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红镜头!美国总领事馆中方雇员唱《长征组歌》
-------指挥长征组曲 《过雪山草地》大合唱之回忆
丹奇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最近咱贝壳村流行怀旧歌曲,闹得心里一阵一阵的激动,从野木耳的《山楂树》,引发了我对《红梅花儿开》的情有独钟之回忆外,最近水影儿贴出的《四度赤水》就这么把我那对长征组歌的深厚感情给勾了出来。十八年了,久违了!我不得不让思想的潮水把我带回到那青春飞扬的岁月…….
镜头拉远……
地点:广州外国语学院
时间:1989年12月9日
事件:纪念12.9 全校大合唱比赛
那时,我担任系里文艺部长。接受了学院团委的通知,要求每个系出一个合唱团参加纪念12.9 大合唱比赛。那会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在赶着写毕业论文。我虽然论文写了一半,接到任务后,也不敢怠慢。于是,马上召集各年级各班的文艺骨干和班干部开会。一方面,把能唱歌的同学名单准备好,一方面,我开动脑筋,寻找合适的歌曲。唱《长征组歌》!我的灵感一来,马上激动不已。于是找来《长征组歌》,每只曲子哼过去,最后,一句“雪皑皑,夜茫茫”,马上把我的心震撼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和悲壮情绪很快感染了我。我的心定在了《过雪山草地》。就它了。
拿着一张配有各声部的总谱,我开始做声部处理。男声分两个声部,女声两个声部,外加一个男高音领唱。 不行,太突兀。必须有引子。不如写一段朗诵词,加在前面,如此过渡一下,慢慢把观众的情绪从前面的合唱团的节目里调度过来。会比较自然。男声领唱的时候,合唱队伍用鼻音伴唱,作为背景音烘托,如此领唱不会太单调。男女声分部可以先轮唱,再合唱。如此,可以产生红军过草地前赴后继的效果。
然后是服装,70多号人的服装不好统一。那就白衣黑裤吧,那个年代,人手都有一件。问题解决了。但是太素,加个红领结点缀一下。成了。可是没人伴奏。那时的条件真是简陋,还没有卡拉OK。于是,我找到一个外系的男生,用手风琴给我们伴奏。(没成想,从那以后,我对手风琴产生了兴趣)。最后一件事,也是大事,没有指挥!我当时为了管理好这支70多号人的队伍,准备让贤,让其他同学担任的。请当时的班党支部书记(现在广外外语附中的校长)刘世平试一下吧。
于是,我们正式定下时间开始排练。我把这次大合唱的目的,选择的歌曲等向同学们介绍过后,开始排队伍。女生两排,男生两排。大伙写论文写得昏头涨脑的时候,被我请出来唱歌轻松一下,感觉都不错。于是大伙在队伍里唧唧喳喳,混乱不堪。刘书记试了几回后,指挥不动。放弃了。我唯有自己上了。由于曲子是我挑的,我理解歌曲的内涵和合唱分部的意义。交给别人还真有些难为她了。于是,充分发挥刘书记的特长,让她朗诵。朗诵词由她那在羊城晚报当记者的另一半帮忙写的。
排练是艰苦的,但也能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更能增进友谊。于是,我们按照我对各声部的处理一遍一遍地来。往往很多时候,大家互相影响,唱低音的忘了自己的声部,跟着唱高音的小组跑。轮唱的时候,不看指挥,唱的你追我赶,热闹非凡。笑场不断。我虽然上高中就指挥过大合唱比赛。但那会的歌比这首简单多了,也就一个3/4拍的曲子,双手画三角形就够了。后来有机会看过一些音乐会,看过小泽征尔,卡拉扬和周小燕的指挥,但人家那是指挥交响乐团。我们这么个大合唱也用不着那么高深的指挥技巧。于是,自己琢磨着,根据音乐感情的需要和声部的安排,在加上对2/4 拍和3/4 拍的领悟,竟然把大家指挥得行动一致,可以登台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齐心协力,从朗诵,领唱,合唱,服装,指挥各方面配合默契,精神饱满,感情充沛,深情。在全校数十个参选队伍里脱颖而出,获得季军。我也获得最佳指挥奖第二名。从此,我与指挥结下不解之缘。
镜头拉近……
时间:1995年9月27日
地点:广东省外事办
事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外办及各使领馆大合唱比赛
这是我进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当行政总监时的故事。当时凡是进入美国总领事馆工作的中方雇员都必须经过广东省外事办公室预选后送入领事馆面试。因此,我们这些中方雇员有两个雇主。一是美领馆,另一个是省外办外国机构服务处,简称DSB,管理所有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中方雇员。而我们美领馆是最大的馆,我的手下有72员大将(中方雇员)。我们当时在DSB的处长是邓持韬,副处长是丁华。美领馆的总领事是尤金马丁。领事处的领事叫什么麦肯。(现在每次看到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麦肯的名字都会想起那个领事,据说他后来也成了总领事)。
这一年,省外办要举行每年一次的传统大合唱比赛。DSB 也要出节目。以前DSB从来参加比赛都没有拿过奖。这一次,邓处长可是心情紧张地找到我。不知他是怎么知道我的文艺才能的,(估计我那在外办当主任秘书的同学现在的孙处长给“举荐”的)让我把各大领事馆的歌唱爱好者组织起来,出个节目。我也就轻车熟路,走马上任。把美领馆的俊男美女们爱唱歌的都召集起来,在到其他领馆选拔一批,组成DSB最强大的阵容。先从气势上就压倒了省外办的其他部门。
然后,选歌曲。我二话没说,还是《过雪山草地》。这是我的拿手好菜,不怕重复。但要对歌曲的处理改进一下。我找到邓处长,带我考察演出现场。幸运地是还找到一盒伴音带。听完伴音带后,我突然有了新的灵感。伴音带的前奏曲是小号吹出的深远幽静的音符。我可以在这个时候用上朗诵,这次朗诵用男女声合作,同时把灯光打暗,让我们的合唱团员在前奏曲和朗诵声和暗光中从后台鱼贯而入,造成一种红军夜行军的效果。等到大家都各就各位时,朗诵和前奏曲结束前,我这个指挥再出场。其他声部处理还是按以前在广外时的方式处理,仍然是男声领唱,群声哼鸣做背景音。策划完毕,我又要考虑服装的问题。这次,我找回广外的朋友,为我借来了一批红裙子,白衬衣。把男女朗诵者,领唱者落实后,我们开始排练。排练的乐事也是一大堆,此处不赘述。
比赛的那天到了。外办各部门的合唱队你追我赶,都发挥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当轮到我们的队伍时,舞台监督按照我们的要求熄灭了现场的灯光,大伙都不知道咋回事。正当此时,小号的悠扬声响起,看到我们的队伍在夜色中鱼贯而入的影子,以及朗诵者的朗诵声时,观众马上明白过来这是我们制作的效果,立刻想起一片安静的理解的掌声。等到我上场开始指挥,我们的各声部配合默契,抑扬顿挫,深情与激昂交互此起彼伏,当领唱者唱到“官兵一致”,合唱队从哼鸣到“啊”声上扬时,整个现场已经被我们带入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实景中,被红军不畏艰难的英雄气魄所感染。到最后一句“革命意志高于天,高于天”在我的指挥锁尾的动作中结束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我也是含泪指挥完这首我们成功演绎的合唱曲的。我向我的队友们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的完美演唱,再转过身来,向观众和领导们深深地鞠躬,感谢大家的理解和认同。队伍然后鱼贯而出。
比赛现场评委们紧张地评比着。很快,结果出来了。DSB 赢得此次大赛的冠军!我也赢得最优秀指挥冠军!大伙兴奋,激动不已。而当时最幸福的人就是我们的邓处长。颁奖时,邓处长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会说“谢谢,谢谢”。DSB 从以前奖都没拿过,到现在一拿就是冠军,这是质得飞跃。那时可是给邓处长长脸了。我高兴,又一次为我的组织赢得了荣誉。事后,我那孙同学告诉我,当时评委们都以为我是DSB 从外单位请来的专业指挥。差点剥夺我的冠军指挥称号。好在我的同学在现场,跟他们强调我是自己人,是美领馆的行政总监。这才让大家刮目相看,哇,小女子,了不起!这不,就因了这次的指挥大合唱获奖,不但外办从上到下见了我,都会很友好地打个招呼。就连饭堂炊事员见了,都要多舀一勺菜到我的碗里,口里还念叨着“多吃点,罗指挥”。至今想来,不禁莞尔。
镜头拉近到现在……
时间: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地点:美国贝壳村
事件:怀旧歌曲闹新春。。。。。。
多谢影儿,你的《四渡赤水》,让我总算有情绪把这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做了一次回顾,要不然,悠悠岁月早已把它们尘封。现在,我都不理解自己,怎么从一个文艺爱好者变成了一个枯燥无味的参政者。
这就是生活,它改变着一切。
“过雪山草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