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家园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沙滩陷阱” [2009/01]
- 石破天惊:红楼梦创作真相浮出水面 [2015/02]
- 老照片在述说(今天开始搬家) [2013/07]
- 人间美国之孩童篇(二) [2008/10]
- 人间美国之“男人版秦香莲” [2009/01]
- 难忘儿时伙伴 (图) [2008/10]
- 人间美国之“闯祸之后”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我所看到的美国特色” [2008/12]
-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08/10]
- 人间美国之“拒之门外” [2009/01]
- 仁心妙手,救死扶伤——亲历美国急诊室 [2009/03]
- 我的爷爷奶奶 [2009/05]
- 人间美国之“从分数名次说教育” [2008/11]
- 北美风景线 [2008/10]
- 小贩与博士 [2013/07]
- 老照片在述说 [2013/07]
- 既不拍砖也不拍马,俺拍...... [2009/03]
- 继母和没妈的孩子 [2009/03]
- 京华缘未了(一) [2009/02]
- 京华缘未了(三) [2009/03]
- 说说赵姨娘的好处 [2010/02]
- 感同身受,为啥反右 [2009/02]
- 娇小姐,小保姆,洋娃娃,土蛋蛋 [2009/03]
- 三十年前的泳装 [2009/03]
- 看看俺的“犯案记录“ [2009/03]
- 那一年,在小西藏 [2009/03]
- 瞧,彼此善待的女人多有福(照片为证) [2009/03]
王熙凤的住处:
6回,门外铜钩上悬着大红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条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的靠背....凤姐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罢,这是我侄儿。”刘老老才扭扭捏捏的在炕沿儿上侧身坐下。
........让刘老老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
42回,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
74回,凤姐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
书中类似细节极多,所列不及三分之一,但也可看出,《红楼梦》作者关于卧具的表述似南辕北辙不合情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物,字里行间中就从“南床”穿越到了“北炕”。这种现象的出现,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石头与曹雪芹是两个人,其中曹雪芹有淡化北京的意思,想把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到金陵——《金陵十二钗》,无奈曹雪芹不熟悉金陵的生活,“金陵十二钗”才成为今天这样含有大量的非金陵元素的十二钗,活在《红楼梦》的故事中。
2)口音的南腔北调
以南腔“婶婶”,北调“婶子”为例:
6回,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婶子若不借,......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13回,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婶子好痴也”,“我与婶子好了一场”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
24回,贾芸向凤姐讨差事:“……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婶来,说婶婶身子生得单薄”。贾芸忙上前笑问:“二婶婶那去?.......只是身上不大好,倒时常记挂着婶子”
68回,凤姐大闹宁国府时,“贾蓉只跪着磕头,说:婶婶若闹了起来,侄子也是一死。只求婶婶责罚侄子,……婶子是何等样人……”。戚本这一段贾蓉尤氏共喊了十五声“婶婶”,另喊了二声“婶子”。新版都改为“婶娘”。
与南床北炕的情况类似,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同一家子的父子兄弟夫妻甚至同一人,对凤姐的称呼也是南北穿越的。
除了婶婶这个吴语词汇,《红楼梦》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吴语词汇,比如容易说成“便宜”,头皮说成“油皮”,砚台是“砚瓦”(砚砖),姨夫叫“姨爹”,姑父称“姑丈”,开水谓“滚水”,喝茶为“吃茶”,蔬菜曰“菜蔬”,去年说“旧年”,“本处”指原籍,“物事”指“东西”,捉弄人为“使促狭”或“促狭鬼”、“促狭嘴”,父母称呼“老子娘”,舒服说成“很受用”,翻跟头是“翻筋斗”,..........
......75回,李纨道:“昨日他姨娘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
紫鹃进来问道:“姑娘喝碗茶罢?”黛玉道:“不吃呢。我略歪歪。”......
6回,门外铜钩上悬着大红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条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的靠背....凤姐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罢,这是我侄儿。”刘老老才扭扭捏捏的在炕沿儿上侧身坐下。
........让刘老老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
42回,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
74回,凤姐听说,又急又愧,登时紫涨了面皮,便依炕沿双膝跪下。
书中类似细节极多,所列不及三分之一,但也可看出,《红楼梦》作者关于卧具的表述似南辕北辙不合情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物,字里行间中就从“南床”穿越到了“北炕”。这种现象的出现,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石头与曹雪芹是两个人,其中曹雪芹有淡化北京的意思,想把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到金陵——《金陵十二钗》,无奈曹雪芹不熟悉金陵的生活,“金陵十二钗”才成为今天这样含有大量的非金陵元素的十二钗,活在《红楼梦》的故事中。
2)口音的南腔北调
以南腔“婶婶”,北调“婶子”为例:
6回,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婶子若不借,......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13回,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婶子好痴也”,“我与婶子好了一场”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
24回,贾芸向凤姐讨差事:“……昨儿晚上还提起婶婶来,说婶婶身子生得单薄”。贾芸忙上前笑问:“二婶婶那去?.......只是身上不大好,倒时常记挂着婶子”
68回,凤姐大闹宁国府时,“贾蓉只跪着磕头,说:婶婶若闹了起来,侄子也是一死。只求婶婶责罚侄子,……婶子是何等样人……”。戚本这一段贾蓉尤氏共喊了十五声“婶婶”,另喊了二声“婶子”。新版都改为“婶娘”。
与南床北炕的情况类似,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同一家子的父子兄弟夫妻甚至同一人,对凤姐的称呼也是南北穿越的。
除了婶婶这个吴语词汇,《红楼梦》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吴语词汇,比如容易说成“便宜”,头皮说成“油皮”,砚台是“砚瓦”(砚砖),姨夫叫“姨爹”,姑父称“姑丈”,开水谓“滚水”,喝茶为“吃茶”,蔬菜曰“菜蔬”,去年说“旧年”,“本处”指原籍,“物事”指“东西”,捉弄人为“使促狭”或“促狭鬼”、“促狭嘴”,父母称呼“老子娘”,舒服说成“很受用”,翻跟头是“翻筋斗”,..........
......75回,李纨道:“昨日他姨娘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
紫鹃进来问道:“姑娘喝碗茶罢?”黛玉道:“不吃呢。我略歪歪。”......
总之,《红楼梦》中纯粹京语和道地吴语并存的情况,是不争的事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合理解释,只有一个:原作者石头,难改吴侬口音,故还有另一笔名“吴玉峰”;改作者曹雪芹,是讲北京官话的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