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畏天命

作者:ruthrose  于 2009-1-21 09: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评论

关键词:

所谓天命,乃是指上天的旨意主宰社会治乱和人的命运。

   "天命"一说最早大约出现于夏代。《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亦即自己的政权得之于“天命”。这里的“天”,指至高无上的神,也可称做“帝”或“上帝”,祂可以主宰自然和社会。

  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以后,统治者看到了人民反抗的结果,对于“天”的宗教观念比过去有所修正,在宣扬天命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人民的愿望,开始强调“敬德”“保民”。“敬德”的主要内容仍是“从天命,劝人事”,用德行事,求得永保天命。

  夏商周的统治者塑造了人格神的“天”,认为“天”是人间的主宰,他们自己是受命于天的,是从天命而行的。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继承了传统的天命论思想,宣扬天有人格、有意志,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上天主宰人事,承认天命存在。孔子把他认为无法讲 通的,高深莫测的,无可奈何的事情都归结为“天命”,认为天的意志能尝罚能决定社会治乱和文化的兴亡。天命有绝对的权威,不可抗拒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把“知命”作为“君子”即统治阶级的必要条件。

  孔子一方面主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另一方面也主张“敏而求知”,这使孔子的天命论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人们不应该消极服从天命的安排,放弃自己的努力,应该顺天命而积极努力,命运不由己,然“为仁由己”。

  孔子的天命论思想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奠定了儒家天命思想的基础。以后历代唯心主义思想家,除汉代董仲舒之外,对天命论的新说,大体都有“知天命、顺天命、不废人事”,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先训的影响。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时也讲天命,这里“天”,是指无意志的自然,“天命”是指自然的规律。战国末期,荀子曾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 定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汉代王充提出“天道自然无为”,批判了神秘的天命论思想。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水影儿 2009-1-21 11:23
姐姐厉害,这种文章打死我也写不出来。
1 回复 xqw63 2009-1-21 13:24
也好,没看懂,要不然,还不知道又多了个怕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05: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