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空

作者:大熊猫  于 2024-7-6 05:2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空、(17)有法空、(18)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我总结了一下,所见空,缘起空就够了。核心是缘起空,至于分析空和刹那灭空可以作为补充。

1. 所见空。唯识无义故空。这是普通物理常识。眼睛接受部分光线,经神经系统和大脑演绎成颜色,大脑依据色彩的边际,判断是什么东西。我们所见是主观感觉,不是客观事实。可以说是空或无。能见是心的见分,所见是心的相分。无非是心的功能。用现在的话讲,能见和所见都是大脑的功能。

2. 分析空。色法从粗拆析到细,再到微尘乃至邻虚尘。这个类似科学家探寻基本粒子,元素、分子、原子。。。。

3.缘起空。 诸法因缘生,非自然有,无自性故空。就是说,境物是一些素材在一定条件下的组合,某一个条件不满足,此物则不现。搞工程项目和科研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常见的物理变化仅是分子重组,化学变化则是原子重组。

4.刹那生灭空。诸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无相无住。这个道理类似电影、电视的播放帧率。和围绕原子运动的电子也相似。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6 05: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