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在家中喜欢种什么花? [2009/03]
- 容易受伤的女人——王菲:送给ww及不要受伤的女人们 [2009/02]
- 关于恢复中国国籍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仅供参考啦 [2009/12]
- 邂逅——美国三轮车(国会山附近)——热爱旅游(7) [2008/12]
- 赏秋——弗吉尼亚大瀑布公园(Great Falls Park)旅游(4) [2008/10]
- 但愿人长久——王菲:送给娃娃妹妹 [2009/02]
- 秀秀淘来的东东(一) [2008/11]
- 地中海邮轮游札记(二)——西西里岛墨西拿(意大利) [2012/02]
- 婚礼回眸 [2010/09]
- 给自己留一片瓦 [2011/03]
- 美国买什么颜色的车?(ZT) [2010/10]
- 孤独的游荡——新疆喀什游感(3) [2008/10]
- 你立遗嘱了吗? [2010/09]
- 拥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2008/12]
- 茴香包子——奇迹 [2010/12]
- 美人肩与水库——北大荒知青生活(一) [2009/02]
- 谁能想到?——北大荒知青生活(二) [2009/04]
- 为什么很多男人没有男人味? [2009/08]
- 四合院与实力 [2009/04]
- 我的空中小院儿(北京) [2009/03]
- 你敢不给红包吗? [2009/11]
- 不容侵犯——真实的故事十 [2009/02]
- 该怎么教育他呢? [2009/11]
- 今天俺荣升了! [2010/07]
- 难过的我 [2009/07]
- 生日是什么? [2009/04]
- 你是老师吗? [2009/04]
- “着火啦!”——北大荒知青生活(三) [2009/05]
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她——读书笔记
四合院的闲人
回到北京第一天,马上到报摊前买最喜欢的《译林》、《读者》、《生活周刊》、《作家文摘》等等,卷着就往家跑。躺在大床上(美其名曰:倒时差)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读,看中国学者关注的事物,了解中国发生的大事以及欣赏新翻译的外国小说,内心的充实及中国文化的满足感,如沐浴甘露一般甜美。看完今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的《午夜凶案》美国 比弗莉.巴顿,《天黑前回家》英国 查尔斯.麦克莱恩两部长篇小说和数篇日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的短篇小说。
最近一期的《译林》介绍了一位华裔女作家的数本小说,吸引了我的目光。她,金发碧眼的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邝丽莎(Lisa See),居住在洛杉矶,1955年出生在巴黎,父母在她很小离异。邝丽莎从小喜欢在爷爷奶奶在唐人街古董店里玩耍,在他的印象里:妈妈家杂乱、无序,而唐人街爷爷奶奶家却让她找到生活的中心,使她如同自己的中国一面“因为它有趣,浪漫,而且真实”。她通过曾祖父来美国的生活获得启发,连续写出七部小说《在金山上》、《花网》、《龙骨》等等。
让人感触的是,只有八分之一血统的而且看不出是中国人的邝丽莎却在坚持自己的华裔身份,痴迷于中国文化,研究华人在美国的移民史,愿意作为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的使者。她说:“我美国的一面使我为非华语社会的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窗口,而我中国的一面使我知道正在写的是真实的中国文化,而不使它显得奇异和陌生。”
在华盛顿几年里,接触和交往了不少华人华侨,在异国的生活,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一部内容丰富的传记,不乏有优秀的人才慢慢地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他们的后代(ABC)们,有的已经彻底西化,有的半西半中,即使会说中文,但大多不能读写,到底人的精力有限,特别是父母忙于养家糊口,当认识到中文的必要性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成为发展速度快的国度呢。中国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超越地域的被接受,在十年前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
最近认识一位非常可爱漂亮的ABC女孩,虽然只有16岁,但她的中文说得蛮标准,她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我的丈夫一定要是中国人!”我笑着问:“为什么呢?白人丈夫不行吗?”她坚定地说:“嗯,不行。我要让自己的血统非常纯正,是地道的中国人。”听了她的话,我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小小的年纪已经游历了欧洲北美许多地方,但对中国却独有情钟,她的想法代表她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和喜爱啊。
对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来说,血统不是最最重要的,关注你血统中的那部分,从中找到乐趣,让生活更美好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