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家园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沙滩陷阱” [2009/01]
- 石破天惊:红楼梦创作真相浮出水面 [2015/02]
- 老照片在述说(今天开始搬家) [2013/07]
- 人间美国之孩童篇(二) [2008/10]
- 人间美国之“男人版秦香莲” [2009/01]
- 难忘儿时伙伴 (图) [2008/10]
- 人间美国之“闯祸之后” [2009/01]
- 人间美国之“我所看到的美国特色” [2008/12]
- 退一步海阔天空 [2008/10]
- 人间美国之“拒之门外” [2009/01]
- 仁心妙手,救死扶伤——亲历美国急诊室 [2009/03]
- 我的爷爷奶奶 [2009/05]
- 人间美国之“从分数名次说教育” [2008/11]
- 北美风景线 [2008/10]
- 小贩与博士 [2013/07]
- 老照片在述说 [2013/07]
- 既不拍砖也不拍马,俺拍...... [2009/03]
- 继母和没妈的孩子 [2009/03]
- 京华缘未了(一) [2009/02]
- 京华缘未了(三) [2009/03]
- 说说赵姨娘的好处 [2010/02]
- 感同身受,为啥反右 [2009/02]
- 娇小姐,小保姆,洋娃娃,土蛋蛋 [2009/03]
- 三十年前的泳装 [2009/03]
- 看看俺的“犯案记录“ [2009/03]
- 那一年,在小西藏 [2009/03]
- 瞧,彼此善待的女人多有福(照片为证) [2009/03]
我不是北京人,可提起北京,一股发自心底里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轻轻柔柔地敲打着心扉,与此同时,还有几分像是“傍大款”似的难为情,不由地让我有点脸
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我有自知之明——北京未必欢迎的外地人,却非要和北京套近乎,总给人以目的不纯的感觉,似乎要借着首都的名气和地位,为自己捞点
好处。
论籍贯,我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人,按出生地算,我是黄土高原的西北娃,就眼下的居住地来说,我是北美小镇全职管理家政的婆姨。到目前为止,我去过几次北京,累积到
一起也不会超过半年的,即使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北京的街面上,被礼貌相待的经历比起所遭遇的白眼要少一些,所以无论北京再怎么美丽怎么繁荣怎么昌盛怎么
和谐,历史再怎么悠久,现实再怎么雷人,和我这个行色匆匆的过客,有什么关系呢?我既不是皇城根下的居民,也不是等着有朝一日鸟枪换炮的北漂,因此,真是
何苦来着,剃头挑子一头热地亲切着将我拒之千里之外的北京?
话都挑明到这了,可我还是放不下北京。今生今
世,梦里梦外,除了桂林,让我挂念着的城市就是北京了,我挂念着宣武门外教场胡同头条7号,因为在一百多年以前,那座宽敞整洁鲜花盛开的三进四合院,是我
家的故居——四印宅。寓宅的主人,是朝廷的御史,清代的词人,我爷爷的爷爷,半塘老人。故居四印斋随着《四印斋所刻词》,《庚子秋词》等一系列词学著作,
已被载入了史册。1888年到1995年诞生在四印斋的我爷爷与他的哥哥们,也随着四印斋的一本词集《味梨集》,在中国的词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恍然大悟了,原来我的北京情结,皆来自于儿时聆听爷爷那带着些许京腔京调的北京回忆。
或
许因为我爷爷一生的坎坷,从呱呱落在北京的那一瞬间,就命中注定了。所以当老人家进入风烛残年的时候,不大记得桂林祖居燕怀堂了,甚至也常常糊涂地不知眼下身在何处,但是对北京寓所四印宅的点点滴滴记得倒还清楚。向我讲述的往事,桩桩件件都带着北京的烙印。在爷爷离世前的最后几年,我天天陪伴着爷爷,在讲故事
听故事的互动中,爷爷把他对北京的牵挂,放进了我的心里。围绕着北京,爷爷讲他的生母毕夫人,讲他和他的四个兄弟,讲他的私塾老师李髯,讲他的清华同窗表弟
张健伯,讲他放风筝抖空竹养信鸽斗蟋蟀逛天桥,对了,天桥那儿一练摊老头儿的绝招,是让屎壳郎拖着洋火盒表演车技,小小屎壳郎,大大火柴盒,超出了那时候我所具备的想象力,的确有意思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