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虾引发的血案 [2011/09]
- 悲催的早晨 [2012/12]
- 这样也能遇见? [2008/12]
- 盗版,盗版,纯属盗版--------------- 20种凉菜的拌法 [2012/04]
- 2012最后一天:自家炮制的火锅汤底 [2013/01]
- 大妈,你的手机藏在哪儿啊? [2011/08]
- 闹药 [2011/11]
- For。。。Sex(18+) [2012/04]
- 飓风过后上班记 [2012/11]
- 人,妖, 《画心》 [2012/12]
- 三丫老豆和Roaming看过来,村民们,考试了啊 [2011/11]
- 真正心里有你的男人 [2011/10]
- 心归何处,人归何处 [2011/02]
- 萝卜干炒腊肉 [2009/11]
- 致全体男同胞:三八节快乐(zt) [2013/03]
- 螃蟹呢? [2011/10]
- 某姐吃巴菲 [2011/12]
- 缘分的坚持 [2009/08]
- 遭遇九阴白骨爪 [2012/05]
- 那女人是谁? [2012/04]
- 被”二级核心了“ [2012/04]
- 自食其果,“你这个笨蛋!” [2012/05]
- 美国人怎么想的 [2012/02]
- 来来来,再来转转弯 [2009/09]
- 剪去三千烦恼丝 [2010/08]
( 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副院长叶恩明提供)
误解:劝说【不要想太多】,病人自会抛开烦念。
真相:这句话不要多讲,因为它有【自己攞嚟衰】的潜台词,反而打击病人,更何况他们受病情影响,根本做不到。
误解:精神病或情绪病没得医。
真相:错,都是可治之症,问题是迟求诊还是早求诊。有个案得悉出现了抑郁病症之后,立即求诊,治疗约一个月病情已受控,迟求诊只会变成难治之症。要掌握及早求医的时机,人人都应该认识不同精神病及情绪病的病征。
误解:服精神科药物会上瘾。
真相:精神科药物不会令人上瘾,尤其在医生处方及指示下使用;滥用者才会上瘾。很多人有此错觉,或许是因为我们向来以【精神药物】一词来形容如K仔及咳嗽药水等毒品,但现在已很少使用。
从身心环境入手治病
误解:治疗精神病或情绪病,用药就够。
真相:用药只针对生理,还要在心里及环境两方面入手。举例说,工作、经济、家庭朋友及感情等等诱因,也要一并处理才可。
误解:精神科医生可以令我感到快乐。
真相:精神科专科医生的责任,是令患者健康地体会快乐和不快乐。快乐与不快乐是相对的,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治疗的目的在于健康地感受人生悲与喜,而非一味追求快乐。
患者自杀有迹可寻
误解:自杀的人事前没有迹象,也不会向别人透露自杀的念头
真相:研究显示,回顾自杀者生前的言行发现九成以上都会提及想自杀;此外,亦有研究追查自杀不遂者,发现他们日后死于自杀的风险,比普通人大百倍。因此不能忽略任何人发出的自杀提示或警号。
误解:抑郁症病人明显可见情绪低落。
真相:情绪低落只是其中一种病征,患者感受不到快乐应该是重点。病发伊始,他们随时间而有情绪、思维、能量与动力的改变,甚至连发泄的能力也没有。
误解:新闻报道指自杀的人因为失恋或考试压力等原因而寻死,这代人真脆弱。
真相:果真是的话,应该很多人基于相同原因而自杀才是,但现实却不同。
不排除当事人受精神或情绪疾患影响,加上没有妥善治疗而自杀。失恋或考试失败等有可能是导因,但不能妄下定论为主因。
长期受压 身心行为大变
身体会告诉你
*疲惫不堪;
*肌肉不能放松:出现各类痛症、头痛头晕、肩颈痛、腰酸背痛、手震、面部抽搐、口吃、胸闷心悸;
*坏胆固醇增加;
*心血管问题:心悸心跳、血压高、动脉栓塞、心绞痛、冠心病、中风;
*肠胃问题:作呕、胃痛、溃疡、肠道敏感;
*免疫力减弱:抵抗力低、常感冒、过敏症、风湿病、癌症;
*身心症、皮肤病(例如湿疹)、性功能失调。。。。。。
精神情绪会告诉你
*思想难以集中,精神难以振奋,情绪难以控制;
*感觉受不了,受困,无奈,凡是向坏处想;
*脾气和态度变坏,易激动,甚敏感,富挑衅性;
*睡不好,做恶梦,醒来无精打采;
*焦虑症:过分紧张、恐慌、急躁不安、口干、头昏头痛、耳鸣等;
*抑郁症:感觉不到快乐,平时喜欢做的现在都没兴趣了;
*引发潜在的精神病;
*出现【耗竭】现象(burnout)。
迎接压力 培养正面思想
【改善】身体
*深呼吸放松法(深而长地自然呼吸,呼比吸长,做10多分钟至感到放松为止);
*意象改变情绪(合上眼睛,幻想坐在风和日丽的沙滩或令自己快乐的时刻,令心境平静);
*肌肉放松运动(把颈、肩、拳、及大腿等不同组别的肌肉收紧数秒,再放松,重复3次);
*特别技巧:学静坐冥想,借助医药
*其它:按摩、太极、气功、瑜伽及舞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