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毒于蛇 [2011/08]
- 对婚姻我现在怎么看的 [2013/12]
- 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2012/06]
- 殷秀梅:女人,歌,大时代 (上) [2012/06]
- 散文第五次获全国性奖项 [2012/05]
- 走出植牙诊所,我两泪涟涟 (上) [2011/02]
- 怀念我开过的两辆车 [2014/03]
- 奥运女剑客申雅岚的眼泪 [2012/08]
- 职场内外:袜子这档子事 (图) [2011/11]
- 来到咸阳瞻仰茂陵 (图文) [2018/04]
- 恋母情结和爱屋及乌 [2012/08]
- 绝对猜不到,儿子从德州带给我什么 [2015/06]
- 小说获第20届汉新文学佳作奖 [2012/09]
- 为什么女人的钱比较好赚 (图) [2014/04]
- 感恩节就医,感恩节祈愿 [2011/11]
- 即景:生米已成软粥的老夫老妻 [2010/10]
- 血热水醒:有感于龙应台女士的北大演讲 [2010/10]
- 一无所有 (附北大毕业照) [2013/05]
- 虔谦散文将入编中文教材 [2012/05]
- 叔叔,你那眼神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2010/11]
- 儿子获得全美高中演讲比赛第二名! [2011/06]
- 半碗人参汤折腾了我两礼拜 [2012/05]
- 作品荣获一等奖 (图) [2011/07]
- 今天同事就中越危机发难 [2011/06]
- 生日感言 (附图) [2013/03]
- 257字小说:小青 [2011/10]
以前在家的时候,常听父母提到严凤英。我知道严凤英,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父亲说他们在安徽艺术学院时,和严凤英满熟悉,还说凤英和母亲挺要好,常聊叙。对严凤英,父亲自述里有一段:
她自幼习艺,天赋超人。她一生遭遇可谓苦雨凄风,难以尽说。人生苦难的磨练,给了她艺术上的成功。她是黄梅戏音乐创新开拓者。正当黄梅戏又将在她的带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一场文革让她永远倒下……
文革过后,从安徽朋友那里传来她不幸的消息。杨清毓(我母亲)为此写了一首“七律”,悼念这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我翻看《清毓文集》,母亲写道:
哭君恸泪如澜狂,孤魂何处赋九章?
杯酒难浇块垒重,寸管岂尽忧愤长!
柔肠九回怀孤弱,白眼横天对豪强。
莫愁野垄荒烟冷,山花喜伴侠骨香。
又注:1970年从安徽友人处得知严凤英同志不幸身亡,为诗挽之。现安徽省委已为她平反昭雪,凤英同志可欣慰于九泉之下了!
把父亲的自述输入电脑后,我便忍不住到网上去看严凤英的《天仙配》。这部戏剧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出,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剧公演,荣获剧本、导演、音乐奖和优秀演出四个大奖;饰演七仙女的严凤英和饰演董永的王少舫分别获得演员一等奖。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
我能唱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一直以为《天仙配》是喜剧,唱那几句曲调时也没有多少感觉。昨晚把戏整个看下来,一部五十年代拍摄的影片,三、四主人物,情节非常简单,却竟让我感动泪下。
这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打动我的,首先是黄梅戏音乐,尤其是严凤英千回百转的歌喉;还有严凤英、王少舫的精湛表演,他们的表情、身姿、水袖、舞步……紧接 着就是它的故事。一个善良并富叛逆精神的玉帝第七女,不甘天宫冷寂,羡慕人间柴米油盐的温情,同情董永的孤苦飘零,于是不顾天规,毅然下凡。路遇董永,了 解到他是父母双亡,无钱葬父而卖身的长工。他头上无片瓦,足下无块砖,一贫如洗。这些在七仙女眼里全不是问题,她一歌唱出和董永人间比翼双飞的意愿。婚姻 不能儿戏,这个古今同理。七仙女的一见钟情,董郎自然感到突兀。其实他心里何尝不喜欢眼前这位美丽的女郎,无奈自己是个卖身奴,无以承诺,更如何能拖另一 个人下水受苦。
然哑树开口做媒,土地现身作证,两人终成眷属。
七仙女虽是天女下凡,却心灵手巧,并甘愿乐于与董郎一起劳动赎债。天上六位姐姐闻到七妹有难,立即下凡鼎力相助。她们一夜之间织出了十匹多的锦绣,逼得财主不得不兑现承诺,将董永六年长工改为百日。
百日之中,夫妻同劳共累;百日之后,仿佛春暖花开,夫妻步出财主宅门,重回自由。一路上鸳鸯戏水,鸟儿扑翅。这时电影推出严凤英看着吱喳枝头的灿烂笑容的大镜头。著名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婉转甜美、圆润而清脆的唱腔就这么开始了。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个曲子是整部戏的主题曲,那么直白的歌词,男女对唱,让我感动不已。如果没有爱情不自主不自由、爱情屡遭摧残的年代,就不会有如此的爱情价值观;就不会有如此的在爱情基本面上搏斗而迸发出来的精神火花。七仙女为爱情舍弃一切,并寓乐于苦;夫妻向往男耕女织的温情和安宁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基本诉求,在战争及动乱的年代里就会凸现出来;而在富裕安逸自由自在的日子里就会被抛到脑后。我觉得所谓的人不要忘本,其中一个意思,就是不要忘了人最根本的幸福,不要忘了人的基本幸福也不是“应该”有“时时”有的。只有不忘本,人才会珍惜身边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
在天皇玉帝的威逼下,《天仙配》里的七仙女和董永终于没有能够如他们所愿,在人间比翼双飞,而是天地两隔。《天仙配》的作者最后为这对情人留下一丝光线:明年七仙女会回来把儿子(七仙女此时已经怀孕)交给董郎。至此,可以看出《天仙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实在是异曲同工。
严凤英文革初期受不了被诬陷的屈辱和罪名的重压,自杀身亡。死后还受到没有尊严的待遇。凤英之死,令人痛惋;凤英遭剖,令人愤怒。一个让柔弱女子自杀的年代,一个侮辱女性和死者的年代,是人文丧失的年代。凤英自杀,首先是她个人人生的巨大损失,其次才是中国黄梅戏的巨大损失。
所幸的是,王少舫(严凤英在 《天仙配》里的搭档)活的年份久了一些。据百度资料记载,严凤英的英年含冤而逝,令王少舫痛心不已。他说:“黄梅戏要发展,而严凤英已去世,担子更多地落到我头上。排练新剧目,培养新演员,改革旧唱腔,把黄梅戏搞上去,有多少事等着我去做。我认为,这就是对严凤英最好的纪念。”
关于严凤英一丝不苟的艺术精神,王少舫说:“严凤英走得太早了,她的去世是黄梅戏的一大损失,她的表演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只水袖、一个身段、一句唱腔,她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据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的回忆:“王老对严凤英的怀念之情真令人感动,在辅导我们时,总是说‘凤英是这样演的,凤英是这样唱的,凤英是这样做的’……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王老对我们的要求相当固执,做不好,就不让我们休息。”
黄梅戏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王少舫亦功不可没。
《天仙配》 基于中国民间传说,借着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王少舫的演绎,传达出全人类的共性,人类在苦难中的基本诉求,人类对爱情、对家、对和平的赞美、向往和倚靠。戏和人、戏和心灵的完美结合,将使得《天仙配》永传不朽。
(发表于《中国日报》201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