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回上海头十天里,行动困难,度日如年。心想,就这么个小毛病把你弄成这样,也太没出息了。后来一解放,完全换了个人。又骨头轻了,总想出去走走,那骨头里的上海髓,怎么也不会变的,不管她是美,还是丑。离她久了,相距远了,思念重了,其实看得也更清了。
在家没事,电视总从一到一百,不断的翻来覆去,当然主要还是一到二十,上海的那些频道,或许土,甚至丑,但还是盯着看。除了沪剧与评弹,社会节目也挺关心。
那 个“海派西餐”不错,什么红肠,调色拉油,勾起了往年旧时,亲切无比。到国外多年也知道,以前自己吃的西餐,外国人不是这么吃的。什么德大的炸猪排,罗宋汤,红房子的招牌菜,都是上海老师傅的杰作,在外国是吃不到的。这里面既体现了上海人的聪明才智与对生活的追求,也看到其那种小资,想高人一等,与众不同的心态,很耐人寻思。
那段对黄牌辣酱油的话语,也只有老上海才能与之共鸣的。
电视台里各类调解节目充斥,什么老娘舅,甲方乙方,这也算是中国特色,这么多的纠纷,如此的小心眼,令人大开眼界。老三届那代人,除了少数出类拔萃,绝大多数是苦难一生。昨晚上那家,那三十平米的住房,挤了几家七个人,那场景确实是“上海特色”了,从没见过那样的脏,乱与苦。为了一平米的房屋,一万元的拆迁费,哪会顾及手足骨肉情啊。眼里有的只是利益与家产。不会自己去奋斗,求福。看到从外地迁来的年轻白领,对他们敬佩有加,这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那正在淘汰的上海人,争口气啊!
比较喜欢上海电视里的一位专事调解叫陈亮的人物。讲话有理有据,也有力。看得出是个真正有智慧的。昨天那个淮海路上名表维修中心的丑事,他处理得当。也看出上海(可能也是全国)商业的黑幕。市中心的大店,如此黑心。也好,这店从此完蛋了,活该!
或许话毒了些,最不喜欢的是那位叫“阿庆”的,那面相,谈吐,是典型的上海不上台面的腔调。正像全国人喜欢赵本山一样,上海人的口味也就可见一斑了。得罪了,乡亲们!
中央台白岩松(还有一位女士)主持的“感动中国2012”是档非常感人的节目。绝大部分都是那些普通人,却闪烁着耀眼的人性。我也喜欢那些在这样的舞台上还能平静的讲述自己,不喜欢那些高谈阔论,也不欣赏过于煽情和矫情。美丽的词藻只能说明你的文学根底或准备得很充分。那位把患老年痴呆的母亲捆在自己背后上班的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人物。那些过于摧残自己去帮助别人或效劳国家的行为我也不欣赏,有赚取目光的嫌疑。照顾好自己应是首位的。
无论怎么,这些正能量的事物教育和激励着大家。那些赞美劳动的节目也不错,今天看到一位打工者,如此努力,达到每10秒钟能包一个粽子。当局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包法,也令人敬佩。甘于平凡劳动,不妄想一夜致富,才是为人之道。
顺便说一句,很唯心,那些我欣赏的人,往往面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