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ackchina.com/u/252949
作者:lfeich 于 2008-12-23 05: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这首《竹枝词》流传大约有1000多年了,但它还没有诗中描写的舞蹈流传得久。这舞蹈叫《踏歌》。青海的孙家寨曾出土过一只彩绘陶盆,上面就有关于《踏歌》的图画记载——这只陶盆,作于新石器时代。不过,《踏歌》最盛行的年代还是唐代,大唐盛世,歌舞升平,唐诗中不少作品都记载了这样的场面。还有一首诗我们非常熟悉——《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说的也是《踏歌》。这些诗不仅记载了《踏歌》,也体现了中国古典的舞蹈观——“为生活而舞”;这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的芭蕾是“为艺术而舞”。 踏歌最重要的特点是踏地为节,联袂而舞,边舞边歌。
(转贴)
涂鸦板
评论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3 19: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