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日前一篇“上海杂谈”,承蒙大家垂爱,阅读众多,反响热烈。其实也是我的爱之切,责之深。给东方卫视写过信,建议拍个系列,教上海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说话,行事才不被别人反感。那读信的一定以为此人病得不轻。但对她的情感哪是一篇博文能说清的啊!
记得一篇老文提起过,1968年离沪去贵州郊乡僻壤行医,几个月后,有机会到独山出差,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有铁路通到。当见到铁轨时,双膝跪下,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凄然泪下。就是这两根棒棒,一直连到家乡上海,父母在那里遥望着我们,再见一面,又知哪年何月?
命运作弄,今天离家乡更远了。虽然机票远远贵于当初32元的火车,但随时登机飞去还是不会有任何难处的(当然得有没过期的签证),这让这股思乡之苦,少了一份悲忧。那里依然生活着许多亲人,朋友,也埋葬着生我养我的双亲。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大都会,也举世闻名,现在的市容的确令人赞叹。
外滩与南京路步行街是无人不晓了,虽然尚有可买的,但基本上只是个旅游景点了。真正上海人会去淮海路,或南京西路走走,顺便买些自己喜欢的名牌东西,多为可口的食品。那里的西区人也另有一种仪态,口吻。
经典的景点:外滩
大世界依然挺立,但里面空空如也:
南京西路与静安寺
西藏路:
几张淮海路的:
复兴西路,意境与淮海路无异
浦东也不错
读书时喜欢逛徐家汇,肈家浜路,衡山路,华山路,漕溪路和如今的虹桥路组成的五星,商店林立,也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那时喜欢去徐汇剧场看电影,三流影院,价低,有能看到些好片子。今天那里的繁华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朋友请客也喜欢去那里。
自己如今住在东区,近五角场。那里也是五条马路汇合的地方。黄兴路,四平路,邯郸路,松沪路和翔殷路共同组成个五角星。小时候我们叫那里“江湾”,是个乡下地方,因国民党的市政府坐落那里,有几幢像样的建筑。又因为有江湾体育场,有时会赶过去看看重要的足球比赛,那时上海主力张宏根,后成为国家主力,是我姐姐的同学,也是我的校友,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江湾五角场。
今天的五角场可是个东区中心,最大的商店都在那里有分店,包括食品一店。玩的地方也多,饭店就不用提了,起码几百。徐家汇就不用去了。家里过去一个起步费,成为各类活动的场所,尤其与校友见面。最近又流行校友一起去农家乐,不仅吃,还有较长时间的交流,满足了许多“积极分子"的要求。那些不热衷的,连吃饭都不出席,不是钱的问题。看看我们的新五角场:
在纽约写上海,又刚回来,思绪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