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毒于蛇 [2011/08]
- 对婚姻我现在怎么看的 [2013/12]
- 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2012/06]
- 殷秀梅:女人,歌,大时代 (上) [2012/06]
- 散文第五次获全国性奖项 [2012/05]
- 走出植牙诊所,我两泪涟涟 (上) [2011/02]
- 怀念我开过的两辆车 [2014/03]
- 奥运女剑客申雅岚的眼泪 [2012/08]
- 职场内外:袜子这档子事 (图) [2011/11]
- 来到咸阳瞻仰茂陵 (图文) [2018/04]
- 恋母情结和爱屋及乌 [2012/08]
- 绝对猜不到,儿子从德州带给我什么 [2015/06]
- 感恩节就医,感恩节祈愿 [2011/11]
- 小说获第20届汉新文学佳作奖 [2012/09]
- 为什么女人的钱比较好赚 (图) [2014/04]
- 即景:生米已成软粥的老夫老妻 [2010/10]
- 血热水醒:有感于龙应台女士的北大演讲 [2010/10]
- 一无所有 (附北大毕业照) [2013/05]
- 虔谦散文将入编中文教材 [2012/05]
- 叔叔,你那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2010/11]
- 儿子获得全美高中演讲比赛第二名! [2011/06]
- 半碗人参汤折腾了我两礼拜 [2012/05]
- 作品荣获一等奖 (图) [2011/07]
- 今天同事就中越危机发难 [2011/06]
- 生日感言 (附图) [2013/03]
- 257字小说:小青 [2011/10]
那顿晚饭,只有三个人一起吃。
阿菊:“第一顿饭都不能一家人好好围着吃……”
“玲玲,宏生这样,阿爹阿娘对不起你。”阿丰说。
自己一心惦念着这个家和家里的人,宏生竟然这样对自己,玲玲心里难受极了。可她知道,这时候爹娘心里更不好受。她说:“阿爹别这么说。当初怕的是宏生会找不到对象。如果能有他自己中意合适的,那不是更好。”
阿丰直摇头:“不行,做人信用第一,定好了的事不能翻脸不认人。”
“其实,”玲玲说,“庄家好了,我就自然好。阿爹真的不用替我担心什么。”
玲玲打开两个行李箱,里面除了玲玲自己的必用品外,全是礼物。她给阿丰买了个胡须刀,一个按摩器;给阿菊买了一件毛衣和一条漂亮的围巾;给宏生买了夹克衫和运动鞋。
还有一包京味小吃、一盒雪花膏,给银嫂的。一个教学包,一件风衣,给杨老师的。一个过滤嘴烟斗,给龙须伯的……
阿菊看着这么多礼物,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妞,你给别人礼物就好了,真的不用给我们买。这要花好多钱哟!”
阿丰:“钱花了还会再来。我们玲玲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玲玲安慰阿娘:“一年就这么一次。学校对山区来的学生有助学金,省省,就有钱了。”
玲玲把礼物送到银嫂和龙须伯家时,银嫂说的话和阿菊的一样;龙须伯说的和阿丰的一样。
玲玲特意下山来,探望了杨老师。师生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分外亲。
杨老师:“玲玲,你能上名牌大学,我真是太高兴了!”
玲玲:“杨老师,这都是您的功劳!”
“哪里是我的功劳,是你自己勤奋向上努力的结果。”
玲玲摇摇头:“没有您上山问学,我现在还在山沟沟里。我记得那些风雨无阻的日子,你踏着泥泞的山路送我回家……我写了篇报告文学,已经发表在京城的晚报上了。您看!” 玲玲把报纸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一看,说:“怪不得呢,后来也来了些记者要采访我。我都跟他们说: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玲玲看着苍老了不少的杨老师,过去的情景历历在目:
…………
第一次她和杨老师相遇,杨老师就对她说:“美吉,我是杨老师。你想不想上学?”
那一次,玲玲来不及回答,就被阿娘叫走了。走出好几步,她回过头来,见杨老师还站在那道门边……
于是,第二次,杨老师特意上山,找庄家谈美吉上学的事。
上学的日子开始了,又是杨老师,每到周五中午时分,便拄着支木棍几里山路送她回家。
有一次回山路上碰上暴雨,杨老师滑倒了,站起来时成了个泥人。“杨老师,您没事吧?都是因为我……”
“孩子,杨老师没事。杨老师哪会这么点摔就有事?不过这回呀,这棍子倒是帮了忙了,不然,嘿嘿……”
…………
那么伟大又那么平凡谦逊,玲玲感动,嗓子一阵发堵。
“对了,快看看我买的这教学包,里面有本子,有笔,有日历……好多东西呢!”
杨老师一看就乐了:“好哇,还是京城的东西好。我早就想要这样的一个包。玲玲你想得真周到,谢谢你啦!”
“杨老师,这给是我谢谢您的一点心意。还有这茯苓饼,京味特产,您尝尝!”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
“茶花,这是你师姐玲玲,当年在咱们这儿学习,现在在京城上大学了呢!过来,叫师姐。”
小姑娘茶花,两颊红扑扑的,扎着两条羊角刷,眼睛水灵灵地看着玲玲。玲玲一看就知道她也是山里来的女孩。她拍拍茶花的肩:“茶花你好!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爱读书吧?”
茶花点点头。
杨老师:“和你当年一样,山里来的;也和你一样,很勤奋。每次我看到她,就会想起你,呵呵。”杨老师说着笑着,把茯苓饼递给茶花:“来,尝尝京城风味!” (发表于《中国文学》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