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看到小妮子和琛瓈生日祝贺,很感动,村里好友也纷纷祝福,谨以此文相谢!其实是自己的记录,别人不见得有兴趣读你的陈米烂谷子。
今天,2013年的3月19日,让我回过头去看看。七十年前我降生在上海杨浦区兰州路上的申新坊,妈妈生孩子都在家里,那位陈医生像是家庭医生。由于家中城里的房子被日本飞机炸平,从此与大杨浦结下深缘。那时城里,现在的老城隍庙一带,不属于租界,日本人会轰炸,当然后来小日本全面开战,就租界也难免祸殃了。
其实我对申新坊的印象还是后来姑妈一家住在那里时才获得的,因为很快就搬到江浦路的四厂工房。那里客厅后窄而高的楼梯,上去后右拐的前房,老爹睡在那张床上,弄堂里斜对角的那个公用水龙头,这些印象都依然在脑海里。搬到平凉路宿舍是1946年,所以那都是三岁以前的记忆。
46年就进入那时的中纺五校幼儿园了,那些老师我不但记得,至今也还有他们的照片。第一位老师姓沈,教了我三年,幼儿园两年加一年级。戴个眼睛,长长的头发,烫得很有派头。还小,有时还需家里佣人背着去上学。每天要在纸上画今天的天气,是个大太阳,还是云很多或下雨。写自己的名字和其他。所以当进入一年级看到其他同学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非常惊讶。
现在觉得国内流行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从一年级起我就一直“名列前茅”(因为许多同学都没有幼儿园的经历),就再也不准自己落下!
每天升旗要唱中华民国的国歌,曲调和第一句依然在心里。当然,很快共产党来了。可以看出大人,包括老师的小心翼翼。六七岁的我是不会明白其中的机关的。
一年级起学国语与算术,三年级加了常识,教的是位张老师,高个,不算漂亮,但那时小学老师的气质可真不是一般。整个氛围确实再也找不到了。
小学四,五,六年级的班主任是朱静仪老师,人很高大,独自一人带着个帅极了的儿子,方钊。那时的老师都有那么点神秘感。我们只见到她在课堂上的严肃与专业,所以家庭等都一无所知。只知道儿子是她的唯一(应无丈夫—不知是离了还是过世了),但儿子与宗教有瓜葛,不久进去了,估计凶多吉少。朱老师严厉出奇,怕她,但背后很恨她。记得与一位叫李冬的同学一起做功课时,为了发泄,狠狠骂她一通。后来她上课时说到(我当时怕极了,以为她听到了),我很清楚,现在你们都恨我,但将来,等你们长大了,会想到我的好的。当然不是今天,早就明白她的那片真心了。
那时没什么重点学校,虽然升学比例并不高,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落榜。顺利顺当进入那所算有名的建设中学。由于兄姐都曾是那里的好学生,哥哥是第一任学生会主席,一进校就得到老师与校长的关注。也是没辜负了他们。那里的青年大楼,建设大楼,至今依然耸立。每年回去都还要去看看。解放前是个教会学校—斯高中学。五十年代反龚品梅事件说地下挖出许多电台等反革命证据,我们也去看了。现在知道,龚是个好人。
初中三年都是杜承礼老师当我的班主任,戴付深色边框的眼睛,教我们语文和历史。还记得他教的人类怎么发明火的那堂课,还记得那天他家访,坐在后院,没进门。
高中三年(57-60)正好赶上那多变年代,现在发现自己是非常幼稚的。在年级里一直比别人小许多,一些大哥哥(与女生少接触)都愿意帮助我。跟着他们走,很进步,靠拢组织,争取入团,始终未能如愿。每年回去依然与大家见面,包括担任我们班主任三年的严丽蓉老师,她教我们代数,我数学很好,她很喜欢我。如今她已移民澳大利亚,但常回来,前些日子同学们还为她做了“八十大寿”!像我们这样的班级应不多吧,从57 年到2013 年还在来往,56年了。由于地域,其中不少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在一起了。
那只是七十年的头十七年,看累了,歇一下!看完这段,起码对有时我的感叹与那深深的GAP有点理解了。
1944年8月
中华民国身份证上的照片
妈妈和我们,大概1949年,我在童车边。
妈妈
爸爸
今早送孙孙上学,很近,走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