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习近平 - 称帝之坑 [2018/02]
- Kayak行记 - 樱桃滩到多伦多湖心岛 [2019/08]
- 川赵之争,美或最输 [2020/03]
- 股市只是跌跌而已,不要说崩那么吓人。 [2020/03]
- 中印加勒万河谷之战演义 [2020/06]
- 主动武统台湾万万作不得 [2018/03]
- 邮轮百慕大 [2015/09]
- 印度调上藏兵捣的什么鬼 [2020/09]
- 从小英当选看台湾的未来 [2020/01]
- 总统选战的华人战役怎么有这么重的文革味 [2016/09]
- 哥得八喝 - 美伊斩将之猜想 [2020/01]
- 中印交锋之寸土必争和大国风度 [2020/06]
- 美国的中东浑水战略 [2018/04]
- 论中印对峙之伐交 [2020/07]
- 一半儿的美国 [2021/01]
- 南京大屠杀,是国耻! [2012/01]
- 反出韩营 [2012/01]
- 情人节之抽刀断水水更流 [2012/02]
- 移民了还爱的什么国 [2011/12]
- 爱情如是说(十) [2013/05]
- 人到中年之重发少年狂 [2012/03]
- 这厮他弄脏了我的爱好 [2013/01]
- 情人节之中国男人真乃好汉家儿郎! [2012/02]
- 纪念子路 [2012/03]
- 奴才,主人和平民 [2012/02]
- 笑谈小村三英雌 [2012/02]
- 独裁者的同盟军 [2012/01]
- 朝鲜战争之二三随想 [2020/10]
都称孔子作圣人,其实叔孙通被称为圣人比他早多了。董仲舒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论学问和对后世的影响力,那是开创儒门天下的人物。。。史记里连个列传都没捞到。叔孙通却捞到半个。
叔孙通其实才是那个开启了儒士掌握朝纲的千年史的关键人物,替董仲舒及后世儒生推开了沉重的大门的是他。
叔孙通是个知名的儒门学问家。所谓学问家,就是见多识广的人。秦国一统天下靠的是法家。焚书坑儒那个,我以为是术士,汉家既然是伐无道诛暴秦拿的天下,把儒生在秦家手底下写得惨点,多少得点分,但儒生在我大秦的地位确实并不太高是肯定的。在秦朝那个没有计算机甚至连纸笔都没有的世界,儒生的地位充其量就是个活狗狗。秦二世是个糊涂蛋,前线打了败仗,朝庭上闹哄哄名臣良将吵半天,下来就接通这一堆人型计算机,大概是找个游戏玩,元芳你们看陈胜他们造反是不是大事呢?你看你问的是帮啥人。
一堆儒生七嘴八舌,这个说当然是造反啊,陛下你得调兵遣将去镇压。那个说不是造反也是盗贼,陛下你得调兵遣将去镇压。二世听着脸上就不好看了,我调的兵都让他给灭了嘛。叔孙通赶紧上前说,他们说的都不对,就那么几个亡命徒找死,就成全他们,不用派军队,武警就够,抓住就杀,杀了就完。二世一听乐了,这个我爱听。赏!
下班路上,一帮儒生骂叔孙通,没这么拍马屁的,你丫太不要脸了。叔孙通说保命要紧,要脸次之。果然那帮人回了家屁股没坐热呢就全被二世派人抓了。
叔孙通没事,得了赏的么。不过他也知道呆不得了,跑回了家乡,正好项羽领兵在呢,就投了项羽。楚汉相争的时候,他又降了刘邦。
儒生在刘邦那里还不如在老秦家呢,“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也不知刘邦哪儿来那么多急尿。叔孙通不在乎,特意换了身楚人的短打扮出来进去的,丢了儒者的份儿不算什么,主公看了顺眼就得。
大学问家身边自然有帮弟子,可他从来没给弟子要官当。弟子们不乐意啊,先生您怎么不给我们推荐个一官半职的呢。叔孙通说现在打仗呢你们知道不知道?汉王需要的人才,守城,攻城,野战,你们擅长哪样?推你们上去那不是送死么。一帮SB缩缩脑袋不说话了。
天下大定之后,一帮打天下的老臣,啥人都有,上个朝也闹闹哄哄的没个规矩,有意见不一致的,当场开骂动手的也不罕见,刘邦也无可奈何。叔孙通看出机会来了,找刘邦说皇上要不我给您定一套礼法吧,朝廷跟自由市场似的可不成。刘邦说我是深受其扰啊,但弄礼法这东西,不会太麻烦吧”。叔孙通说皇上,我们儒家是干什么的,搁在今天就办会展的专家啊,包在我身上,给您弄出一又大方又不麻烦的来。
找了一帮人设计排练了一个月,又召集大臣排练,忙了大半年,等大朝的时候,甲士仪仗,袍乎套兮,按部就班,皇上怎么出场,底下怎么磕头怎么山呼舞蹈,赐宴下来怎么吃怎么喝。。。吧唧嘴的轰出去!
刘邦虽然自己被拘得也难受,可是看着底下那帮人噤若寒蝉似的心里爽啊。“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重赏叔孙通。这厮赶紧顺竿爬,皇上这事可不是我一个人干出来的啊,一帮人呢,皇上说都给升官!那帮儒生这回服了,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故事不能就这么完了。礼仪事件是打开了儒生被重视的大门,还不够树立儒生的地位。
后来刘邦喜欢二房小老婆,想换太子,怕大臣们反对,就叫叔孙通来问,本来以为这个马屁精能帮自己想法子拾掇大臣呢,没想到叔孙通巴拉巴拉把刘邦数落一顿,换太子是换袜子吗?啊?!刘邦赶紧说,"您别发火啊,我就那么一说"。"换袜子可以随便一说,换太子是可以随便说着玩的事吗? 啊?!" 刘邦心的话儿这马屁精今儿个拿错剧本了,赶紧站起来赔不是。首战失利,刘邦换太子的努力终归失败。
熬死了刘邦,叔孙通开始拿乔弄态,很是修理了好脾气的刘盈几回,孝道啊权威什么的,把个老实孩子梳来拢去,算是过足了帝师的瘾。
司马迁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可惜后世儒生吃水埋了挖井人,叔孙通这种经世致用,变通聪慧的儒宗太不庄重,看不上眼了。反倒是写书讲学的董仲舒被大书特书,待到后来走了理学心学一脉,浩然之气怎么能混进马屁味呢,叔孙通干脆就没人提了。
就跟他们说的上帝似的,叔孙通什么都算到了,没算到后世儒生一点也不知道感恩。叔孙通手底下那帮学生不成,就冲他们先抱怨当不了官,再当了官就喜滋滋的,就知道他们比不了王守仁的学生们。叔孙通白疼他们一场。
*****
叔孙通以其智慧,展示了儒者是皇权最有力可靠的依仗,使得在夺天下时曾无尺寸之功的儒者一举攀上权力的顶端。
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仁和礼。仁是哲学上的核心,礼,或者说秩序是政治学上的核心。在汉之前儒者入世是以知识和才干,孔子无可无不可,刘邦也是无可无不可。子路子贡的仕途都是靠的富国利民的才干,唯有叔孙通向皇帝展示了儒者为其它诸子百家才学人士不可比拟的强项,秩序。
秩序,这个孔子在其上花费了毕生心血,而最终只能落到书里,无法施展的追求,才是皇权最大的依仗。孔子之后名宿大儒尽有,只是不得重用,叔孙通学以致用,开启千年儒门兴盛之门,于儒门功劳可谓极大。
至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思想,消弭竞争,后世儒生从理学心学直钻到牛角尖里去。先儒讲究格物致知,本来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到理学格物不为物,只为知,已经失了格物的本意,而阳明心学更连格物也去掉,纯为思维内卷,何益于世,断送中华灵性,至有后亡国之忧。。。有人说叔孙通,小人之儒也。。。我呵呵,执此见者,正如庄子说的薄皮大葫芦,无根无底,只宜丢到水里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