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本土版的"维基解密": 703804 (ZT) [2011/01]
- 【史海钩沉】胡佛村轶事 [2010/10]
- 【老菜新生】一盘放得太久的干炸小黄鱼(有洁癖者慎入!)呵呵 [2009/11]
- 【小小说】一杆银光闪闪的大烟枪 [2009/10]
- 【哈哈一笑】 关于本人致富之后打算的一点想法 [2010/09]
- 【填词习作】 《满庭芳· 秋怀》 朗诵者: 宜修 [2010/11]
- 【语文复习】 歌谣:《的地得》 [2010/12]
- 说人容易律己难 [2009/04]
- 【乱笔杂文】 杀毒软件与普世价值 [2011/01]
- 【打油诗三首】闻网友咒骂米国银行穷疯了有感 [2009/11]
- 【文坛轶事】 王朔那厮 (原作者不明) [2010/10]
- 惊闻大赦,喜极而泣 [2009/02]
- 【读报有感】 新闻照片的神奇功用 [2011/01]
- 【小小说】晕眩 [2009/09]
- 猫怕眼泪 [2009/03]
- 【老猫擦汗】幸亏没有删掉原始记录! [2009/09]
- 【一剪梅·送痴叟兼和越湖兄】 [2009/10]
- 答网友异域堂 [2009/10]
- 【杂文】中国人都精吗? [2009/09]
- 【免费办证】 送给娃娃(有图),呵呵 [2010/12]
- 也谈爱国 vs 卖国 (兼答网友light12) [2009/09]
by
7states
(战国)
at
2003.3.3 20:47
(#1073161@0)
18年前,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遗孀柯莉达,挑选斯丹佛大学黑人史学教授克莱邦'卡生(Clayborne Carson)负责主持
工程庞大的“金文件计划”,这项计划准备出版14巨册金全集。卡生率领一批史丹佛研究生搜罗、整理金生前所写的大批讲稿和文章,这批认真的研究生赫然发现
金的博士论文竟是一部之剽窃之作,世人所景仰的民权斗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居然是个胆大无比的文抄公!
金于1955年获得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比较田立克和魏曼思想中神的概念”,田立克(Paul Tillich)和魏曼 (HenryNelson Wieman)都是著名的神学家。令人称奇的是,金竟敢大量抄袭三年前获得同校神学博士的学长布泽(Jack Boozer) 的论文;更令人讶异的,金和布泽的论文指导教授是同一人。难道这个教授一直在打瞌睡吗?完全没看金的论文吗?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如此好混吗?金不仅大抄特 抄,而且整段整段地剽窃过来,博士方帽就这样戴上了。
七○年代初就有人怀疑金的许多文章是别人捉刀的,后来也有人怀疑他的博士论文可能是人家代写的,但大家万万没想到他的论文竟是偷取同门师兄的智慧财产 权。1987年以一部金传记《背负十字架》(Bealing theCross)而获得普利策奖的纽约市立大学史学教授盖洛(David J.Garrow),也是“马丁·路德·金文件计划”顾问,他对金的学术诈欺,深感痛心。
他说,金做为一个民权领袖,是不朽的;但做为一个人,却是令人鄙视的。金除了学术上的不诚实,他最为人所诟病的是私生活不检点,喜欢召妓(特别是白 妓),1968年4月4日遇刺前一晚,还在田纳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车旅馆狎妓。前联调局长胡佛最爱叫部属偷拍或窃听金的买春行径。“我有一个梦”的金,对民 权贡献实在太大,他的剽窃和召妓,虽属败德之举,但与民权运动无关,大家也就放他一马了。
剽窃文化可说是与人类文明一起演进,有的偷人家的思想和观念,有的偷人家的专利,最多的是抄袭人家的文章和著作。这种畸形现象,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皆“凛然”大偷。
麻州大学史学教授欧兹(Stephen B.Oates)于1977年出版一本评论不错的林肯传记:《对别人俱无恶意:林肯生平》。14年后几个历史 学者指控他是文抄公,欧兹不承认,美国历史学会和一批著名史家亦公开为他辩护。指控他的人不服气,找了国家健康研究所(NIH)的两名专家,利用特别设计 的电脑程式“侦查”欧兹的所有著作,骇然发现《林肯传》有175处抄袭班哲明'汤玛斯1952年出版的《林肯传》。欧兹所写的小说家《福克纳传》则有 200处抄袭他人著作,《金传》抄得更厉害,多达240处。美国历史学会面对这些铁证,只得收回支持欧兹的声明,欧兹从此在学术界抬不起头来。
美国出版界剽窃丑闻闹得最大的是前冬和去春,两个享誉全美的通俗历史家,一男一女,双双中弹,人格和学格一起沉沦。最惨的是安柏斯(Stephen Ambrose),被检举抄袭别人著作之后,心情郁卒到患了肺癌,不幸于去年10月13日病逝,享年66岁。安柏斯原在纽奥良大学教历史,著作等身,写过 《艾森豪传》、《尼克松传》,最出名的是一系列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通俗史书。
大导演史蒂芬'史匹柏拍摄二战电影“抢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时,请他当顾问;汤姆汉克斯制作的二战电视电影“诺曼 地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即改编自他的原著。由于安柏斯擅长说故事,他的书几乎都是畅销书,他乾脆和几个儿子组织一个著述公司, 他写书,儿子帮他找资料、做研究助理、做经纪人,一年出一本,加上电影版税,年入数百万美元,使不少学院派史家看得眼红。
就因安柏斯出书速度惊人,供不应求,也来不及写,这位富翁史家竟铤而走险,关起门来大抄别人的旧作。最先被发现的是他描述二战美国空军的新著:《狂暴 的蓝天》(The Wild Blue),其中有好几段抄袭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教授柴德尔斯(Thomas Childers)的《晨翼》(The Wingsof Morning)。安柏斯是个骄傲的人,他不承认剽窃,仅说“一时疏忽”,在引用《晨翼》时,“忘了打上引号”,又说他不是写博士论文, 不必太过拘泥论文规则。
学界的抄袭风气,不限于美国,北大社会系,亦发生人类学家王铭铭剽窃事件,他在1998年出版《想像的异邦》,其中第二篇几乎全抄自美国学者哈维兰 1987年出版的《当代人类学》第四、五、六部分。王铭铭的学术生涯蒙羞、学术职务亦遭北大撤销。台湾亦不时传出抄袭丑闻,最可笑的是文化大学校长林彩梅 指导女儿写硕士论文,让女儿抄她的论文,教育部调查报告说,两篇论文雷同处多达90页,并指责林彩梅“纵容抄袭”,亦即女儿的硕士论文有一半是抄妈妈的。
(作者:林博文)
金于1955年获得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比较田立克和魏曼思想中神的概念”,田立克(Paul Tillich)和魏曼 (HenryNelson Wieman)都是著名的神学家。令人称奇的是,金竟敢大量抄袭三年前获得同校神学博士的学长布泽(Jack Boozer) 的论文;更令人讶异的,金和布泽的论文指导教授是同一人。难道这个教授一直在打瞌睡吗?完全没看金的论文吗?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如此好混吗?金不仅大抄特 抄,而且整段整段地剽窃过来,博士方帽就这样戴上了。
七○年代初就有人怀疑金的许多文章是别人捉刀的,后来也有人怀疑他的博士论文可能是人家代写的,但大家万万没想到他的论文竟是偷取同门师兄的智慧财产 权。1987年以一部金传记《背负十字架》(Bealing theCross)而获得普利策奖的纽约市立大学史学教授盖洛(David J.Garrow),也是“马丁·路德·金文件计划”顾问,他对金的学术诈欺,深感痛心。
他说,金做为一个民权领袖,是不朽的;但做为一个人,却是令人鄙视的。金除了学术上的不诚实,他最为人所诟病的是私生活不检点,喜欢召妓(特别是白 妓),1968年4月4日遇刺前一晚,还在田纳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车旅馆狎妓。前联调局长胡佛最爱叫部属偷拍或窃听金的买春行径。“我有一个梦”的金,对民 权贡献实在太大,他的剽窃和召妓,虽属败德之举,但与民权运动无关,大家也就放他一马了。
剽窃文化可说是与人类文明一起演进,有的偷人家的思想和观念,有的偷人家的专利,最多的是抄袭人家的文章和著作。这种畸形现象,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皆“凛然”大偷。
麻州大学史学教授欧兹(Stephen B.Oates)于1977年出版一本评论不错的林肯传记:《对别人俱无恶意:林肯生平》。14年后几个历史 学者指控他是文抄公,欧兹不承认,美国历史学会和一批著名史家亦公开为他辩护。指控他的人不服气,找了国家健康研究所(NIH)的两名专家,利用特别设计 的电脑程式“侦查”欧兹的所有著作,骇然发现《林肯传》有175处抄袭班哲明'汤玛斯1952年出版的《林肯传》。欧兹所写的小说家《福克纳传》则有 200处抄袭他人著作,《金传》抄得更厉害,多达240处。美国历史学会面对这些铁证,只得收回支持欧兹的声明,欧兹从此在学术界抬不起头来。
美国出版界剽窃丑闻闹得最大的是前冬和去春,两个享誉全美的通俗历史家,一男一女,双双中弹,人格和学格一起沉沦。最惨的是安柏斯(Stephen Ambrose),被检举抄袭别人著作之后,心情郁卒到患了肺癌,不幸于去年10月13日病逝,享年66岁。安柏斯原在纽奥良大学教历史,著作等身,写过 《艾森豪传》、《尼克松传》,最出名的是一系列有关二次世界大战的通俗史书。
大导演史蒂芬'史匹柏拍摄二战电影“抢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时,请他当顾问;汤姆汉克斯制作的二战电视电影“诺曼 地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即改编自他的原著。由于安柏斯擅长说故事,他的书几乎都是畅销书,他乾脆和几个儿子组织一个著述公司, 他写书,儿子帮他找资料、做研究助理、做经纪人,一年出一本,加上电影版税,年入数百万美元,使不少学院派史家看得眼红。
就因安柏斯出书速度惊人,供不应求,也来不及写,这位富翁史家竟铤而走险,关起门来大抄别人的旧作。最先被发现的是他描述二战美国空军的新著:《狂暴 的蓝天》(The Wild Blue),其中有好几段抄袭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教授柴德尔斯(Thomas Childers)的《晨翼》(The Wingsof Morning)。安柏斯是个骄傲的人,他不承认剽窃,仅说“一时疏忽”,在引用《晨翼》时,“忘了打上引号”,又说他不是写博士论文, 不必太过拘泥论文规则。
学界的抄袭风气,不限于美国,北大社会系,亦发生人类学家王铭铭剽窃事件,他在1998年出版《想像的异邦》,其中第二篇几乎全抄自美国学者哈维兰 1987年出版的《当代人类学》第四、五、六部分。王铭铭的学术生涯蒙羞、学术职务亦遭北大撤销。台湾亦不时传出抄袭丑闻,最可笑的是文化大学校长林彩梅 指导女儿写硕士论文,让女儿抄她的论文,教育部调查报告说,两篇论文雷同处多达90页,并指责林彩梅“纵容抄袭”,亦即女儿的硕士论文有一半是抄妈妈的。
(作者:林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