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苦难的奥秘——略读约伯记

作者:ruthrose  于 2010-9-25 09: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信仰见证|已有8评论

约伯记》的中心论题《约伯记》所涉及的论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它的中心论题则是 义人受苦。《约伯记》前二 章 为开场白,在这里,撒但提出一 个对宗教极具挑战性的诬蔑:宗教的敬虔不过是自利的表现。在得到了神的允许之後,撒但便施展出全身解数,对义人约伯进行肆意攻击。於是,义人约伯便落在极深的痛苦中。《约伯记》接下来用整整 35章 ( 3~ 37)的篇幅来记述约伯与友人的对话,由此展开约伯及其友人对约伯受苦的不同理解。《约伯记》的收场白( 38~ 42)包含著神与约伯的交谈及最後约伯获得辩护并得以恢复荣誉和财富。显然,《约伯记》全书贯通一 气,围绕著义人受苦这一 中心论题而展开。


  由此我们看到,《约伯记》的主题不是一 般的苦难问题,而是义人受苦的问题。对於一 般的苦难问题,从《创世记》第三 章 开始,圣经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人类的苦难是由於始祖犯罪、破坏了伊甸之约所带来的恶果之一 。义人受苦是比一 般的苦难更进一 步的问题:对於那些蒙神恩典,与神恢复关系的人,特别是对於那些在神的眼中被视为义人的人,为何会有无辜的苦难临到他们头上?这个问题就不是始祖犯罪可以充分回 答的。由此而引出神的全能和公义的问题。约伯友人无法面对义人受苦与神的全能和公义的矛盾,於是他们干脆否认存在义人受苦这一 回 事。在他们看来,唯有善恶报应的教条才与神的全能和公义相一 致。然而,从现实的眼光来看,义人受苦是一 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从神性启示的角度来看,撒但的诬蔑也不是可以一 笔勾销的。如何分辨真正的敬虔,即超利害的美德,与那种为了功利目的的假敬虔呢?或者说,一 个义人如何从一 种利害与敬虔混合不分的境界,进到那种超利害的真敬虔境界呢?如果考虑到,义人的使命之一 就是要作为世界的盐和光,使罪人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敬虔,那麽,便不难理解神为什麽没有一 开始就否定撒但的诬蔑,而是允许撒但对约伯进行攻击,只是不准他伤害约伯的性命。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充分理解约伯受苦的意义。如果一 个人对神的信心在经过苦难的洗礼之後,仍保持忠心不变,这不仅使撒但的诬蔑不攻自破,表明超利害的敬虔和美德在人是可能的,而且也为神的全能和公义提供了更深一 层的内涵,批判了教条主义持守的绝对善恶报应的立场。


  挫败撒但的诬蔑《约伯记》的开场白一 劳永逸地表明,受苦并不必然暗示受苦者的罪疚。正是约伯的清白无辜才使他面临品格与信心的严酷考验。神两次重覆对他的称赞使这一 点显得更加明白(伯 1: 8; 2: 3)。


  有论者指出:如果他的受苦是无辜的,他就不会招致与神隔离。当他最需要神来托住时,他就能享有神的同在。(注 1)约伯受苦的原因不只是撒但诬蔑他。他的受苦不只是替他自己辩护。他看来似乎被神放弃,其实是获得了神所赋予的最高尊荣。(注 2)然而,撒但对约伯的诬蔑控诉也不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他能证明神最满意的义人不过是伪君子,那麽便没有任何人的忠诚是可信的。但如果他在这个试验上虽然尽其所能,却仍然失败了,那麽,便说明的确存在著单纯超利害的敬虔,且是无可置疑的。


  另外,我们不要以为《约伯记》中神准许撒但伸手攻击约伯只是一 件孤立的策略,其实,它也反映了神的一 种一 贯的作风。人总是认为全能而公义的神应该在一 开始就将邪恶消灭,不必等待它充分表现之後再作最後审判;好像不这样,神便称不上全能而公义。但神并不选择将邪恶一 开始就全部消灭,而是在神性的柔弱中取胜。如果《约伯记》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 个窗口,我们便看到在本世纪有著足够多的这种神性准允;其中不仅包括二 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惨无人道的暴行,而且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和致死疾病。这些神性准许背後的目的也许不同於《约伯记》所揭示出来的目的,但我们从《约伯记》学到的一 个功课是:神为什麽准许这些苦难发生,虽然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却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坚信神的全能、公义和慈爱。


  抨击教条主义《约伯记》抨击了教条主义。我们不可能很轻易地忽略约伯的友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与《申命记》、《箴言》和先知的道德立场相一 致。


  约伯的友人的基本错误在於:他们过份地估计了自己对真理的把握,误用了他们所知的真理,并且张眼不看那些与他们的假设不相符合的事实。《约伯记》并没有抨击人们所熟知的圣经教义,如神的正义与慈爱,神赏善罚恶,以及一 般的因果报应规律。它所抨击的是在应用这些真理时武断傲慢,由此造成了对神的歪曲以及对同伴的错误评判。因此,《约伯记》藉著对教条主义的抨击,教导人们心存谦卑,认识自己的局限和偏见,尽量避免从自己所初步了解的真理作不明智的无限度的外推。


  约伯的友人僵化地固守著他们关於受苦的观念,一 概视其为恶的惩罚,最好也不过是一 种管教。


  当他们听到约伯断然否认自己的受苦是罪有应得时,他们虽然深感震惊,却对自己的成见毫无动摇。


  他们在开始时还在小心翼翼地询问约伯有什麽隐而未显的罪(伯 4: 3~ 11),接著便严厉地指责约伯放纵的言语(伯 15: 10~ 13)。到最後,他们竟编造出一 些莫须有的恶行强加在约伯头上(伯 22: 5~ 11)。为了强化他们的观点,他们甚至说神不信靠他的众圣者,在他眼前天也不洁净(伯 15: 15)。以及在神眼前,月亮也无光亮,星宿也不清洁(伯 25: 5)。因此,神在该书的收场白中责备他们为愚妄和诽谤(约 42: 8)。


  信心的挣扎撒但认为约伯的信仰是建立在他的财富之上(伯 1: 9~ 11; 2: 5)。他认为信仰与财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若是除去後者,前者随之崩溃。当面弃掉你(原文是当面咒诅你)表示从一 种利害(功利)关系转变为一 种敌对关系。撒但的控告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宗教崇拜中一 种较普遍的现象。在今日台湾,无论城乡,到处庙宇林立,香火旺盛,似乎宗教气氛浓厚。然而,这只是一 种表面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後,报刊常常披露出另一 面,几乎所有进庙宇烧香奉献的人,都带著功利的目的。


  若一 个庙宇的神灵不灵验,他们便转向另一 个庙宇。如果有人对某一 个庙宇的神灵投入较多,而神灵又不显灵的话,便会招来报复行动。轻则遭咒诅,重则遭刀劈。去台湾乡村参观的人,不难看到路旁田边撇弃的偶像残肢。这种宗教现象的实质就是从利害(功利)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这正是撒但对约伯的诬蔑所在。


  约伯在极度痛苦中,发出了大量挑战神,质疑神,似乎对神不敬的言论(伯 7; 9; 10; 13; 21; 24; 25; 30)。然而,仔细思考约伯的言论,却不具有撒但所诬蔑的特徵。首先,约伯与神争辩的焦点不是功利乃是公义。另外,约伯与神争辩时不是采取敌对立场,而属於忠仆与主人的争辩、伸冤者与法官的争辩。总之,仍是人与神的争辩。


  鉴察人的主啊,我若有罪,於你何妨;为何以我当你的箭靶子,使我厌弃自己的性命。(伯 7: 20) 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


  这要成为我的拯救,因为不虔诚的人不得到他的面前。(伯 13: 15)现在,在天有我的见证,在上有我的中保。(伯 16: 19)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我这皮肉灭绝之後,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


  我自己要见他,亲眼要看他。


  并不像外人,我的心肠在我里面消灭了。(伯 19: 25~ 27)信心的升华当约伯在痛苦迷惘中苦苦挣扎时,神从旋风中回 答约伯。他由世界的被造开始(伯 38: 4~ 11),然後转论世界的运行(伯 38: 12~ 38)。接著他问约伯能否了解动物世界呢?( 38: 39~ 39: 40)神再向约伯挑战,要他将人类世界整顿好( 40: 10~ 14),并要他管理河马( 40: 15~ 24)或鳄鱼( 41: 1~ 34)。


  神的言论提醒我们,宇宙本质上就是以神为中心的。此外,虽然人不明白许多有关神公义的事,这并不表示神对这个世界撒手不管。自然界以其美丽和井然有序的设计告诉人类,它是一 个有秩序的道德宇宙,尽管它往往超越人的认知范围。


  神的显现和神的言论使约伯得到了他的问题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的言论中,没有一 处直接回 答义人为何受苦?这个问题。但这并不表示这不是《约伯记》所关注的问题。约伯的经历事实上已经否定了撒但对他的诬蔑,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财富上面,也没有视神为敌人;即使在他最黑暗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失去对神的信心。


  神的第一 篇言论,带来约伯简短的回 应,承认他不能回 答神( 40: 3~ 5)。神的第二 篇言论,不仅促使约伯悔改,而且达到了信心的升华: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


  我问你,求你指示我。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 42: 1~ 6)最後,约伯恢复往日的光景(伯 42: 10~ 15)。


  这并不是一 种通常的大团圆结局。此结局表明那些在艰苦卓绝的争战中忍耐到底的人会得到神出乎意料的赏赐(雅 5: 11)。□注释( 1) H. H. Rowley,The Book of Job and its Meaning. In From Moses to Qumran( Lutter worth, 1963) , P.178.( 2)同上,页 176~ 77。


  参考书目( 1) Derek Kidner, The Wisdom of Proverbs, Job Ecclesiastes,( IVP. 1985) p. 56~ 74.( 2)卜洛克著,顿建国/陈兴蓝译,《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 1992,页 51~ 88。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在加拿大获理论物理学博士。现在维真神学院中国研究部做研究工作。

原载于《海外校园》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2 回复 SirCat 2010-9-25 09:57
怎么没有作者名字啊?
呵呵
0 回复 ruthrose 2010-9-26 08:05
不严谨啊,我找找看。呵呵
1 回复 ruthrose 2010-9-26 08:08
实在说,要与基督徒的名相称,不在于杀伤许多人,而是要拯救多人;不是要让许多不信者下地狱,而是要使非信徒成为基督徒;不是要残暴的咒诅,开除教籍,而是要虔诚衷心祈祷,全心全意的为他们的健康和健全的心智向神求告。——人文学者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
1 回复 ruthrose 2010-10-20 19:53
圣经里很多“使”就是“任凭”。圣经里告诉我们,上帝的作为,从现象上看起码有“旨意、引导、许可、任凭”几个层次,但本质上神的美意都是一致的。
双重预定论是不存在的,因为若得救者与灭亡者都是神预定的,那自由意志则毫无价值,人的灭亡也就不是“罪的工价”了。上帝预定是“拣选”,让人“能信”,但“愿意”“不愿意”信出于人,拣选不等同于得救(如旷野的以色列民),上帝却从不曾操纵人的意志,否则信德也就失去其价值。
其实宇宙间很多看似“二元相对”的现象,其本质上却只有一元存在,如冷热、光暗、善恶等等,宇宙有热量,热量可以无限累计,但没有“冷量”,“缺乏热量”就显明出冷来,完全无热量就是绝对零度。若二元存在是本质的话,则要产生“四元相对”的现象:有冷无热、有热无冷、无冷无热、有冷有热,那世界就复杂了。
同理,上帝拣选人是要让人可以信祂得救,但惩罚人却是凭公义审判人的作为,上帝赐给人的自由意志(也是神的形象)却并不受限制,人接受恩典就得救,不接受就灭亡,也是一元存在(拣选的恩典)产生的二元相对现象。上帝的爱是主动的,出自公义的审判却是被动的。人信主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能信”出于上帝,是“愿信”的前提,但需要人正用自由意志以“愿信”成全信,才可以得救。若片面绝对化一定会使自己很迷惑。
1 回复 ruthrose 2010-11-3 15:14
http://blog..com/myindex.php?blogID=16396
2 回复 ruthrose 2010-12-10 18:37
“人算什么,你竟看他为大,将他放在心上?”

What is man that you make so much of him, that you give him so much attention…

——《圣经·约伯记》7章17节



义人约伯说这话的时候,正遭受着人世间最最惨烈的试炼之痛。他虽然仍持守着对上帝的忠诚,但显然对这天降大祸甚感屈辱,满怀怨气。约伯的天问道出了人类在无恩状况下的一般处境,那就是“人算什么”,是否就像那无情的尘土,如此渺小,而又命运飘散。

然而,就在约伯“破罐子破摔”般的抱怨声中,却透露出一种神人之间不离不弃的神圣关系。当一方在自暴自弃的时候,另一方还在一如既往地“看他为大”,倾心关注。站在约伯的苦楚境地,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不愿让神再为自己操心的心态:信靠着你,我又得着了什么,除了现在的绝望和苦楚之外?人在太多的时候,都是靠算计而活着的,我们的功利权衡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对于爱、正义、真理等的评价,从而阻碍了我们对上帝的认识。这一点连义人约伯也不例外。约伯受苦的起因固然是撒旦怀着恶意来挑战上帝为人所爱的能力,但约伯在试炼的苦难之中的抱怨和反应,恰好说明他承受这一历练也是必要的。

这样说也许有些残忍,人毕竟不是为了变得坚强而刻意寻求痛苦的。但是,人心诡谲,随时而变,真正不变的只是那个自有永有的神。祂的恩典永在,慈爱永远,但祂善待人的方式却不一定为人所理解,因为人往往只愿看到自己明白的,只愿感受自认为好的。约伯受苦的背后,包含着上帝的殷切期许和深深祝福,这一点本是如此真切,但却令活在有限之中的约伯百般挣扎,不明究里。

天降的灾祸让约伯无所适从,连咽唾沫的机会都没有。但是,这个试炼对于行走在信心道路上的义人而言,意义重大。神在赐予约伯各种属世的享受和荣耀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时时提醒约伯不能因为沉迷于这些拥有而变得软弱、意志消沉。不经检验的信心是脆弱的,而一个人如果自以为付出了努力、公义、甚至自以为是的爱,就理当坐享其成,那就等于买椟还珠,放弃了最珍贵的人生价值,并因随之而来的盲目自大而丧失了对永生的关注,而只是活在短暂的虚空之中。这恰好就是受苦的约伯需要学到的刻骨铭心的教训。

表面上,约伯的受难来自上帝和撒旦的一场赌局,但公义信实慈爱的上帝当然会底气十足地接受魔鬼的挑战。上帝的接招,隐含着他对人的信心,而约伯就是因信而成为义人的,他的这个信心将冲破撒旦设置的一切陷阱,无论诱惑还是苦磨;而在上帝这边,祂不仅一直相信人,而且祂一直在主动寻找人。藉着撒旦的拙劣方式,上帝却能坚定不移地重新发现祂照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出的人。这个人是高贵的,因为他有上帝倾注的灵魂。

上帝并没有刻意惩罚约伯,祂在面对约伯的抱怨和作出的回应中,真正传达的只是一个宝贵的信息,那就是他仍然器重人,这种器重不仅包括约伯循着看得见的好处而领受的恩惠,也包括约伯以为是生命之重而加以拒绝的更重要的恩典。神是负责任的神,祂眷顾和慰藉人,也鉴察和看守人。人是懂得善待美善事物的人,但人更应当懂得我们对真善美的判断并不能局限于自己主观的喜好或厌恶。人只知道迎合自己的情趣而取舍,却不知道这种情趣才是阻碍人寻找光明和真理的最大的、最需要摆脱的重担。

约伯何其不幸,突遭厄运;约伯又是何其幸运,因为他的得意遭到剧烈的中断,他那公义正直的热情也突然面临凛冽彻骨的寒冷。就这样,在约伯充满苦毒和绝望的抱怨中,一种奇妙的沉思和自我的审视开始从这种停滞中慢慢涌出,约伯开始觉醒,开始重新找到自我的定位和身份——他是一个义人,一个需要不计代价地付出和承受,但又能够不付任何代价得到无尽恩典的义人。

约伯虽有怨气,但他的反应完全建基于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而不像他那几位朋友无关痛痒的评论。面对约伯的反应,上帝的确发出了震怒,并强调自己的大能。通过这种极端化的、回避受苦原因的回应,上帝展现了祂在面对时时可能自轻自贱的人类时,严加防范其堕落的怜爱心态。约伯在这个过程中,也终于得以明白神对人的看护并非小题大做。

约伯抱怨的话语,到了《诗篇》第八篇4-5节,变成了一种完全积极正面的惊喜。在那里,诗人充满感激之情地诉说道:“人算甚么,你竟顾念他?人子算甚么,你竟眷顾他?”对人和上帝关系的定位,已不再是约伯式的抗拒——害怕神“每早鉴察他,时刻试验他”,而是转变为一种对自己珍贵身份的赞叹,因为上帝“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是啊,人算什么,在上帝创造的茫茫宇宙中简直比一粒微尘还微不足道,可是在上帝眼中,人居然就是这么宝贵。爱不需要找对等的理由。上帝都在如此看重人的价值,作为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惭形秽呢?人是有尊严有价值的,因为在那大能的造物主眼里,我们都是如此有尊严有价值。上帝对我们的看重,应该是让人感动、振奋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甚至觉得活得毫无意义。上帝是如此尊重我们,我们简直该为自己的消极自卑和无端迷茫而感到惭愧。要知道,在神的标准看来,我们本是充满缺陷肮脏丑陋的,但神照样义无反顾地爱着我们。就像杨腓力所说的那样,尽管我们的最如此亏欠着神的荣耀,但神仍然以我们为傲,以我们为荣。

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受宠若惊的感受。关键在于惊异于恩典之后的崛起,而不是惊异之后的继续沉沦。对于上帝的恩典,我们是不配得,但如果就此拒绝恩典,则只能是一种扭曲的心态。当上帝的恩典垂顾我们,我们不仅需要虔心感谢和赞美,更要用走出黑暗的信心来加以领受。《诗篇》第36篇第9节写道:“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遗憾的是,为什么总有许多人在光明照亮生命之时,却还是孜孜于自己身上的污秽瑕疵,而不明白我们已经被光明笼罩,不明白这才是最重要的信息呢?人的愚顽之处往往在于,明明在光亮之中,还丢不下曾经的黑暗。也许是在罪的黑暗中生活太久,而不愿意接纳光明。

说到底,我们之拒绝神的美善,还是源自对生命无根迷茫的怀疑。我们无法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还是因为我们放不下自己织就的一个个心结。人啦,你躲在了哪里?这是上帝对因罪羞愧的亚当夏娃的声声呼唤。而我们却落在自己身上那些毫无意义的自卑感当中,不敢面对神的光亮。万水千山总是情,但我们却自动地阻隔了与神的关联。而我们试图从自己出发认识自己的时候,带来的除了是各种迷失之外,何尝又认清过自己呢?人是上帝最喜悦的,我们不愿接纳恩典,却找到各种自欺的托辞。

生命本虚空,但重要的是在虚空中人的生命还存在着,重要的是这无中的有;世间本黑暗,但重要的是黑暗中还有那一星星、一点点、一束束的光明在指引着找路的人;人间本满了邪恶和不公,但重要的是公义和良知亘古长存,薪火相传,接续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人心的确散了,随处是孤独和冷漠,但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有爱的呼唤,仍然可以相互温暖,有微笑和泪水。求仁者得仁,求恶者陷恶,这可能就是最大的公平,因为这种公平指向的都是人内心的某种确信的结果,而无关乎怪怨他人和世道。人人各得其所,你寻找什么,你就得到什么。这的确是耶稣说的一句至理名言。

    上帝呼求我们的时候,我们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躬自问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某种人生观的转化:当我们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自我,不再顾影自怜或自我迷醉,我们的人生就有了全新的标准。一个人想通过自己找到自己,就如同想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一样。因为神爱我们,所以我们能够彼此相爱;我们放下了身段,却赢得了自信;我们信靠着神恩,才有了生命更新的活水源头。这种新的盼望,是人在神眼中看为宝贵的圣灵之果,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福气。
0 回复 ruthrose 2010-12-14 01:27
撒下二十四1:「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太人。」
代上二十一1:「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
撒下二十四章1节说是神激动大卫,但代上二十一章1节却说是撒但。 二者当如何协调?
较为荒唐的解释是认为耶和华神与撒但同等。 这种解经只看见皮毛,张冠李戴,根本不值得花时间讨论。
其实,两处经文不一定有矛盾之处。 撒但激动大卫之先,必须经过神的许可,正如古圣约伯所遭遇的一样(伯一章)。 撒但不是全能的,不能想做就做,要试探大卫必须获神准许,得到通行证才行。
神允许撒但试探大卫,从某个角度来看是神激动大卫。 在同一个事件中,撒但是第一因,而神允许事情发生在大卫身上;然而,撒旦的动机与神的动机可以完全不同。 最佳的证明见于新约里「试炼」一词,它可有两种不同意义的取向。 雅各书说明神试炼人,是要将人心里的杂质与渣滓除去,引发信心与坚忍(雅一2-4),就算是人在试炼中跌倒,祂亦会让人从错误中学习;但撒但试探人,是要挑动人心中的恶念(雅一13-15),陷人于万劫不复的景况中。 虽然如此,大卫在整个过程中不能推卸责任。
0 回复 ruthrose 2010-12-18 18:30
「是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 」

这是上帝回应约伯的第一句话(伯卅八2) 。 历代以来,正是我们这些自称为认识上帝的人,把祂的话扭曲、贬低,叫人看不透祂所启示的旨意。 这现象尤以约伯记所属的旧约智慧文学为什。 不少人基本上对旧约已经不大重视,以为大部分已被新约取代,至少在地位上是次于新约。 加上旧约智慧书(箴言、传道书、约伯记等)的内容,乃来自智者对人生的体验和反省,与上古近东的智慧又有不少雷同的地方,所处理的课题亦多属「世俗」的范畴,令人怀疑它的权威性是否可靠。 不少福音派的学者都认为,智慧文学极其量只能代表被罪污染的人的智慧的极限,需要新约基督救赎的补足才能提供圆满的答案。

智慧文学对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有重大意义

旧约中与上帝救赎有关的经文固然需要放在新约的亮光下解释,但其它不直接涉及救赎的经文,本身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 旧约智慧书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从创造的角度演译「日光之下」的人生,对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有极重大的意义。 这是救赎观所无法正面提供的。

智慧文学肯定上帝是造物主

首先,智慧文学从创造的角度,肯定上帝是造物主,日光之下的物质世界是祂的「地盘」 。 过往只强调救赎的重要性,把创造置于救赎之下,容易导致信徒只顾得救的经历及与神关系的和好,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关系。 结果是分割的信仰生活:礼拜天敬拜事奉神,平日却是自己的世界,可以深受世俗文化影响而不自知。 圣经教导我们不要着眼这个物质世界。 这是因为它并非永恒,在这方面显然不及永恒的灵命重要。 但信徒如何面对这个物质世界,正正反映出我们与造物主的关系。 这同样有属灵和永恒的价值。 当我们轻看物质世界的生活时,我们极有可能不 是忽略这个物质世界,而是在物质世界这个范畴里忽略了我们的造物主。 智慧书教导我们,在日光之下的一切事物,都要重返造物主的主权下,因为整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智慧文学是处理人生问题的进路

第二,智慧文学中的创造神学才是正面处理人生际遇、苦难等问题的进路。 很多人习惯只从救赎的角度入手,硬把上帝的公义、赏善罚恶等观念套进去,结果把苦难罪恶、人生福祸与蒙上帝悦纳的程度挂勾。 这正是约伯三个朋友的观点。 这做法显然不恰当,也带来积功德、以善行巴结上帝的危险。 其实人生的际遇与报应不可混为一谈。 前者是由造物主分配,不由人掌握,人也没法预知或左右。 后者却是上帝乐意向人显明的,叫人可以认识并作出适当的抉择。 两者并非对立(如很多学者认为约伯记和传道书是提倡前者,向提倡后者的箴言作出质疑或挑战) ,而是同属于创造神学的范畴。 造物主定下物质世界的分配,也 定下道德的标准。 身为受造之物,在日光之下生活,便要尊重和接纳造物主所定的秩序。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智慧文学教导人类谨记自己在创物主面前的正确位置

但这并不表示造物主是苛刻无情的主宰。 创造神学强调创造是上帝给人一份极「好」的礼物。 即使救赎神学告诉我们:这世界已堕落了,甚至充满了敌对上帝的势力,但创造神学不认同禁欲主义,反鼓励我们享受造物主所赐的世界。 另一方面,我们一切所有的,不单要倚赖造物主供给,也要倚赖祂维系。 我们 要存着感恩和倚靠的心过活,这是最基本的人生观。 现今我们是活在一个建立巴别塔的世代。 人倾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与上帝愈来愈接近,不断追求自主、自我肯定、自我膨胀,企图摆脱上帝的主权。 智慧文学强调:造物主与受造物界线分明。 人永远要记着自己在造物主面前的正确位置。 这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也是智慧文学最大的贡献。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01: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