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2015/04]
- 画说东土 • 续完 [2013/12]
- 请不要再以人民的名义••• [2015/09]
- 庆丰包子 [2015/07]
- 贵国那点事(8)• 迷航之旅(下) [2012/10]
- 画说东土 [2013/12]
- 非诚勿扰 •(上) <18+> [2013/02]
- 回国印象(7):狭路相逢 勇者胜 [2011/04]
- 有钱人 请你学会排队 [2015/05]
- 寻找他乡的新移民 [2013/09]
- 土豪与屌丝 [2016/05]
- 茶杯里的风波 • 续 [2014/04]
- 北京爷 [2015/01]
- 回国影像(2):这里还是北京 [2011/04]
- 贵国那点事(7)• 舌尖上的无奈 [2012/10]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之五 [2011/11]
- 喜新念旧 [2013/06]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十九 [2011/12]
- 好似有点 : 爱上扭腰 [2012/03]
- 抗捐 逼捐 捐你妹 [2013/04]
- 夏日风情:迈阿密 [2012/02]
- 贵国那点事(15)• 风吹草低见牛羊 [2012/12]
- N年往事 · 继续 《迎春系列》 [2012/01]
- 新年梦话 [2012/01]
- OH CANADA [2013/07]
- N年往事 [2012/01]
- 对面的阿左看过来 [2012/05]
如果说起天朝上国的各种称谓,我敢拍着胸脯子打包票:咱们这巍巍的大中华,那绝对是世界上的南博万。
你就看一个家族里祖宗十八代的称谓,那都不能有丝毫的差池,譬如上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再加上远亲近邻的七大姑、八大姨、唐家叔伯、表家舅甥、好嘛,只要是同一姓氏的陌生人,甭问,五百年前那肯定都是一家子。
所以,为了分清各自的身份,称谓那绝对是马虎不得的,你看,你家孩儿他妈的兄弟,孩儿要称为舅父;孩儿他妈的姐妹,孩儿要称为姨母;孩儿他爹的弟弟,孩儿要称为叔父,孩儿他爹的哥哥,孩儿要称为大爷。
不过,现而今没有谁愿意被孩儿称为大爷了,尤其是被称作为二大爷,宁可被孩儿称作为大伯,或者被称为二大伯。
实属因为如今这“大爷”一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儿上屌着玩,时不常的就顺嘴儿来上一句:靠你个大爷的!更可气的就是那句:靠你个二大爷的!!
一次,我到一个哥们儿家里去赴宴,刚一进门,这哥们儿就耍着坏心眼子,对他那刚会讲话的小闺女儿说道:叫大爷。
我立马跟他逗咳嗽的掰斥道:你丫怎么教孩子骂人呢。
这哥们儿坏笑着说道:你比我大,孩子不叫你大爷,那叫你什么?
我接过话茬儿说道:那就叫大伯父啊。
这厮嘿嘿一坏笑:我们家闺女刚刚学说话,还不会叫大伯父呢,咋办?
我脑筋玩了一个急转弯,便说道:去你个二大爷的!那我往咱家弟妹那头靠靠成不?闺女,叫舅舅。
从此以后,这小闺女儿一见面,就管我叫舅舅。
咱天朝上国人民是最讲究礼貌的,不像他们鬼佬一般的见识,譬如洋人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可以向一个七八十岁的老者直呼其名,老者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客气的跟他打招呼呢:How are you doing.
所以,就冲洋人这不靠谱的称呼,就连咱习大哥都振振有词的说道:我们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你看,自打咱们党国建政以来,废旧立新,把以前民国沿袭下来的传统称谓,全部都统统一股脑儿的给消灭掉了,一律改称为:同志。
不管你是男、女、老、少、一律以同志相称,什么:邓同志、江同志、胡同志、习同志、男同志、女同志······
可现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同志”一词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当你称呼一个正常人为“同志”的时候,那好像就是在骂人了。
不过在我党内部,不分男女,大家还都是以同志相称,当然了,此“同志”非彼“同志”嘛。
总之,在那个以称呼“同志”为荣耀的年代里,就连一个五六岁的小屁孩儿,当他走进副食店之后,也会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儿,把手中的空玻璃瓶儿往柜台上一顿,冲着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说道:同志,打一毛钱酱油。
当人类进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天朝人民的习惯称谓,基本上改“同志”为“师傅”了。
可能是在那个年代里,大家看了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之后,总觉着师傅的称谓比同志牛B,因为好像 这“同志”之间,除了勾心斗角之外,还是勾心斗角,不如“师傅”一词让人听着那么舒服,你看《少林寺》里的师傅,那可都是有真功夫的啊。
所以,在那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年代里,人们之间都以师傅相称,其实人人也都想被别人称为师傅。
就连那会儿一个五六岁的小屁孩儿,当他走进副食店之后,把手中的空玻璃瓶儿往柜台上一顿,也会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儿,冲着那个五六十岁的大妈说道:师傅,打一毛钱醋。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在私下里,港台录像看多了,咱们这神州大地上的称谓,又开始了新的变化。
当你一走出火车站,迎面就会走过来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娘们,她却掐着嗓子,学着港台音儿的国语,冲着你说道:先僧,粗旅馆吗?
回过脸儿,你再看看那饭馆儿里头,当几个纯北方的大老爷们儿,在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他有话不好好说的,却学着港客们那捋不直舌头的普通话,拉着长音儿的喊道:休姐,买单~~
你说说,这“小姐”二字,她从古至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称谓啊,那必须是降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人家里的千金,方可以得到这“小姐”的称谓啊。
如果是出生在平民百姓家里的闺女,那只能叫做丫头,被卖到大户人家里的丫头,那只能叫做丫鬟。
可现而今,这金贵的“小姐”一词,竟让天朝的土豪们,竟给糟践成与“鸡”化为等号了,着实让人不禁唏嘘。
你说说,咱这老祖宗们,就算给后人留下再多的美好称谓,也禁不住天朝号称有文化的土豪们,就这么样的给你糟践啊。
不信?那你就到一家酒楼去试试,在你酒足饭饱之后,你也有话不好好说,打着饱嗝,拉着长音儿的来上一句:休姐,买单~~
你看到时会是什么结果。
当天朝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之后,生怕被人说成是没有品位的暴发户,你看,在这称谓上,就开始把自己个儿往那有文化的边上靠了,在摒弃了同志、师傅、先生、太太、当然更要摒弃“小姐”等一系列称谓之后,便开始消费起那个最高贵的称谓了——老师。
老师,这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崇高的称谓啊。
在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中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上,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见,几千年来,孔夫子是人们最崇敬的老师之一。
对“师”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来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并世代流传,也是历朝历代的教书者,引以为自豪的荣耀。
可现而今,不管是唱曲儿的、跳舞的、主持的、演戏的、播音的、介绍对象的、就算是个屌丝,都被喊成个“老师”了。尤其是那些个溜须的、舔菊的、拍马的、见着个比自己个儿还人五人六的,就立刻奴颜婢膝、大言不惭的张口“老师”闭口“老师”的溜须起来。在下看来,这实属是对“老师”一词的极大侮辱。
当我看到电视上《XX有约》的节目里,主持人X大脑袋,在采访红歌王X双枪的时候,张嘴闭嘴她就肉麻的吹捧道:双枪老师、双枪老师。
敢问一声X大脑袋:“双枪老师”是教过你唱红歌啊?还是教过你弹钢琴啊?你张口闭口就双枪老师,酸不酸啊?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只听说过低头捡钱的,没听说过到处认爹的。
我真不希望看到,在这欲望横流、道德流失、缺少信仰、没有底线的今天,那些个先富裕起来的土豪们,不要再无节制的消费中华文明里,那最后一点美丽的尊称了,也希望土豪们,给你们正在上学读书的孩子的老师们,保留下那最后一个美丽的称谓吧。
我更不希望看到,假如在将来某一期《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当某位男嘉宾,从电梯里走向舞台时,讨好的向三位主持人说道:孟非老师好,黄菡老师好,宁财神老师好,台上的24位女嘉宾们,大家好。
此时就见宁财神坐在嘉宾席上,怀里抱着那个大黑夹子;摇晃着那颗普世认为长的比较“猥琐”的头颅;两眼透过跟瓶子底一样的眼镜片儿望着地面;呲着牙,咧着嘴;然后说道:你刚才叫谁老师呢,不许骂人哈······
老师,我真希望这个最伟大的尊称,能永远守卫着你那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