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伤我心】-----八卦一下窦唯和他的女人们 [2015/01]
- 姜文啊,你可得悠着点儿------观《一步之遥》有感 [2015/01]
- 房子的故事(1) [2018/07]
- 扎克伯格,你丫就一Asshole! [2016/03]
- 中国男人不男人的一面 [2012/04]
- 我身边的末法行者(中)【2012贝壳村夏令营之达人秀】 [2012/07]
- 骆家辉,你还真厉害! [2011/09]
- 难道事实还不够有力吗? [2016/05]
- 老情人儿来了 [2012/02]
- 《纸牌屋》---为什么中美政客都爱看? [2014/02]
- 歌与记忆(7) [2017/06]
- 我堕落的那些年(二) [2012/05]
- 歌与记忆(3) [2017/06]
- 晒晒一个好学生的成绩单 [2012/02]
- 别让人牵着你的生殖器走!--诺贝尔和平奖有感 [2010/10]
- 百善孝为先 [2013/03]
- 懂你,就不再伤害你! [2012/06]
- 新闻媒体该不该有立场? [2012/10]
- 我有话要说 [2012/10]
- 村里的左派和右派看过来 [2012/03]
- 我堕落的那些年(二十一)【18+】 [2012/07]
- 村里的大佬们,剑下留情! [2012/02]
- 贝壳村的那片天空,被她们撑起 [2012/08]
- 最后的儒者和他们的思想(六) [2013/01]
- 我的网络观(戒村十天有感) [2012/08]
谁敢说《老子》,我敢!
你是谁?我就是老子!(这句是四川话)
先说老子其人。
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其人,我们透过历史的风烟,只能依稀地看见那个青牛背上,一个悠然的老者,西度流沙,不知所踪的背影。早在两千年前的汉初,就有了“老子是谁?”的疑问了。两千年来,各种关于他老人家的八卦,花样叠出,版本各异。其实,都不重要。还是尊重这位千古智者的心愿,让他遁形于古籍之中,给他清净,随他去吧!
还是来看看他留给后人的那本千古奇书《老子》(《道德经》)吧!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薄的一本哲学书,同时,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一本哲学书!
刚写过一篇纪念“五四”的小散文,对于“五四”,我是有微词的。原因之一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疑古思潮大行其道!诸子百家尽数被批,《老子》当然也在劫难逃!
有人说:这是一本中国人特有的昏智诡辩集;
有人说:这是一本为统治者服务的君王面南术;
还有人说:这是一本提倡消极避世的缩头乌龟哲学。。。
这里的“有人”可不是一般的人哟,里面很多都是些重量级的历史学家和学者,这些名字我们可能并不陌生:郭沫若,顾颉刚,钱玄同。。。
我相信,顺应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服务,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很有价值的。
然而,时代的局限必须被不断地剥去,历史的本源必须被逐步地澄清。
话虽如此,我们谁又能逃过时代的局限呢?无他,为自己的说法寻找支持罢了!
好,《老子》开说!
我相信,《老子》根本没有打算指导什么帝王将相,也没想着去教人消极避世。它只是位冷眼旁观的智者,将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静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与孔子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同(其实,通篇《论语》,孔子也没有真正分析过,人们为什么要守礼,为什么要行仁),《老子》直指天地间最本质的规律,至于人们会怎样做,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么,这个天地间最本质的规律是什么?
《老子》说:这个规律叫做“道”
然而,这个“道”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以现代的逻辑去定义这个“道”,那么,我们会很失望。
因为,那不是中国古代哲学所擅长和推崇的,甚至,它是刻意回避用逻辑去描述事物的。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不定义不等于不讲,《老子》通篇,都在讲这个“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哎?刚才说“道”生了万物,现在又说天下万物都是从“有”中生出来的,而“有”又生于“无”!如果按逻辑推论,那么“道”就是“无”啦?
不能这样!《老子》只是想告诉我们,原来“道”的妙处在于“无”,而不在于“有”。
我们人生在世,总在追求一些东西。人们不断地去渴望拥有,然而,《老子》却悠悠地告诉我们:其实“无”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类似于“无”胜于“有”的这种悖论,在《老子》中,比比皆是!
如《老子》将“无”胜“有”进一步推广到弱胜强,柔克刚。。。
所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进而,《老子》又奏出一系列与人们的直接经验极不相符合的奇妙的悖论旋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类似以上的这些悖论,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昏智诡辩。
其实,我们把这种悖论又称做辩证法。
在人类哲学史上,把这种有无相生,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为天地间根本规律的哲学,除了老子,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名字叫黑格尔。只是,他比老子年轻了两千三百多岁!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后生可畏是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