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孜孜以求,切切以盼
-----国会议员希拉杰克森李接待中国商贸代表团侧记
罗玲 (国会议员亚裔代表)
(2011年元月二十日)
(三)希拉议员要来!
美中关系虽然经历过吵吵闹闹,也走过了冷暖春秋。新年伊始,经济不景气的美国仍在翘首期待着开门红。趁着涛哥访美的东风,商务副部长王超亲率的百人代表团无疑是给休斯顿送来了一份春节大礼。抓住这个机会,就可能挖掘更多的商机。这是每一个在休斯顿的商人都期盼的。因此,能否说服希拉议员重视此次的代表团,成为考验我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成为考验中领馆与国会议员希拉之间互动是否良好的试金石。更是体现希拉求实为民作风的最好时机。毕竟那个周末是马丁路德金博士的纪念日,活动一定不少。毕竟希拉议员百事缠身。毕竟她曾经批评过中国。毕竟,毕竟,时间在“毕竟”中急速地流过,焦虑也在太多的 “毕竟”中累积……..
日子临近,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还没有消息!我的心开始下沉。重发Email,强调希拉接待本次代表团的重要性, 继续等待。还是没有消息。我开始焦急。领馆也来电话询问。就在我准备再次拨打华盛顿电话求证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是我们的幕僚长打来的!太出乎我的意外。幕僚长是国会议员的管家,相当于政府办公室主任。经历过几任幕僚长,从来没有谁对中国事务关心的。今天的凯撒幕僚长,令我刮目相看。他告诉我“国会议员要会晤王超副部长!不,国会议员除了要见商务部长,还要接见企业家们!”“真的?太好了!”大喜!悬着的心放下来。于是,抓紧与中领馆联络。告知了希拉议员的重要决定。尧参的顾虑消除了,并积极行动起来。接下来就是细节问题:国会议员希望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会晤部长接见企业家。
那几天,我忙的不可开交。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细节,需要我去协调,安排和组织。虽然,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对于我早已轻车熟路。但是,时间太短了。只有不到几天的时间,要安排接待商务部长和来自中国和本地的一百五十多名宾客,还要通知落实各路媒体记者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非常考验统筹和协调作战的能力。与2008年接待前总统克林顿相比,当时接到通知只有不到24小时,要求召集不少于一千五百人的集会,其压力之大,难度之高,至今仍是我为人民服务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考验。最后我和我的团队策略地,成功地给了总统一个近两千人的集会,为休斯顿中国城创造了历史。这次是接待中国的高级官员,虽然多了几天,没有上次的紧张和压力,但更多的是在忐忑的期盼中获得希拉议员确定主导这次历史性会晤的喜悦和兴奋。
华盛顿的幕僚长也亲自飞到休斯顿来坐镇指挥了!我们密切配合,与中领馆联络协调。紧锣密鼓地几个回合后,时间定在了16日下午3点到5点之间。地点就在国会议员办公室。并确定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会前与商务部长的密谈会,新闻发布会后的企业家见面会。一“见”三会,一箭三雕!可见国会议员的重视和高效。远远超出了大家刚开始时的期待值。
希拉议员竟然亲自两次致电中领馆尧参,讨论此次会谈的具体细节。她甚至亲自从代表团名单里挑选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家,同时亲自打电话邀请选区内的本地企业家前来与中国同行见面。工作作风如此细致,脚踏实地,大大出乎我的预料。那个“强悍“的希拉开始在我的心里变得更加细腻,更加热情似火。(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