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本是个地方语言的滬语,由于交往的增加慢慢让全国人民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最有名的大该算“阿拉”了。作为真正的老上海,对此颇有看法,因为这可真不是上海的土产,上海城里人称我们为“伲”。阿拉是外来语。到今天是说不清了,大多人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第二有名的大概是“嗲”了,这个词的传播因其特殊而迅速被大量引用,男人的欣赏,女人的模仿,一时嗲声嗲气普天盖地。
还有个有些负面的词“册那”,那是市骂,其实下面省了三个字,连着出来太脏了。家里是连个册字都不能出口的,就养成了不说此粗口的习惯。有时太气愤了会咬牙说个“册”字。
还有许许多多,一天都讲不完。稍微再说些。
像模子,以前就有,但改革开放后加了打桩二字,就专门用来指在马路上商店门口搞投机倒把,非法买卖的人。那时无论是电视机票,邮票还是外烟,外币。反正只要你想得到,他都能找到。
蜡烛,那是指不知好歹的人。蜡烛需点燃后才能燃烧发光,所以沪语中有“蜡烛--不点不亮”来比喻不给点厉害就不知好歹之说。
撬边,其实就是现在的托。与 “连档码子”同义,指两人合谋兜售伪劣商品,一人作为卖家,另一人则冒充顾客或旁观者诱骗他人上当,后用来泛指一切搭档行骗或在一旁怂恿、敲边鼓的行径。
懂经,与令得清相近,指特别在行,了如指掌。劈硬柴近乎AA制。拉三,指生活作风不正派的女子,当时小三还没那么多。
今天主要想多讲两句的是“兮嘎嘎”,不知非上海的朋友知道这个词吗。基本上是负面的,但很多人有点沾边。有那么点轻浮,凑热闹,想炫耀这样的意思。其实我自己就有那么点,老拿自己的孙孙炫耀,谁在乎他们呀,只有你自己。就是有那么点兮嘎嘎,与城府很深,基本上是事物的两端。村里哪个认为自己兮嘎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