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美国竞选风景之二:把牌子插遍休市大地!
丹奇(2009年10月26日)
在美国参与竞选活动从大到小已有三场。第一次是为尼克蓝普森竞选国会议员,第二次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第三次就是现在为彼得布朗竞选市长。每一次的竞选活动都少不了几项主要内容:电话拜票,走街拜票,宣传文宣,广插标牌,载人投票。
自从彼得布朗(Peter Brown)市长候选人的亚裔竞选总部交到咱的手中,除了按部就班,做好其他事情,咱还与其他网友(现发展为“战友”)发挥写博客的积极性,不断地提供文宣给各媒体,为记者们及时报道我们的竞选进程。这插牌的工作也成了咱对世人宣示和造势的主要手段。
其中插竞选标牌就是一件苦乐相伴的事。由于咱的“统治”领地在西南区亚裔集中的中国城和越南城(统称国际贸易区),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但要在交通繁忙的BELLAIRE 沿路插牌,那还是要有点“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
纵观数次竞选,今日突然醒悟,除了候选人,其他竞选班子成员全是年轻人。突然对自己忽略地产经纪人(BROKER)之职而“不务正业”感到深深的不安。咱这是对政治情由独钟,还是内心里依然青春荡漾?因此,对于走遍“大街南北”,遍插“茱萸”的行为有了强烈的羞涩感。年轻人的游戏,咱掺和啥热闹啊。但是,咱不但自己纵身跃入竞选的海洋,还把一众与自己同龄的中年好友一起拉入美国政治的“水深火热”之中,累的不知南北,乐的不晓东西。可谓志同道合,相濡以沫。
每年竞选就是烧钱的开始。广告轰炸自不必说,耗钱最多的可以说就是标牌了。各级候选人的标牌上面都会写着“某某竞选某职”,然后大小兼顾,遍地开花。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标牌也不是随地可插的。大街小巷,都物有其主。你必须征得主人同意,才可以把牌子插在人家的土地上。还必须是人家土地的绿化带上,不能插在人行道靠马路边的草地和路中间的安全岛上。那些都是市政物业,违者轻则拔牌,重则罚款500美元。每一个标牌上都有注明。
投票站开放的时候,可谓牌山牌海。所有的公职候选人都把标牌插在投票站门前道边,密密麻麻。路人根本看不明,记不清这些标牌上候选人的名字。但候选人们要的就是个气势。最后的时刻,给自己的支持者心里上一个强烈暗示:咱们的牌子最多,咱一定会赢!或者给其他摇摆选民形成最后的视觉冲击,说不定就改变了他的投票倾向:瞧,人家这么多牌子,很有实力,肯定赢!最后,给竞选对手看:咱今天在牌子上就胜你一筹!
大伙由此可以想象插牌的重要性。于是,咱带领数位义工,经常奔走在西南区的大街小巷。在主要的交通道上,插上大牌,然后以小牌相伴。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大伙一齐把牌子插在各投票点。参与插牌的义工有成功女企业家,医疗中心研究员,中小企业主,公司精英,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不已。更促使咱加倍努力。于是,在尽量不麻烦义工的情况下,咱也自己眼观六路, 秉着“哪里有牌子,哪里就有咱”的大无畏精神,把Peter Brown的牌子插遍了休市大地。与其他候选人的牌子交相辉映,形成休市竞选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顺告:早期投票到10月30日结束,11月3日正式选举投票。请广大选民积极参与,投票给彼得布朗(Peter Brown), 欲知投票地点,请电罗玲 832-512-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