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在家中喜欢种什么花? [2009/03]
- 容易受伤的女人——王菲:送给ww及不要受伤的女人们 [2009/02]
- 关于恢复中国国籍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仅供参考啦 [2009/12]
- 邂逅——美国三轮车(国会山附近)——热爱旅游(7) [2008/12]
- 赏秋——弗吉尼亚大瀑布公园(Great Falls Park)旅游(4) [2008/10]
- 但愿人长久——王菲:送给娃娃妹妹 [2009/02]
- 秀秀淘来的东东(一) [2008/11]
- 地中海邮轮游札记(二)——西西里岛墨西拿(意大利) [2012/02]
- 婚礼回眸 [2010/09]
- 给自己留一片瓦 [2011/03]
- 美国买什么颜色的车?(ZT) [2010/10]
- 孤独的游荡——新疆喀什游感(3) [2008/10]
- 你立遗嘱了吗? [2010/09]
- 拥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2008/12]
- 茴香包子——奇迹 [2010/12]
- 美人肩与水库——北大荒知青生活(一) [2009/02]
- 谁能想到?——北大荒知青生活(二) [2009/04]
- 为什么很多男人没有男人味? [2009/08]
- 四合院与实力 [2009/04]
- 我的空中小院儿(北京) [2009/03]
- 你敢不给红包吗? [2009/11]
- 不容侵犯——真实的故事十 [2009/02]
- 该怎么教育他呢? [2009/11]
- 今天俺荣升了! [2010/07]
- 难过的我 [2009/07]
- 生日是什么? [2009/04]
- 你是老师吗? [2009/04]
- “着火啦!”——北大荒知青生活(三) [2009/05]
巴黎自助游印象之——威严的巴黎圣母院和轻松的格雷万蜡像馆
聊天人:四合院的闲人
自助游的特点是自己说了算,不用听导游领队的安排, 自由自在地随心而行。想起去年跟团去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从拉斯维加斯来回10多个小时,到大峡谷只给40分钟游玩,真能把人气疯。
按照计划, 巴黎圣母院是必游之地。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特别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年轻时代),通过这部小说和电影,让当年的中国人在了解世界、欣赏名著中增长知识,扩大了视野,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的美丽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我们在cite地铁站出口,就到达巴黎著名的花卉旧货市场,这里满架盛开的鲜花、还有玩偶、家具、厨具、餐具和花园用品,琳琅满目,不乏有稀世珍品,当然要会淘宝和识别。
顺着马路拐了个弯,巴黎圣母院立即展现在眼前。比想象的要矮,哥特式的建筑别具一格,很有气势。教堂的左边有长长的队伍,是买票到教堂顶部看巴黎市景色的人们。
我们从正门进入,教堂正在做弥撒,参观教堂的人比做弥撒的人多。一位亚裔牧师在进行布道,坐在座位的人们专心地听着。人们可以花2欧元点一支蜡烛(圣坛边的蜡烛5欧元)用于祈祷。我用3.5欧元硬币在一架小机器里压出一个金色的纪念币,正面是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图,背面写着AVE MARIA GRATIA PLENA。在巴黎圣母院转一周大约十几分钟。
一队学生也许来自欧盟共同体的某个国家,仰着小脑袋听着胖胖女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话,然后像小鸟般欢天喜地的散开。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用180年建成,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教堂内显得陈旧和灰暗,真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当然,在法国甚至世界人们的心中,巴黎圣母院是威严、智慧的结晶,一个多世纪以来,它默默注视芸芸众生和人间悲喜剧,是巴黎的象征和瑰丽宝藏。
在教堂旁边小坐,看着塞纳河水穿桥而过,人们步伐缓慢地行走在巴黎圣母院的周围,咖啡馆前坐着休闲自在的游客,享受着春天风和日丽美好时光。
离开巴黎圣母院乘1线地铁到达第九区蒙马特大街,大街的 10 号就是格雷万蜡像馆。这座经过改建的古老建筑,保留着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1882年由法国画家格雷万建造。一层展法国和世界名人,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地下室展出法国历史重大事件的场景。这里还有帕伯罗·毕加索、迈克尔·舒马赫、罗密·施奈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查理·卓别林、夏尔·戴高乐、阿诺·史瓦辛格、迈克尔·杰克逊、教皇让·保罗二世、阿尔弗雷德·西区科克、成龙蜡像。据说每年接待几十万游客,全馆有蜡像馆、幻影厅和魔术剧场三部分,有200多人物蜡像,票价20欧元/人,全程参观约1小时。
当看到熟悉的人物栩栩如生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想摸摸碰碰他,和他打声招呼,这可能是人之常情。这里的人物常常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到了后台或者是剧院,因为人物蜡像的场景设计得很到位,如同真实事件的再现。
——加州州长
每个参观的人都笑逐颜开,和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做出蜡人一样的姿势拍照留念。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人物,这里都能寻到。中国人不多,见到的只有成龙、李小龙,没看到毛泽东和邓小平。出蜡像馆,我们在附近的古董店闲逛,观看巴黎商店的人气和价位。
明天我们将离开这片土地,回到我们期待已久的故乡北京,疲劳和时差早以丢到九霄云外。就此告别巴黎告别来自各方的人们,来日方长,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来。
蒙马特大街上酒吧和咖啡馆已座无虚席,巴黎笼罩在琥珀般夕阳之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8466.html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8353.html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8039.html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7776.html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7651.html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4973-do-blog-id-7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