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家园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沙滩陷阱” [2009/01]
- 石破天惊:红楼梦创作真相浮出水面 [2015/02]
- 老照片在述说(今天开始搬家) [2013/07]
- 人间美国之孩童篇(二) [2008/10]
- 人间美国之“男人版秦香莲” [2009/01]
- 难忘儿时伙伴 (图) [2008/10]
- 人间美国之“闯祸之后”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我所看到的美国特色” [2008/12]
-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08/10]
- 人间美国之“拒之门外” [2009/01]
- 仁心妙手,救死扶伤——亲历美国急诊室 [2009/03]
- 我的爷爷奶奶 [2009/05]
- 人间美国之“从分数名次说教育” [2008/11]
- 北美风景线 [2008/10]
- 小贩与博士 [2013/07]
- 老照片在述说 [2013/07]
- 既不拍砖也不拍马,俺拍...... [2009/03]
- 继母和没妈的孩子 [2009/03]
- 京华缘未了(一) [2009/02]
- 京华缘未了(三) [2009/03]
- 说说赵姨娘的好处 [2010/02]
- 感同身受,为啥反右 [2009/02]
- 娇小姐,小保姆,洋娃娃,土蛋蛋 [2009/03]
- 三十年前的泳装 [2009/03]
- 看看俺的“犯案记录“ [2009/03]
- 那一年,在小西藏 [2009/03]
- 瞧,彼此善待的女人多有福(照片为证) [2009/03]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劣性竞争的大舞台,正不压邪,拼的是心狠手辣,越是背信弃义、表里不一的越能成功,越是正直仁慈的,越是败得惨不忍睹,庄子的著作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阴暗。
宝玉喜欢闲书:言情小说+形而上的老庄著作。
第21回,宝玉与袭人斗气,不要袭人、麝月伏侍,只命四儿剪灯烹茶,自己拿起《庄子》来读,看至《外篇 胠箧》,竟“意气洋洋”起来,甚至还趁着酒兴续了一篇。将自己所续“读毕,掷笔就寝。头刚着枕,便忽睡去,一夜竟不知所之,直到天明方醒。”读《庄子》读得“意气洋洋”,连睡觉也格外香甜,这就不光是喜欢读《庄子》了,甚至可以说读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庄子的《胠箧》,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言行激烈,批判“圣知之法而为大盗守”,倡导“绝圣绝智”,他认为“圣人生而大盗起”,“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胠箧》表达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他追求自然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因此他说:“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庄子《天道》亦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与《胠箧》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庄子审美观与文艺思想的总纲。
庄子内心也有痛苦,所以把竭力宣扬周礼,为统治者张纲罗纪的孔子,作为泄愤的靶子,或嬉笑,或怒骂,或篡改,或捏造,或反讽,不一而足。在庄子的笔下,孔子及其学生简直被揉捏剽剥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最典型的要数《渔父》、 《盗跖》、《胠箧》了,凡是孔子粉饰的凡俗圣贤,全被庄子数落得不成人样。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是何焯写的,何焯开悟的经历很有庄子梦蝶的意思,何焯留下的印章,有一枚就是"吾师老庄"。写情雪恨的曹侯,爱新觉罗.弘旺,做为豆悲箕威的受害者,“最终为泪而逝”,曹雪恨的笔下多是"血泪盈面,一把辛酸泪"的激情,何焯的笔下才有着老庄的超脱。庄子,何焯都是蔑视皇权的高人,所以何焯才能行出假死避祸,隐身著书的奇事来!
中国读书人分三个类型,功名利禄型,以孔子为代表;沉重使命型,以屈原为代表;超脱潇洒型,以庄子为代表。
前两种类型的读书人,一直都活在纠结中。书里的道理是阳光的,身边的现实是阴霾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邦诛杀功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劣性竞争的大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刘邦曹丕朱元璋康熙雍正,越能取得成功,而越是正直仁慈的人,往往越遭到惨败,少正卯被诛暴尸,屈原投江自尽;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弟,斩草除根毫不手软;雍正弑父屠弟,承前启后开创盛世。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中庸圆滑成了中国读书人生存智慧的葵花宝典。既然做不到像屈原那样为了使命而投江自尽,那么就积极追求现实的功名利禄,并且总能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总有一种自我安慰式的妥协,来融入社会这个大染缸,随着污泥浊水一起堕落。
庄子与上边两类人不同,庄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尔虞我诈、混战厮杀的时代,作为没落贵族的庄子,看透了统治阶级阴险毒恶的本性,以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说到宝玉的归隐情结,不能不提现实生活中一位“衔玉而生”的哥儿,努尔哈赤的曾孙,康熙的堂弟,康熙儿媳郭络罗氏的舅舅,太子的堂叔兼表舅,八爷的堂叔兼妻舅,安亲王的十八子,爱新觉罗.蕴端,玉池生。玉池生是庄子之后第一个公开表明决不学屈原的文人墨客,玉池生看透了皇权血腥的本质,故而对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是不合作的冷淡。
玉池生成长在亲王府,深谙宫廷政治充满血腥争斗,一首《竞度曲》,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
才人自古多酒徒,独醒只有屈大夫。
屈大夫将胡为乎?不从渔父谏,甘受朝臣诬。
我虽知此是寓言,终投湘江何其冤!
湘江万丈波涛恶,中有 鼋鼍蛟龙与鲸 。
直将大夫身,横争肆吞嚼。
君不见,今人造龙舟,喧腾鼓吹吊中流。
犹为大夫沉角黍,水族依然争未休。
吁嗟乎!世途不可处,水底不可留,我劝大夫一杯酒,庶几醉乡还可游。
玉池生认为既然不被朝廷见容,明知世途不可处,就不必参加纷争,在诗酒中了此一生,有何不可呢?
屈原虽然受到谗谤,仍然锲而不舍地企图劝说楚王,至死不悔地忠于君王,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的楷模,康熙皇帝就向朝臣们讲解过屈原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忠君。玉池生敢于公开与康熙唱反调,认为屈原甘受朝臣诬陷不值得,投江自尽也没有意义,明白地说出自己不准备像屈原那样,受到迫害后仍然忠心于朝廷和君王,这可不是一般的胆气和豪情啊!
玉池生一生和汉族文人交往频繁,过从密切。幼年安亲王即延请吴江文人顾卓、无锡文人朱襄为其教习,打下扎实的汉文基础。成年后广与汉文人交游,“纳交东南名士殆遍”。汉族的许多文人名士,都和他交上了朋友。玉池生身为宗室贵族,为了艺术的长进,一点架子也不摆,常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四处讨教。在他的友人里面,既有名噪一时的大作家,也有许多地位卑微又满腹才华的落魄文人,他们结成诗社,饮酒唱和,切磋文章。
当时,正值著名的戏剧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京做国子监博士,孔邸是玉池生常去的地方,二人的友情也十分深厚。有一回,孔尚任的母亲过生日,许多人都去祝寿。按照当时的规矩,贵为贝子的玉池生是绝不可以出现在这种场合的,无奈,他差人送去了一幅亲笔所绘的作品,并在上面题写了一首情深意永的诗:“孔君与我交,诗文兼道义。孔君不挟长,我亦不挟贵。贤母屈古稀,华筵腾鼓吹。同人共称觞,独我不能至。画此长春花,取此长春意。”
玉池生这种亲近汉人,又不与朝廷合作的态度,终于惹恼了康熙,1698年,玉池生28岁,他的贝子爵位又被皇上剥夺了。《大清实录》记录着康熙皇帝的有关谕旨:“固山贝子蕴瑞玉池生,各处俱不行走,但与在外汉人交往饮酒、妄恣乱行,著黜革。”
这回,玉池生可是一降到底,成了“闲散宗室”了。换了他人,大概要怀才不遇,悲痛万分了,可是,执着求索于文学艺术之路的玉池生,却以异常鲜明的决绝态度,面对着这场打击。他在诗歌中高傲地表示:“野处忘城市,狂夫今更狂;酒兵终日练,诗债一生偿!”果然,终其一生,玉池生再也没有回头望一眼那令他厌倦的名利场,他更情愿将全部身心献给艺术的圣殿。
宝玉出家与玉池生远离名利场,如出一辙,宝玉的身上也有“玉池生”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