从烤制上来说,挞皮烤好后装入糊状的奶油馅,然后再放上水果,不需要再经过烤制就可以直接食用。
《世界上知名的挞和派》
苹果派Apple
pie法国的苹果派常常将苹果切成片摆在派的表面来烤,而英国的苹果派常常是将苹果和葡萄干或者其他水果煮成馅料,放进派皮里来烤。
樱桃挞Cherry tart
做法也有多种,常常使用红色的樱桃来做。
乳酪派Cream Cheese pie
其实和烤乳酪蛋糕的方法一样,不同的是将乳酪放在派壳里来烤。
葡式蛋挞Custard
常常使用酥皮Puff pastry来做挞皮。
胡桃派Pecan pie
是著名的美国甜点,酥脆的胡桃和焦糖味道非常好吃!
果碎派Mince pie
是一款非常传统的迷你派,内陷是用朗姆酒浸泡的干果和果脯皮做的。
南瓜派Pumpkin pie
世界知名美国甜点,用南瓜和香料做的馅料,但是和其他派不同的是上面没有盖上派皮盖,是敞开的。
柠檬挞和派Lemon Meringue tart and pie
柠檬挞和柠檬派不同的是,柠檬派上面盖上蛋白霜,然后用喷枪的火燎一下,呈现金黄色。
中国派(英文:Chinese Pie;法文:Le paté chinois,Pate Chinois)是加拿大法裔地区(安省北部以及魁北克省等地,尤其是蒙特利尔)非常有名的一道菜。中国派名为“中国派”,其实却不是地道的中国菜。传说在19世纪末,加拿大法裔铁路工人(一说是中国铁路工人)修建北美(魁北克)铁路时,聘请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厨师。因其原料都是非常容易获得和准备的,所以中国的厨师把这些原料混合在一起,做成了加拿大流行的食品――“?派pie”。那些修建铁路的工人非常喜欢这种混合在一起的食物,在铁路修建好之后,将这种美味食物的做法带回了自己的居住地,传授给当地人,并称之为Le paté chinois,即中国派。
中国派(Chinese Pie;Le paté chinois)在蒙特利尔很受欢迎。它主要是由牛肉、洋葱、玉米和土豆做成的,是一道焙盘菜(Casserole)。做法很简单,只要有烤箱和最基本的原料,大家都可以自己做。最后做出来的样子,很像湖北武汉的豆皮,当然,味道则大不一样。
有些地方,也把这道菜称之为“Shepherd’s Pie”,但与真正的Shepherd’s Pie(牧羊人派)还是有区别的。Shepherd’s Pie的配方,含有牛肉、洋葱、萝卜、玉米、青豆、土豆等;而武汉的豆皮,含有干子、瘦肉、肥肉、香菇、糯米、白面、鸡蛋等。笔者强烈怀疑:那个魁北克的中国厨师是武汉人!
中国派原料:土豆1斤;黄油;牛奶;牛肉1斤;半个洋葱;玉米粒(2罐);盐和黑胡椒;长方形或圆形的烘烤容器(1个);
制作:
1.将土豆削皮,煮熟;
2.将煮熟的土豆捣成泥,并加入适量牛奶和黄油;
3.将牛肉切成豌豆大小,并加入洋葱碎片后炒熟;
4.牛肉炒熟后,放入烘烤容器中,压平于底部;
5.将玉米粒平铺在牛肉上面;
6.再将捣烂的土豆泥平铺在玉米粒上;
7.撒上少许盐、糖和黑胡椒粉在土豆泥表面;
8.将烤箱温度预热到175°C(350°F)左右;
9.将容器放入烤箱中30-40分钟,直到土豆泥表面变成金黄色即可。
小帖士:根据容器的深浅,牛肉和玉米可以交替夹2层;还可以在玉米中加入青豆,以增加色彩;通常配番茄酱吃;喜欢吃辣味的朋友,也可以用花椒粉代替黑胡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