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国内见闻 (12-21)西南王不在,重庆安否?--- 后薄熙来时代重访重庆 ... ... ... ... ... [2012/06]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丹奇 (2011年4月7日)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会的贝壳村,又硝烟四起。这回俺想做壁上观都不行了。喏,给人家点名了。既然如此,咱就只能下到地上,踏踏实实地研究一下“贝壳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为啥这么说捏?因为,这是一场发生在贝壳村的,文化人之间的,无产者的大辩论。
俺从08年9月进村,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以来忙着参合美国政治,对咱村里的阶级斗争不太敏感。实在不懂谁是民运,谁是5毛,不懂愤青是爱国还是恨国。也就稀里糊涂的看热闹。人家打的一塌糊涂。俺是看的云里雾里。
直到最近两日,咱本来忙着赚钱谋生,没有太多关注村里的大事。今儿个冷不丁发现咱可爱的在美一方家门紧闭了。世道变了在打掩护战要撤退了,村口大字报铺天盖地了。更发现咱被俩红卫兵小奖点名批评,“被中宣部长”了。方觉得,老丹奇不能坐在家里闭目养神了。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村里的形势很无奈了。
俺就琢磨起来,咱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有没有中间派或自由派?美国虽然党派林立,但是没有咱村这么非左即右的区分方法。咱虽然为民主党的伟大事业前赴后继了六七年,至今还没有坚定低跟着民主党走。这就是美国政治的迷人之处。咱选人不选党。您是个人才?您是个好官?咱拥戴您,给您选票和钞票。否则,咱运用手中的选举权,弹劾您!那时就对不起了您呐!
咱同时带上左派和右派的帽子,感觉很沉重,脖子不给力!弄不清自己是右派还是左派,让俺很纠结。为啥呢。大伙还记得前段时候,咱不识时务地转帖了一个老子训儿子关于美军入侵中国的笑话。咱在接了一仓库的砖头后,自然被划入不爱国的右派阵营。俺辛辛苦苦为推进美中关系作的努力在几个红卫兵小将的亲切关怀下,如一江春水,东流而去了。既然如此,咱就带着右派的帽子好好劳动改造吧。
这不正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劳改,又听得一声霹雳震天响,红色电波嘟嘟地传来咱被再次点名的交响乐章。俺迈着碎步,急急忙忙赶到批斗现场,发现还是原来两位红卫兵小将,这次把俺当替罪羊,”被中宣部长”了。嘿! 咱心里大喜。这不是给咱平反吗。原来他们是因为咱有个尊称“部长”,而想当然地将俺亲切地请回了左派的爱国阵营。俺还没高兴完,发现又给当子弹给射出去了。对象是反华的右派们。俺再一次感受到了两年前可爱的胡掰兄弟在扯吧王国里兴风作浪把村民们从群主打回普通成员,然后又一步登天升为群主的大起大落,颠沛流离的悲惨经历。
被中宣部长后,咱不由得非常感谢伟大光荣的混混帮。遥想公瑾当年,贝壳村改版,一片和谐兴旺。老帮主混混儿,成立混混帮。特邀俺担任帮里的教育部长,教混混们怎样当好混混。一直沿用至今,被后代们简称为部长。更被独眼老猫称为“委座”。咱是听在耳中,喜在心里啊。那些个昵称,是村民们对咱的厚爱啊。
如今,姥姥不疼,奶奶不爱的,右派俺不是,左派不是俺。孤家寡人喽。唯有独上西楼,仰天长叹!大风兮,悲歌兮!吾谁兮?啥派兮?
这边厢,咱的水袖还没舞起来。那边厢,如火如荼斗的欢。罢罢罢。各位看官,何不就此息干戈,化玉帛。都是为了祖国娘亲。咱别再打那没用的口水战。有力气,多回家看看咱的老娘亲,为她老人家,做几顿茶饭,洗几次碗。陪她散散步,为她捶捶肩。兄弟姐妹不听话,你就多劝劝。现在不是时兴讲究方法论吗?咱何不扛着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寻找正确的发声管道。与老家的掌门人,坐下来,好好唠唠嗑,谈谈心。常回家转转,回家看看。为祖国建设添块砖,加块瓦,提提小意见啊。温柔地拍点砖,谁能不喜欢哪?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气的,在旁边加油鼓劲儿,也是很好的吗!(委座的口吻)。
咱村里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比俺有学问的高知。俺总想着如何捧着敬着,好从每个人的闪光点上,掬取一瓢又一瓢的智慧水,滋润俺那干涸的田地。咱别整出那么多的道道来,行不?真的很容易迷路呢。
咱古有春秋“诸子百家”,学说流传。今有主席指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更有北美之风,言论自由。如此大好局面,何必硝烟弥漫?
想到这里, 老丹奇颤巍巍地回到村里的那颗老槐树下,点上那水烟袋,给新来的乡亲们讲讲村里过去的故事:从前,来了个俏青衣,到村里来找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