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自杀事件

作者:陈晚  于 2009-1-3 05: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网|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9评论

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账单式的文字:

  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

  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坠楼身亡

  2007年5月17日武大女生跳楼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05月16日上午9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武从校内招待所五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6年5月16日上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跳楼身亡。

  2006年6月19日北京交大男生白旭跳楼 砸死行人欧阳正国.

  2006年6月25日晚上9点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一大二女生从主楼北侧跳下,当场死亡。

  2006年6月28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从该校主楼西侧跳楼身亡。

  2006年10月12日下午1点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一名男研究生从学校6号楼9层坠下身亡。

  2006年10月12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服装学院女学生从朝阳区和平街15区2号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6年10月22日下午1点左右,一名女子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北楼坠下身亡。

  2006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

  2006年11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某小区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五楼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该校02级数学系一名博士生从9楼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层跳楼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跳楼身亡。

  2005年8月26日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2005年9月14日 北航一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9月19日,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 7.4%)为自杀做过计划。据悉,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中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

  “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老师说,“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

  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最后她自杀了。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 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二:故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   

  理由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就寻了短。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最好多用点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   

  理由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现在的就业市场实在混乱,对大学生就业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请大学生的,我们还经常看到出一些诡异的招聘题来考验我们大学生的,甚至还出现了招聘单位问人家有没有对象的新闻,这些招工方式简直是歧视。如果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了,他们能够平等的竞争,那么他们的心态就会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就不会走向极端,大学生自杀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   

  理由五:压力导致精神抑郁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打乱了研究所工作人员在一楼会议室的学习,也夺走了他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遗书中称自己的自杀原因是“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他还在遗书最后说:“虽然上天想挽留我,但我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他选择不归路的原因是研究所科研压力过大。别说读博士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比比皆是,考研、考硕、考硕博连读,虽然没压力人才很难培养出来,但是可不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承受能力。他们就象高速转动的马达,顶着千万斤的金属支架,金属都有疲劳的时候,何况是人?   

  理由六: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   

  现在打造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恶劣。一个是 “贵族文化”氛围,看看如今反映青春生活的电视、电影,哪个不是珠光宝气的,有几个是反映奋斗、拼搏、朴素、进取的?很容易让学生把它拿来和现实对比,自然会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就是证明,难道人的生命就随便被暴力侵犯?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人心灵的空虚。悲观、漠视生命、心灵空虚、是产生自杀情绪的催化剂。   

  理由七:情感的纠葛   

  学校里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是对当代校园爱情的生动写照。现在大学生喜欢速食爱情,却不知道留下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的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就钻了死胡同,发生了自杀的悲剧。一方面是现代人对感情问题的草率态度,把爱情当作游戏;一方面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身心受到了的极大欺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流行文化里的爱情,让现代大学生爱情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让一些还没来得及改变,或改变不够彻底的走上了不归路。   

  理由八:厌世,自杀的诱惑   

  韩国,日本有很多自杀网站,前一段时间中国也有,它们宣扬的是厌世就弃世,对世人影响很大。大学生偏偏又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面对四面的种种压力,对未来的茫然,学生们无所适从,根据去年对杨浦区 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一女生小许刚选择了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过了六天深圳大学建筑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小张也跳楼自杀了,理由都是患忧郁症,有强烈的厌世情绪。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让学生因为厌世而自杀,全社会都应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障碍问题,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6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1 回复 野木耳 2009-1-3 05:34
好文章。精神空虚,压抑,无助是轻生的主因
0 回复 cocolino 2009-1-3 06:21
不明白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这么脆弱
2 回复 碧海琴音 2009-1-3 07:04
社会导向是另一重要诱因。
1 回复 ww_719 2009-1-3 07:19
所以发现心理医生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应该习惯看心理医生....
1 回复 hysonchen 2009-1-3 08:45
竞争、攀比、压力有时能促人向上,有时也让人崩溃。
0 回复 xizi66 2009-1-3 10:39
导致自杀的原因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社会,情感,教育等方面冲击只是促发因素。
0 回复 世道变了 2009-1-3 16:08
嘿嘿,到这里贴一下,刚写的:

刚才又看到一则学生自杀的新闻,为这些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很生气.

谁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谁的生活阅历都是从不丰富走向丰富的,如果所有人都这么脆弱自私,都因为年轻和阅历不丰富而自杀,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

时间有限,不多打字.只消言简意骇地说说.

在我十五岁以前,我心里不止一次地想自杀(有天看新闻,说一三岁半的男孩自杀了,他死前自称是因为感到生活没意思.我很理解他,我考虑自杀的年龄也很小).好在我这人爱读书,终于是知识让我没死成.

我十五岁那年读一篇超长的报告文学,内容讲日本是如何在战后崛起的 .说日本人很要强,属于不要命的那种类型.不要命和要强到决心战胜死亡.

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个正准备高考的日本男孩,学习很优秀很用功,他不允许自己有失败的可能.这年他偏偏高考落榜了.他伤心极了,回家就切了脉.

后来他给救了回来.这事传了开去,社会反响很大.一天报纸上登了个大学校长给编辑部的来信.信中说,这样的学生,学习再好再优异,他们也不会收.他们学校肯定不会招收一个面对不起困难的年轻人.一个这么容易被失败打垮的人意志是多么薄弱!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样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培养价值.

那个年轻人被这篇文章击醒了,真正开始了重振旗鼓.第二年他考的就是那所在报纸上骂他的大学校长的学校.那位校长问他凭什么考这所大学呢?他说,凭我最好的成绩和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

这个故事给年少的我触动很大,以致于一直铭记在心.什么是强悍?什么是打不垮?不是与人斗,而是与事斗,与困难斗.我从十五岁以后,很少想过自杀,但也不是绝对不想.

后来的生活还是让我想过自杀的.但牵挂太多.想得最多的是父母.我死了一了百了,我的妈妈怎么办?谁来安慰她,她的晚年如何走得出失去我的痛苦?为什么不是我痛苦而是妈妈痛苦呢?我没死是因为我的良心里还有责任二字.

再说这些学生. 为什么他们不让自己的心性得到锻炼?为什么他们不愿保全生命去追求理想?为什么他们想不到双亲老泪横流?为什么明明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要转嫁给父母承担?而自己却逃之夭夭?如此不忠不孝,生命真是轻若鸿毛, 如果生命这样轻浮,连我都不如,还能让谁看得起?又哪来的培养价值?
1 回复 世道变了 2009-1-3 16:21
野木耳: 好文章。精神空虚,压抑,无助是轻生的主因
没有理想是空虚的原因.

谁没压力?谁没参加过高考?想想我当时高考前是怎样的壮志凌云,意气风发!我的理想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怎么会想到死?!

想想我大学的时候那么多课业,还要如饥似渴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因为我感到生活的浪漫和明媚!那么多知识我要吸取,在食堂里有说不完的康德,叔本华,唱不完的歌,弹不完的吉他,室友间讲不完的知心话,哪里来得及去死?!

现在这些学生,他们即性作过诗吗?他们曾经趁着夕阳去登高然后对着太阳放声大吼吗?他们曾经在那年第一场雪降临的时候与相爱的人在漫天的雪花里拥吻吗?他们感到过自己内心里纯洁高贵的一面吗?

什么都没有就去死,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怎么会不空虚?没有知识(我指的是心灵里真正吸取的那部分知识)没有感情,怎么会不空虚?真让人看不起啊.:(
2 回复 野木耳 2009-1-3 22:35
世道变了: 没有理想是空虚的原因. 谁没压力?谁没参加过高考?想想我当时高考前是怎样的壮志凌云,意气风发!我的理想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怎么会想到死?! 想想我大学
君之言 字字真  仁者慈  侠者义  勇者敢  正者直 恋者爱 爱者怜  

怜者生 生为人  不孤单  不空虚  不放弃  相互助 同希望 长生路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5: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