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家园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沙滩陷阱” [2009/01]
- 石破天惊:红楼梦创作真相浮出水面 [2015/02]
- 老照片在述说(今天开始搬家) [2013/07]
- 人间美国之孩童篇(二) [2008/10]
- 人间美国之“男人版秦香莲” [2009/01]
- 难忘儿时伙伴 (图) [2008/10]
- 人间美国之“闯祸之后”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我所看到的美国特色” [2008/12]
-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08/10]
- 人间美国之“拒之门外” [2009/01]
- 仁心妙手,救死扶伤——亲历美国急诊室 [2009/03]
- 我的爷爷奶奶 [2009/05]
- 人间美国之“从分数名次说教育” [2008/11]
- 北美风景线 [2008/10]
- 小贩与博士 [2013/07]
- 老照片在述说 [2013/07]
- 既不拍砖也不拍马,俺拍...... [2009/03]
- 继母和没妈的孩子 [2009/03]
- 京华缘未了(一) [2009/02]
- 京华缘未了(三) [2009/03]
- 说说赵姨娘的好处 [2010/02]
- 感同身受,为啥反右 [2009/02]
- 娇小姐,小保姆,洋娃娃,土蛋蛋 [2009/03]
- 三十年前的泳装 [2009/03]
- 看看俺的“犯案记录“ [2009/03]
- 那一年,在小西藏 [2009/03]
- 瞧,彼此善待的女人多有福(照片为证) [2009/03]
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迷
唐钤砚
欲读是书(唐按《红楼梦》),请先於云水光中洗眼来。一一一 选自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
前言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是作者自述,作者自称石头,详述成书过程,作者写出《石头记》原稿,经三人之手,几易其名,从最初的《石头记》变成吴玉峰的《红楼梦》,到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再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釵》。但这些改动的书名,最终被点评者脂砚斋全部否定,恢复作者原稿的名字《石头记》,并以80回本《石头记》面世。
一个偶然的机遇,临桂燕怀堂王姓氏后人发现作者石头确有其人,此人的经历与石头十分相似,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他的女儿脂砚斋就是《石头记》的批注者,与曹雪芹关係密切且共同编辑《石头记》。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他不得己"诈死"求生,隐居著书。这个人物的出现,揭开了作者石头之谜。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是作者自述,作者自称石头,详述成书过程,作者写出《石头记》原稿,经三人之手,几易其名,从最初的《石头记》变成吴玉峰的《红楼梦》,到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再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釵》。但这些改动的书名,最终被点评者脂砚斋全部否定,恢复作者原稿的名字《石头记》,并以80回本《石头记》面世。
自述将编辑改作原稿成书的过程交待得很清楚,作者是石头,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是编辑,脂砚斋最后拍板。但却没有交待清楚原稿作者石头是何方人氏?是已故之人还是健在的人?
从石头能够写出成书过程来看,石头应当健在;但健在的石头为何任凭编辑改动自传,而冷眼旁观,默不作声呢?从这点看,石头又像是已故之人,既然故去,如何自述?这种自相矛盾的写法,使得后人为谁是石头而争论不休。
能写出成书过程的作者,应当是健在的人,胡适先生根据脂批认为曹雪芹是作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与曹雪芹关係密切的《石头记》脂砚斋又说作者是三十年前人,彼时曹雪芹只有15岁。而且自述也清楚地说,作者是石头,曹雪芹只是将《石头记》改成《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编辑中的一个,据此蔡元培先生又质疑胡适先生的"曹氏作者"说。总之自述中的欲言又止,隐晦朦胧的写法,让“石头是谁?”,成了百年之谜。因此解开石头的存在与否,是解开作者之迷的关健。
如果作者石头是虚构的,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应是能写出自述的最后那位编辑:曹雪芹。
但如果作者石头确有其人,且在成书之前离世,那么开篇第一回自述中的成书过程,当是曹雪芹披阅十载之后增加或改写的,曹雪芹在自述中声明自已不是作者,只是说明成书过程,点明作者另有其人,但又不能透露作者的任何信息,暂且就以《石头记》主人翁石头来称呼作者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布下如此迷阵呢?
从石头能够写出成书过程来看,石头应当健在;但健在的石头为何任凭编辑改动自传,而冷眼旁观,默不作声呢?从这点看,石头又像是已故之人,既然故去,如何自述?这种自相矛盾的写法,使得后人为谁是石头而争论不休。
能写出成书过程的作者,应当是健在的人,胡适先生根据脂批认为曹雪芹是作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与曹雪芹关係密切的《石头记》脂砚斋又说作者是三十年前人,彼时曹雪芹只有15岁。而且自述也清楚地说,作者是石头,曹雪芹只是将《石头记》改成《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编辑中的一个,据此蔡元培先生又质疑胡适先生的"曹氏作者"说。总之自述中的欲言又止,隐晦朦胧的写法,让“石头是谁?”,成了百年之谜。因此解开石头的存在与否,是解开作者之迷的关健。
如果作者石头是虚构的,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应是能写出自述的最后那位编辑:曹雪芹。
一个偶然的机遇,临桂燕怀堂王姓氏后人发现作者石头确有其人,此人的经历与石头十分相似,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他的女儿脂砚斋就是《石头记》的批注者,与曹雪芹关係密切且共同编辑《石头记》。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他不得己"诈死"求生,隐居著书。这个人物的出现,揭开了作者石头之谜。
一. 何焯(义门先生)其人
2006年,定居美国三十年的临桂燕怀堂王氏后人王孝恆先生,在搜集考证先祖事迹的过程中,看到先祖王必达《养拙斋诗》,其中这样一段话,跃入眼帘:
王 必 达 《中 元 祭 外 祖 家 感 成 二 首 》其 一 小 注 云 :“外 祖 之 祖 讳 焯 ,学 者 称 义门 先 生 。”另一小注曰“外祖之父元时,简州牧”(王 必 达 《养 拙 斋 诗 》第 十 四《筐 余 稿 》第 十 七 页 ,光 绪 十 九 年 王 氏 家 塾 刻 本 )。
此二首诗传达了重要的信息:临桂王氏与苏州何氏是姻亲,王孝恆先生亦既王何两家共同的后人,因此开始关注苏州何氏家族。
义门先生何焯,字屺瞻,晚号茶仙,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性颖异,读书数行并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一七O二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巡抚李光地应旨以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又赐进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奉命侍读皇八子府,兼武英殿纂修官,丁内外艰归。又十年,复以光地荐,授编修。明年,以飞语收系,尽籍其邸中书以进。帝览之曰:“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吴县令馈金,益异之,乃尽还其书,罪止解官,仍参书局。卒,赠侍讲学士,赐金存恤其孤。焯为学长于考订,论文与方苞异趣。其所居名赍砚斋,多蓄宋元旧椠,参稽互证,丹黄稠叠,评校之书,名重一时。有义门读书记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康熙五十四年,何焯因受皇八子与皇四子争夺储君战的牵连,被捕入狱,丢官抄家,不久获释。康熙五十七年返乡隐居,康熙六十一年,何焯弟子对外宣称,62岁的何焯“不幸病逝”。然,坊间不时有何焯“尚健在”的传闻。
从2006年到2014年,王孝恆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了何焯先生隐姓埋名的证据:雍正七年出生的何元时,是何焯先生在69岁时的老来得子,这些资料证明雍正继位之前,义门先生为避祸而"诈死"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何元时,雍正七年出生,乾隆18年癸酉年,以江苏太仓籍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乾隆37年,以"元"姓,"时"名,"元时",出任华阳知县,41年任简州牧,据仓州志.人物.记载:何元时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老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时八十有七。
元时之子未曾出仕,隐居桂林,以师爷为生,育一女,适临桂王氏,即桂林西园的主人,资政大夫(因子而诰赠)王诚立。何夫人育四子(必/达,蕃,敏(耀文),镛)。元时子媳殁於桂林后,均由女婿王诚立扶灵柩归葬苏州何氏墓地。
2006年,定居美国三十年的临桂燕怀堂王氏后人王孝恆先生,在搜集考证先祖事迹的过程中,看到先祖王必达《养拙斋诗》,其中这样一段话,跃入眼帘:
王 必 达 《中 元 祭 外 祖 家 感 成 二 首 》其 一 小 注 云 :“外 祖 之 祖 讳 焯 ,学 者 称 义门 先 生 。”另一小注曰“外祖之父元时,简州牧”(王 必 达 《养 拙 斋 诗 》第 十 四《筐 余 稿 》第 十 七 页 ,光 绪 十 九 年 王 氏 家 塾 刻 本 )。
此二首诗传达了重要的信息:临桂王氏与苏州何氏是姻亲,王孝恆先生亦既王何两家共同的后人,因此开始关注苏州何氏家族。
义门先生何焯,字屺瞻,晚号茶仙,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性颖异,读书数行并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一七O二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巡抚李光地应旨以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又赐进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奉命侍读皇八子府,兼武英殿纂修官,丁内外艰归。又十年,复以光地荐,授编修。明年,以飞语收系,尽籍其邸中书以进。帝览之曰:“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吴县令馈金,益异之,乃尽还其书,罪止解官,仍参书局。卒,赠侍讲学士,赐金存恤其孤。焯为学长于考订,论文与方苞异趣。其所居名赍砚斋,多蓄宋元旧椠,参稽互证,丹黄稠叠,评校之书,名重一时。有义门读书记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康熙五十四年,何焯因受皇八子与皇四子争夺储君战的牵连,被捕入狱,丢官抄家,不久获释。康熙五十七年返乡隐居,康熙六十一年,何焯弟子对外宣称,62岁的何焯“不幸病逝”。然,坊间不时有何焯“尚健在”的传闻。
从2006年到2014年,王孝恆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了何焯先生隐姓埋名的证据:雍正七年出生的何元时,是何焯先生在69岁时的老来得子,这些资料证明雍正继位之前,义门先生为避祸而"诈死"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何元时,雍正七年出生,乾隆18年癸酉年,以江苏太仓籍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乾隆37年,以"元"姓,"时"名,"元时",出任华阳知县,41年任简州牧,据仓州志.人物.记载:何元时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老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时八十有七。
元时之子未曾出仕,隐居桂林,以师爷为生,育一女,适临桂王氏,即桂林西园的主人,资政大夫(因子而诰赠)王诚立。何夫人育四子(必/达,蕃,敏(耀文),镛)。元时子媳殁於桂林后,均由女婿王诚立扶灵柩归葬苏州何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