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1960年,像1977年一样,“高考”是个能激动人心的词,因为我在那年高中毕业。
发榜第一天,一大帮人聚在弄堂口等邮差。果然,第一批里就有我的份,感觉系囊中探物,没多少兴奋。打开一看录取的不是第一志愿,更觉得非常郁闷。
同学还是羡慕,家里也算重视。二姐把婚礼时收到的礼物,一个皮箱给了我,以装带去学校的替换衣物。大姐为我买了双球鞋(上海话,高帮的称球鞋,矮帮的叫跑鞋),我生平第一双!报到那天爸爸换了身干净体面的衣服,送我去学校。
家门口11路公共汽车(解放前就有这路)到外滩,换49路,终点站在和平饭店北楼门口。从福州路,过人民大道,进入威海路,并入延安路,到富民路左拐,经常熟路转入淮海路,到乌鲁木齐路再左拐,经永嘉路,建国西路,入肇家浜路返向西到枫林桥路一直下去。49路算是条很重要的路线,刚从捷克进口来的斯库特车就分配给49路。
家住杨浦区,学校在徐汇区,横穿整个城市。那时没地铁,路算很长了。家里给每月5元零花,主要是车费,希望我周末回家。其实周末呆在学校里是很无聊的,我们班全是上海同学,没人愿意在学校过周末的。何况他们都比我住得近,手头么,当然比我松。其实我连5元也不能保证的。老友可能知道,老父53年戴帽,全家没了经济来源。兄姐小小年纪就放弃学业,打工养活弟妹,包括供我,还有二哥上大学。
门口坐11路到外滩花0.15,我就走到杨树浦路(大约走一刻钟)坐8路有轨电车,0.12可到。我再提前一站下车,自己走过外白渡桥,只要0.09。那时电车还分一二,三等。后面一节三等车,大多是小贩,带着挑子,箩筐。我也舍不得坐头等,三等则只花0.07,来回就只0.14。四个星期就能省下0.64了。
其实那时已全国已非常困难,但学校里伙食还不错,八人一桌,桌长去领菜,一荤一素,由他分到没人的盘里,当分大块肉的时候,每个人都脖子好像会长一点,眼珠也不转了,盯着他的筷子,就怕自己分到最小的那块。
记得有一次邻桌一位桌长乘人多混乱,领了两次油条。吃得好欢,谁知第二天就穿帮了,七人警告,桌长记过!
还有一同学(此人现在英国)吃饭有一套,先吃肉,再吃菜,最后吃饭。然后打些免费酱油汤,把肚子彻底撑开,满足地回寝室。他的理论是这么吃,空腹时吸收力特强,肉的营养就完全吸收了。记得有不少人学他。
那时流行“提高出饭率”。正常一斤米大概可以烧出两斤多饭,有人想办法多出饭。后来工农兵学商,知识分子,科学家,全民投入,最高的一斤米能烧出9斤饭,必须是饭,不是稀饭!其实就是用变着花样的水来刺激胃壁压力感受器,哄它!
别以为我能写出些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什么。那时除了吃,什么也不想!
这样的经历也可能会导致偏激,我就总觉得,没吃过苦的生活,是有缺陷的!
都说钢琴,小提琴是最美的乐器,当奏出合拍的旋律时,口琴一样会打动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