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破落的三线厂旧址 上篇(回国的日子里10)

作者:秋天的云  于 2016-1-18 08: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77评论

                              走过破落的三线厂旧址上篇(回国的日子10)

      我所工作过的山沟里的三线厂,大约是在1969年的某个时候开始筹建的。那时我还在中学混日子呢,所以早期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但有的事情我还是知道的:把厂子选在这个四川腹地的乡下,缘于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远离水源,远离县城的地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洞,当地人称之为“神仙洞”。在一切要政治挂帅的年代,选定有个山洞的地方建厂刚好就迎合了伟大领袖的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政治上是再正确不过了。至于这个地方建厂具不具备基本条件,有没有发展前途不重要了。

      早期筹建厂子由4机部所属的773厂提供技术支持,由从西藏出来的现役军人主管,人们简称他们“军代表”,负责修建的工程队是是四川省建筑公司某部,大家称之为“建工六连”。当年在基本的生活设施修建成后,工厂从773厂,全国各地,调来了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这些人员里面有为解决夫妻分居两地而来的,有为换子女不下乡当知青自己上山下乡,从大城市的工厂里来的。还有就是在当地和周边县招收了大量的转业军人,下乡知识青年。我是1975年厂里再次招收下乡知青而进厂的。

      回原三线厂旧址这天,天公不作美,不时飘着些微微雨。好在从成都出发去那里,已经建有成自(成都-自贡)高速公路可走,我表妹夫开车送我一个半小时就顺利到达。当年从厂里出发到成都,不足150公里的路程可是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啊。汽车奔驰在高速路上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当年就有这样的高速公路连接山沟和成都,我们这个三线厂应该不会搬迁了吧?

      从高速公路上下来,我们来到当年进入我厂必经的一个小集镇。小集镇这里有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座木石结构的简易公路桥。过桥后往左进山,如果步行,一个小时达到厂里。想当年厂里不是每天都有巴士发往成都和县城的,每个周末我回到在县城里的家后返厂,都得赶地方上的过路班车,来到这个叫宝飞桥的地方下车,然后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回到厂里。那时候人年轻,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不是个事。

     以下的照片大多数是从车里往外拍的,对于想表达的场景很难准确把握,雨天前面挡风玻璃上还有雨点和雾气。

      当年这座公路桥的两岸还是纯粹的田野、山坡,30多年过去了,面目全非。大桥由原来木石结构的变成钢筋水泥桥,桥的两头修建起水泥楼房,看广告镇里还有“欧式洋房尊贵府邸”出售呢。不过偏僻的乡村,房价便宜哈,人民币2170/M起。

      我们要从照片上这条路往左进山。看照片上的当地人体态丰满,如今应该解决了温饱问题了。当年我们在这里的时候,山民们大都面黄肌瘦、矮矮小小,穿的衣服一个补丁盖一个补丁。和我们有工资领、有工作服发的三线工人的生活条件比对,那是没法比的了。我认为三线建设对西部的开发、脱贫没有根本性的影响,我们在那里的时候当地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大变样,我们离开了,现在人家也没有说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缺吃少穿的日子里。

        

      开始进山了,这条路不仅是我们厂人员和物质进出的必经之道,还是当地各个公社和区政府相连接的某条主干道。可是当年山路坑坑洼洼,这个坡可陡了,现如今路修好平整多了。

      当年我们进山的这段路要翻过两座山,下两条深沟,简易的石头公路走路还行,汽车在上面行驶那个颠簸。现在似乎整个路段都修整得还不错。路边的农家也有盖上小洋房的。

 



      这条小河是当年我厂的水资源,我们吃的用的水都从这里用管道输送过去的。但是为什么不见了当年的那条拦水坝了呢?

      我特别注意到沿途的野生植物比当年茂盛得不是一点半点,这到底是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田地荒芜所致?还是刻意的退耕还林?当年这里漫山遍野都种庄稼,过了收获季节山上山下赤裸着褐色的泥土,满目荒凉。尽管土地都用来种粮,但是农民还是缺吃少穿。现在基本上不种粮了,好像也没人一副饥寒交迫的样子。这是为什么?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一个小时步行的路程开车走过是不用多少时间的,10几分钟后我们来到工厂旧址的对面山口。这里曾经人来车往,看现在多么的寂静没落啊!

       转过山口:

     远远望去对面半山腰,还是子弟校的部分校舍最先进入视野,我们的厂子弟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开班,职工的子弟是不用去当地学校上学的。


        下得沟来,当年这里没有房子,这路应该也没人维护,破的不堪入目。

      马上要进入厂的地界。

     似乎用石头铺的路要经得起岁月的侵蚀些,这段石头铺的路,路况要好些。照片上左边道去到家属宿舍区,右边道通往厂区的后大门。

     我选择先进厂区看看。

     这是当年厂里车队进出的后门。车开到门前时俺忍俊不住,当年不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合格不得入内,神秘得不行的地方,现如今里面变饲养场,整天呆着的是猪们,天蓬元帅。们进驻不需要政审吧?

     这里是神仙洞的一个出口,当年的玻璃车间。我们是生产雷达示波管和红外线光电倍增管的,第一需要的原材料就是玻璃管。把玻璃车间建在洞口估计是出于防空的考虑。现在天蓬元帅们在里面准备着防空袭,越想越滑稽

      玻璃车间外马路边是一条深沟,斜对面是当年的2号车间,生产光电倍增管的,后来转生产民用节能型日光灯管。




        我特别不解的还是:当年我们在这里的时候,这个车间四周包括深沟这边车队、库房周边,到处光秃秃的,没有人种庄稼也没有人去种树。没有这些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着山涧。为何如今工厂停产人们撤走后,植物疯涨?是不是大自然中人是野生植物的天敌,或者说我们厂无论如何都还是存在的污染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大桥下面的深沟里,(当年的路已经找不到了,天还下着细雨,没下去拍片片)当年全民皆兵时是我们厂民兵的打靶场。每当有实弹射击的时候,总有我们青工里面的男同事讨好女生,希望女生能把分配到手的子弹让给他们过枪瘾。其实我也喜欢打真枪,可是每次架不住男青工们的苦苦哀求,总是自己打一颗两颗子弹,其余的都给他们男生拿去尽兴去了。

      顺着厂区原来的马路继续往前,转弯来到下图这个地方。

      (这张片片不是我拍的,来自一个同事的相册)

     右边是原来的一个钢材库房,左边两栋红砖楼房是当年的质量检验科。本人进厂半年军训和参加基建劳动后就分配在这里上班。除去派送到川外老厂培训的时间外,我在这里工作了7年。做过产品例行试验,质量统计员,还做过售后质量处理。

      看到这些二十几年没有人进驻过的地方,建筑没有一点要倒塌的迹象,瞬间我有些小小的感动。现如今这么浮躁的年代还能修建出这般质量的建筑吗?

      继续往前行驶,越过机械加工车间和工模具车间,来到工厂办公大楼前面。此照片是我原来一位喜欢摄影的刘姓同事几年前拍的,因为他的镜头更广角一些,我这里借用了。

     办公大楼前面的花园以前是全厂绿化得最漂亮的地方,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原来的影子?整个楼房除了看得出以前的建筑基础牢固外,门窗都已破败不堪。一楼是曾经的保卫科、后勤部、工会占据,二楼是厂部和党委、会议室,三楼是计划科、统计科、技术部办公室,四楼是财会处和早期的图书馆。这些个地方我很少去,除了星期二四六晚上去图书馆借书以外。

      有一段时间倒是每月底会进出这个门几次。

     应该是在1982年,那年生了我女儿。为了照顾我不上夜班做产品例行试验,我们科长好心让我做质检科的统计工作。这个工作很轻松啊,每月月底的那几天做做统计表,其它的时间就没事可做,天天上班在那里混日子。可是我从一开头就做不好这项工作,原因是每次报上去的质量报表都不合格给打回来。一开头我莫名其妙的,这么简单的加减剩除我会做错吗?一再把上交的报表拿回来,按照各部门交来的报表重新计算后再交上去,数据还是错误的。反反复复搞得我焦头难额,统计科的主管上司也对我没一点好评。后来好长时间我才搞懂了上交的统计表为啥总是过不了关。原来,是我如实报上去的质量合格率达不到四机部规定的指标。达不到标,工厂上上下下的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就脱不了干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向部里面要不到生产任务和得到拨款。如果是这样,你们大小头目明示啊!让我作假,你们得负责任啊!你们心里想我这样作假,但是风险却让我来承担,我疯了呀?姐们不干了!哪怕你再轻松的工作。

      哈哈 !这件事我任性的后果就是在工资方面吃了大亏,一直以来我都是按工人级别领薪水。如果当时和他们同流合污,不但没事,还会被当成懂事的人,以后还会按管理干部相应的级别领取报酬。那么,现在退休后,每月大约会多拿几大百人民币的养老金。这事后悔没用哈!老了老了才明白在中国不说假话不成气候,说了假话也不会有事。

      和办公楼相连的三层楼房是工厂的技术科的实验室,当年里面呆着的是清一色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们最大的优势是家庭出生清白和政治上可靠都是党员,其他的吗?没听说过他们为工厂攻克了啥技术难关,研制出过啥新产品。连我们常用的机器设备出故障了我们都不喜欢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来检查指导修理,因为他们工程师来了排场大的不得了,图纸摆放一地,还吆三喝四的叫我们学工这个帮他捧着电表,那个帮他递上螺丝刀,只差没让众人帮他们擦汗了。半天查不出个子丑寅卯。而技工校或中专毕业的技术员来了,一切自己动手几分钟就找到问题,三下两下的就修理好了。

      照片左边的房子和技术科之间有一个山洞口,我发张另一角度拍的照片来介绍。

        这个洞口是神仙洞的另一出口,我厂生产雷达示波管的1号车间有一小半的楼房修在洞子里。我所在的质检科也有一间工作室在里面,用做示波管耐潮性能的试验。洞子里面积不是很大,那边洞口玻璃车间占据一小块地方,这边一号车间占据的一小块。其余的空间就是约200米长连接玻璃车间和一号车间的通道。洞中一年四季除了冬季以外,成天滴滴答答的滴着渗透的山泉水,以至于洞里相当的阴冷潮湿,长期在此上班是会得风湿病的。

     就这么样的一个水帘洞,当年是被高度神密化了的哦!方圆两百里的老百姓传说里面是生产原子弹的,凡人不得入内,起码像我这样的右派子女是不可能在里面工作的。有一件事我大约一辈子都记得:在我被招工进厂后的某天,回我妈妈的学校去度周日。我妈妈的一位贫下中农家庭出生的同事问我:“你到你们厂的洞子里去过吗?”看似随口的一问,其实表明的意思很清楚,你这个右派分子的子女,不要看你混进了国防厂,厂里的机密部门量你还是不能进入的,最多让你在大门外扫地。多年以来时有耳闻抨击美帝国主义国家种族歧视严重,不知道把中国人分成三六九教区别对待算不算类似的歧视?可怜俺当年那么单纯的一个邻家小姑娘怎么会就背上了原罪,随时被人惦记着敲打、歧视呢?

      这是俺翻拍过来的人生的第一张工作证照,还穿着刚发下来的工作服呢。几十年后本人反复观察自己的工作证照片,怎么看都觉得当年一幅还没长大成人的模样,满脸透着稚气,还不缺正气,不像有犯罪倾向的人嘛,怎么就被认定她一定会坏了革命事业,必须坚决打入另册,管制起来呢?

      嗨! 难得耿耿于怀了,这都是远去的往事了。当年不也有正直善良的人吗?不然俺怎么能进造原子弹的国防厂,并且还在最机密的神仙洞里上班呢?

      走过原办公大楼,再从另一角度拍两张照片。


     突然我打了一个冷颤,此地这么阴森,对面的一号车间里曾经电死过一位资深电工。厂里的人都搬走了,他应该觉得格外的寂寞吧?今天来了一位往日的员工,他会不会站在某个窗户后面望着我,想现身同我寒暄几句呢?想到此,我马上小声地念叨着:“对不起,请原谅!我害怕。”转身跳上汽车,让我表妹夫赶快开车离开这里。

    在办公大楼的右侧,有两条路,左边一条上坡往厂里的动力车间和机械修理车间去,右边往厂子通往单身青年职工宿舍的另一出口去。我选择了先去青工宿舍怀旧。

     这是我在二十几岁的岁月里每天起码3次来去的一条路。

     那时候,清晨—我与几个喜欢晨跑的同龄人从青工宿舍出发,沿着这条小马路进入厂区,围绕办公楼前的花园跑10圈后,又擦着满脸的汗珠,和大家嘻嘻哈哈地回到宿舍。

      上午8点前5分钟,在工厂大喇叭放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乐声中,又在这条路上急匆匆的赶去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半又去上班 5点半下班。如果哪天图书馆开放,晚上还要在这条路上再走一遭。

        

        路边,这是当年厂里为职工修建的浴室,每周开放3次。记得每次都需要早早的赶去排队,晚了可能还没有洗完澡水就凉了。还记得有一次,一位老男职工不知为啥神经短路走进了右边的女澡堂,可以想象到的是女澡堂里顿时一遍惊叫声传出。事后厂里还专门组成调查组把违规者认真地内调外查了一番,幸好此人平时就有点“瓜挫挫”的(头脑不清楚),加上没有前科,苦大仇深家庭出来的,政治上可靠,最终不了了之。当年大妈年纪的女职工可是有话题娱乐和骂人了好久,我们这些还属于未婚青年的女孩子们都被她们粗俗的言谈搞得面红耳赤。

      这是途经的原天然气管理配给站。我把它拍下来是因为它当年被漂亮的栅栏围着,栅栏上爬满蓝莹莹的牵牛花,如今花儿没了,白色的栅栏也不见了,破败得······令人不胜唏嘘。

      这是出厂区到青工宿舍的大门,天天时刻有人守卫。现在没人驻守了,门窗都被人偷走,应该是作为废铁进了废品收购站。

         

     太长,暂停。请愿意和我分享的网友看下篇博客。谢谢!)

       

 



高兴
2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2

支持
3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7 个评论)

6 回复 法道济 2016-1-18 08:53
曾生活在这山沟里?
6 回复 病枕轭 2016-1-18 09:03
很有意义!说出了一段历史。。。
7 回复 rongrongrong 2016-1-18 09:25
您特别好看
8 回复 前兆 2016-1-18 09:30
那一张工作照照得很好!好像还是一位学生,没有长大!
6 回复 xqw63 2016-1-18 10:19
咱去过这样的厂,市场经济后,这些三线厂日子真的不好过了
他们是奉献的一族
8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0:26
法道济: 曾生活在这山沟里?
是的,我在这山沟工作生活了14年。
9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0:28
病枕轭: 很有意义!说出了一段历史。。。
俺的本意就是说一段小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工作和生活。
6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0:29
rongrongrong: 您特别好看
每个女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好看,就是不能老,老了就什么都不是
6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0:31
前兆: 那一张工作照照得很好!好像还是一位学生,没有长大!
谢谢!那时候本来就还在学生的年岁里,是文革造成的学生时期不能念书。
8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0:33
xqw63: 咱去过这样的厂,市场经济后,这些三线厂日子真的不好过了
他们是奉献的一族
刚开始的时候国家往里一个劲的扔钱,日子还行,后来国家养不起了,不给钱了就 现眼了。
6 回复 法道济 2016-1-18 10:43
秋天的云: 是的,我在这山沟工作生活了14年。
  
6 回复 8288 2016-1-18 10:49
比上山下乡好点
8 回复 dwqdaniel 2016-1-18 11:17
ID 应该叫山里的云
6 回复 light12 2016-1-18 11:32
很好
8 回复 fanlaifuqu 2016-1-18 12:09
或许由于类似的经历(我比你老多了),看得很感动!
6 回复 前兆 2016-1-18 12:11
秋天的云: 谢谢!那时候本来就还在学生的年岁里,是文革造成的学生时期不能念书。
哦!是这样呀!新春快乐!
6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3:08
8288: 比上山下乡好点
当然,比在乡下当知青好得多,生活有保证,不日晒雨淋,还有假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8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3:11
dwqdaniel: ID 应该叫山里的云
   也行,名字就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何况网名呢?
7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3:12
light12: 很好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什么很好呀?
7 回复 秋天的云 2016-1-18 13:14
fanlaifuqu: 或许由于类似的经历(我比你老多了),看得很感动!
什么你比我老多了?看你客气的,我们能讲得通,说明我们是同代的人。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3: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