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的基础是科学(化学) [2024/02]
- 佛学不难 [2024/04]
- 佛教是不是宗教 [2024/02]
- 佛教“无我”说 [2024/02]
- 佛学的基础是科学(物理) [2024/02]
- 色温和白平衡到底哪里不同? [2008/12]
- 12 法则 [2008/12]
- 佛学中的几个名词 [2024/06]
- 色温介绍 [2008/12]
- Color Temp Light Source (in the roughest sense) [2009/12]
- 曝光 [2009/12]
- EV [2008/12]
- 生活经验中的”无生“ [2023/05]
- 无题 [2023/05]
- 佛教里的空 [2024/07]
《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空、(17)有法空、(18)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我总结了一下,所见空,缘起空就够了。核心是缘起空,至于分析空和刹那灭空可以作为补充。
1. 所见空。唯识无义故空。这是普通物理常识。眼睛接受部分光线,经神经系统和大脑演绎成颜色,大脑依据色彩的边际,判断是什么东西。我们所见是主观感觉,不是客观事实。可以说是空或无。能见是心的见分,所见是心的相分。无非是心的功能。用现在的话讲,能见和所见都是大脑的功能。
2. 分析空。色法从粗拆析到细,再到微尘乃至邻虚尘。这个类似科学家探寻基本粒子,元素、分子、原子。。。。
3.缘起空。 诸法因缘生,非自然有,无自性故空。就是说,境物是一些素材在一定条件下的组合,某一个条件不满足,此物则不现。搞工程项目和科研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常见的物理变化仅是分子重组,化学变化则是原子重组。
4.刹那生灭空。诸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无相无住。这个道理类似电影、电视的播放帧率。和围绕原子运动的电子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