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 [2018/01]
- 邓朴方出逃与斯诺登有关 [2013/07]
- 澳洲女子沙滩足球(三俗,18以下免) [2011/05]
- 喜事 [2017/03]
- 开学了 [2017/09]
- 上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4/12]
- 不知说什么好 [2015/11]
- 上海(中国)与纽约(美国)-壹个多月的耳闻目睹 [2015/06]
- 新上海人 [2015/06]
- 美国小镇 [2017/06]
- 也谈死刑犯(慎入) [2009/05]
- 陋习难改 (内容可能令人恶心,慎入!) [2011/02]
- 大排档 [2013/09]
- 战争,美国 [2016/01]
- 金茂 [2017/06]
- 遇巩俐 [2012/06]
- 少婆婆妈妈(慎入) [2012/05]
- 畅所欲言 [2011/08]
- 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2012/03]
- 古稀回味 [2013/03]
- 我看文革 [2011/08]
- 姑妈 [2010/10]
- 民族大义 [2012/08]
- 致六三 [2012/06]
- 赞三俗 [2011/10]
- 我的好友 [2012/02]
- 贝壳村亲近自然亲近你我夏令营之达人秀---蝶恋花 [2012/07]
- 叶说毛 [2012/07]
- 中国,美国和其他 [2010/07]
- 岁月痕1 [2009/04]
生性庸懒,喜欢平安,生活中最好再多些笑声。但看到一些严肃工作,专心致志地为一份事业奉献的,心里的崇敬油然而生。草婴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他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我没资格说与他同代,但对他的情愫算懂的。对苏联,俄罗斯的文学,那种刻骨的热爱与怀念,我很理解,也激励着几代人。不过这样的时代与人物也将永远“过去”了,所以尤显珍贵。
日前东方卫视的东方全记录花了 20 多分钟介绍了草婴的生平,看了很感动。那时代人当然有局限性,比如对共产党恶性的认识。但更多的是他们的无私,执着与奉献!
他生于1923年,自小对俄语情有独钟,在无法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学习俄语。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基本上都在学俄语。在他学习俄语的四五年时间里,他没看过一次电影,没有出去玩过一次,而是把分分秒秒可以利用的时间都集中用在他的俄语学习上面了。
他曾翻译苏联女作家尼古拉耶娃的作品拖拉机站长和总农艺师,风行一时,成为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斯大林后时代,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更令他感动。翻译后发表在“世界文学”(当时很红而权威的文学杂志),引起巨大的反响。
文革中肖洛霍夫成了修正主义文艺鼻祖,静静的顿河与一个人的遭遇都是大毒草。草婴也因此遭迫害,成了监督劳教对象。
在农田里干强体力劳动,差点死于严重的胃出血。也因扛百多斤的重物而至胸椎压缩性骨折。
文革结束后上海市委希望他担任译文出版社社长,但他认为行政职务会影响他的翻译工作而婉拒。也因此失去许多待遇,包括退休金等。
为什么会发生“文革”这样的悲剧?怎样才能避免历史重演是草婴思考最多的问题。呼吁人性的回归,55岁的他决定翻译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
战争与和平里有 500 多人物,只有进入,才能了解,才能译好。其中的艰辛我们是很难体验的。
1985 年,他第一次访问苏联,接待方对他的工作表示了惊讶。最后一个节目是参观列宁陵墓,他要求改为托尔斯泰故居。那里他看到一代文豪就长眠在一个土堆下,连个墓碑都没有。
老翻译家 90 多了,经常住在华东医院里。祝愿他再能健康地与家人一起,希望他的忘我能给现代人一些启示。
草婴对自己一生最满意的翻译作品就是托尔斯泰全集!