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半退休后的第一周就这样结束了。一周上班三天,余下的四天怎么用,从没好好想过。一直就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家里的凌乱也就可想而知了。两个孙孙的玩具从他们自己家里(二楼)到我俩客厅,一直摊到地下室,先稍微理一下吧。地下室是个好地方,一时不用又舍不得丢的,就放那里。但99%就这样落地生根了。看看吧:多年前的老音响设备,当年买了后觉得不太舒服的席梦丝,很多LD片。尤其是多年来许多老式的录像带,有日常生活的记录,包括儿女的婚礼;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戏曲,文艺晚会。想想再看的机会恐怕不多了。就慢慢一样样丢吧。住所大了,也不尽是优点,如果没好好安排的话,杂乱会是个大问题。
不由得想起并不太久前的居住。
小时候住在日式房里,进门脱鞋,满屋铺满榻榻米,后来只剩楼上卧室还有。楼下前房是客厅,后房是厨房兼餐厅。楼上后房父母睡,前房很大,兄弟姐妹挤在一起。夏天用的那蚊帐可真大,正好能把大家罩着,免受叮咬。
记得49年前没有共用厨房,厕所的情况(可能我见识不够)。后来有别人慢慢搬进我家,父亲的“历史问题”所致,当然,最后连工作都没了。再后来搬去了“新村”。那就只有房,没有厅了。现在也都讲什么三房两厅,两房一厅什么的,就那意思。有句成语叫“开门见山”,那时家家都“开门见床”,没有客厅了嘛。吃饭总有俩人是坐床沿的,所以老搭一长条布帘,以免弄脏床单。有客人来,吃饭人多,就把床拆了,架起圆桌。其实这样的日子并不太遥远,不久前24层的国际饭店还是上海第一高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