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改革开放后进入我们视野的“叶赛尼亚”,“望乡”与“追捕”其实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路,人民渴望了解,学习,对译制片的市场需求量大大超过当时生产的规模。记得当时所在单位有很完善的录音系统,上海译制厂由于自身的设备不够,演员们又急于创收,常在晚上来我校加班。当然那些张罗的员工也少不了挣点外快。记得刘广宁,丁建华,童自荣,乔榛等都来过。因喜欢他们的声音,去过一两次现场。看着人对着银幕说,其实反而打了折扣,不如电影院里那么传神。
作为一个老年人,更想起了一些老人马,最近去世的李梓便是其中之一。
当初有东北译制厂,北京译制厂与上海译制厂,虽然上海人马很强,但主力似乎还是以北方为主。
1949年面世的普通一兵起便有了译制这回事。马特洛索夫,是我们当时心中最伟大的战士,后来我们的黄继光就完全以他为榜样。那时是张玉昆为他配的音,连他我们也一起崇拜了。后来他在保卫察里津等电影里老配斯大林等领袖的音,形象愈见高大。记得还有个叫张桂兰的,也很有名。
在孤星血泪里有精彩演出的苏秀也还能记起名字。较多人还有印象的要算丘岳峰与向隽殊,代表作为简爱里的罗切斯特与流浪者里的丽达。那些经典台词,多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嗓音的特色,过耳不忘。
还想提的有毕克--尼罗河上的惨案,赵慎芝--望乡,悲惨世界,尚华--加里森敢死队,富润生--卡桑德拉大桥,于鼎--追捕,大棚车。
孙道临与程之由于音色好也常客串配音。
当然最为人称道且形象清晰的依然是刘广宁,丁建华,童自荣,乔榛。可惜听说童与乔还有其他人关系紧张,杂音令人唏嘘。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刘广宁与童自荣,因为桑音的特色非常明显,诠释人物内心到位。像生死恋中的夏子与佐罗,似乎无人再能取代了。
谢谢一代代配音演员,当我们还远离外部世界时,给了我们一些向往的空间!
刘广宁
丘岳峰
毕克
张玉昆
向隽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