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中美开战了【转】 [2010/11]
- 家有泳池 的烦恼 [2011/06]
- 美国人看美国:美国的言论自由及其后果 [2011/01]
- 向奥巴马总统紧急请愿书:抗议种族歧视,发出华裔声音!请签名,请转发! [2012/02]
- 女儿对身份的认知迷思:“妈妈,我羞为半个中国人!” [2011/10]
- 俺当外婆了! [2011/12]
- 回国见闻 (2012-5)耶, 结婚了! (现场实拍,高清多图) [2012/03]
- 国内见闻(12-8) 空姐说英语,俺要跳机了! [2012/04]
- 老美也疯狂(二):卡尔的故事之 打乒乓 [2011/10]
- 回国见闻 (12-9) “向骆家辉学习!” 市委书记说了! [2012/04]
- 回国散记(10):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10]
- 一个美国人的反思:“中国有限公司” [2011/04]
- 回国见闻(2012-3) 北京黑车不见了! [2012/03]
- “我的宫缩正在融化” (18岁+) [2011/04]
- 国内见闻 (12-21)西南王不在,重庆安否?--- 后薄熙来时代重访重庆 ... ... ... ... ... [2012/06]
- 越洋访谈(一):一个普通美国人眼中的陈光诚事件 [2012/05]
- 最近村里很黄很俗!(勿对号入座) [2011/09]
- 丹奇海归,告别乡亲! [2012/04]
- 贝壳村里的夜蓝宫 (九) (18+++ 爆笑) [2011/11]
- 丹奇即将移民希腊,各位村友,再见了! [2010/04]
- 洋侄女的中国胃 [2009/08]
- 丹奇嗜酒记 [2009/06]
当政治和文学牵手
罗玲(2010年5月20日)
听到旅美作家朱启先生将要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消息已经好几天了。想为朱老师写点什么以示祝贺的念头屡次在心头萦绕。但每次双手搁上键盘,脑子就已经不听使唤。这是一种惶恐和惴惴不安。朱启先生,堂堂大作家,岂是我这只会写流水账的笨鸟可以品评的?于是,借着工作繁忙,家务繁重的理由,潜意识里,已经试图临阵脱逃,逃离这种对自己完全的不自信。
然而上网的时候看见朱启先生的灯在亮着,心里的歉疚便如潮汐般涌来。朱启先生,日夜笔耕不辍,佳作频频,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如今的他更是名扬海内外,成为北美文坛一颗劲松。令我等好友欣喜不已。眼看他的作品研讨会在即,再忙都不能成为我逃避功课的借口。既然丑媳妇要见公婆,那就拿出我平时写博客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小心涂鸦(态度很端正),让朱老师狠狠地教导一次,作为祝贺朱先生研讨会的一份不成敬意的礼物吧。
不知不觉中,我和朱先生已经认识三年了。虽然素未谋面,但是网络的平台早已经让我们彼此熟悉。那是2008年,作为国会议员兰普森助手的我,本着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喜爱,为她冲刺总统宝座拉起了亚裔助选委员会的大旗。期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世界华人周刊】的发行人张辉先生。于是,我的竞选文章和事迹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发表在这本精致的周刊上,更广泛地传播了华裔参政的理念和积极助选的信息。我的许多朋友就是从这本杂志的创刊号上看到我和希拉里的合影,然后找到我的。而当时担任杂志执行副总编的就是朱启先生。他就是那时开始慧眼识人,关注起我来。
一次,我无意中在【世界名人网】上读到了朱先生的个人简介,看到朱先生从一个军营战士成长为专业传记作家的不凡人生,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一生崇拜两种人。一是作家,二是画家。因为这两样,都是我遥远而向往的梦。仿佛有着某种默契,朱老师从我认识的众多作家中,带着鲜明的个性和笃实的写作风格,缓缓地向我走来。他对生活的热爱【种菜小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按照网上提供的号码,我拨通了朱先生的电话。
于是,我们有了第一次非常客气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朱先生在美国的艰苦生活,更看到了一个作家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乐观精神。朱先生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但是更彰显着一颗热情的心。他比我还有使命感,很急迫地催促我:你是华裔参政的新星,我希望看到你哪天自己出来参选,而不是总是为他人做嫁衣。我被这份友情深深打动。这是一个离我很远,但是对我理解有加的作家给我的忠告和鞭策。虽然我的身边有众多的朋友也给我如此建议。但是,来自朱先生的这份期待,便成为我未来拼搏美国政坛的动力。因为他的热切,已经开始在我的心里烧起了一团火。
于是我邀请朱先生参加我在北美的网络大本营【贝克村】,一个我脱掉社会这个外衣,回归心灵乐园,嬉笑怒骂皆成博文的地方。朱先生欣然入住贝壳村。很快以几篇短文在村里赢得众多乡亲的喜爱和追捧。很自然,我也把自己这一年半内写下的近三百篇博文请朱先生斧正。朱先生居然很认真地一篇篇看过去。并最后给了我一个令我震撼的建言:不要再写博文,留着素材将来出书!我听完,惊喜交加。我的那些“破铜烂铁”居然入了朱作家的法眼?
我试图听取朱先生的建议。然而,网络的诱惑,博友的情谊,让我始终在贝克村留恋忘返,我悄悄地违背了朱先生的美意,又继续把自己的博文贴在村里,我实在是按捺不住在村里与乡亲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的冲动。因为要推动华裔参政的理念,就必须把自己的参政故事写出来,使一个枯燥的理念在故事中鲜活起来。
以后的日子,我经常关注并阅读朱启先生的优秀短文。读【母亲1960】,我为那个可怜又可爱的小朱启感动的热泪盈眶。为那个饥荒年代村民的人性光辉而激动的浑身发抖。朱老师的童年无疑充满了不幸。但他在美国的生活道路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他的精彩在于他永不言退,积极进取的精神。人都有梦,朱启先生的文学梦和美国梦,与我的参政梦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的契合。于是,惺惺相惜中,我恨自己能力有限,不能为朱先生铺一条稍微平坦的道路。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在美国文坛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直至去年10月份,为纪念中国建国60周年、中美建交30周年,为促进两岸团结走向共荣、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美国硅谷女性协会、美国华商华侨联合会(欧亚华侨联合会策划)等联合会发起主办,美国众多社团支持推荐,汇编了【美国硅谷60女性经典】作为美国女性人物通典。这是一本60年来几代华人的历史画卷,突破了美国60年来的华人史记文化,为海外华人纪实填补了空白。我有幸入选成为60位女性之一被写入经典。同时,也很荣幸地被邀请加入编委行列,与广大的作家们并肩而立。这令我既感荣幸,更觉惶恐。但为了表示对这本书和全体编委的支持,我接受了邀请。
朱启先生接到任务,要为我参政议政的经历写传记时,我急忙婉拒。自从参与美国政治活动以来,多年的辛苦实践,或许点燃了休斯顿华裔积极参政的星火,但只是帮助候选人成功当选,而不是自己参选。自觉不足挂齿。然而,朱先生以他的执着信念和对华裔积极参政意义的深刻解读,说服了我接受他的专访。随后便夜以继日地赶稿,因此成就了这篇对我前半生做总结的传记--【生命的高度】。同时出自朱先生之手的还有关于前任劳工部长赵小兰和现任加州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之传记。我被朱先生摆到了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位置。而我的前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榜样。
如果说,未来的哪一天我真的踏上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鼓舞我前行的必定是朱启先生的殷切希冀和拳拳鞭策!
祝朱启老师作品研讨会成功!
(罗玲:笔名“丹奇”, 美国联邦众议员希拉杰克森李亚裔代表,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 丹奇博客地址: www.lingluo88.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